教师考编 错别字辨识(语文教师考编知识点)
1.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
一种是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之为“错字”。如,有人将“染”字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或者将“曳”字的右上角多写了一点…… 这些都是错字。错字还包括不规范的简化字,如,把“酒”写成“氿”。另一种为别字。本该用某个字,却张冠李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之为“别字”。如,“戊戌政变”写成了“戊戍政变”、“按部就班”写成了“按步就班”、“建议”写成“建意”,其中的“戍”“步”“意”等都是别字。
2.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错别字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1)主观原因。主要是许多人认为写汉字是个人的事,少一笔多一笔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或别人能看懂怎么写都行;或者有的人根本没有掌握一些字的结构和写法,当然有时也有会写某字,但下笔时误写的情况。如,有人把“武”中的“弋”写成“戈”,把“锲而不舍”写作“契而不舍”。有些人因贪图方便而写了一些不规范的简化字或别字,如:将“酒”写成“氿”,“饼干”写成了“并干”。(2)客观原因。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起来,汉字的出错率更高一些。此外,汉语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多,如, “嬴”与“贏”、“辩”与“辨”、“磬”与“罄”、“必须”与“需”、“那里”与“哪里”、“符合”与“附和”、“检查”与“检察”,一不小心就混淆。
要避免出现错别字,除了认真细心外,还要分析造成错别字的具体原因。具体如下:
①字形相近:如,松池——松驰,如火如荼——如火如茶,潦草——缭草,相形见绌——相形见拙。
②读音相同字形不同:如,提纲——题纲,国籍——国藉,重叠——重迭,川流不息——穿流不息,一筹莫展——愁莫展,竭泽而渔——竭泽而鱼。
③对词语的意思理解不当:如,擅长——善长,委曲求全——委屈求全,座谈——坐谈,不计其数——不记其数。
④读音和字形相近:如,急躁——急燥,九霄云外——九宵云外。
⑤不明典故或不明出处:如,墨守成规——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以及这个成语的出处)。
3.辨别错别字的诀窍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联系密切。如果我们能够恢复或推知古人造字的用心和用意,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1.诀窍一:以音辨形
把握字音和字形的关系,汉字的字音和字形的搭配其实是任意性的,同时也具有强制性,一定的字音规定了某一个具体的字,比如“墨守成(chéng)规”,知道中间的字是chéng而不是chén,就可以有效避免我们写成“陈规”。因此,我们可以给自己培养一种读音的惯性,碰到一个词,只要读准字音,我们就知道它不可能有那样的字形,如“奴颜婢(bì)膝”,如果你读成bēi,难免会误写成“卑”,而知道应该为bì,就不可能写成另一个词。
2.诀窍二:以义辨形
把握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我们知道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学会抓住形旁,推知它的意义。牢牢掌握一些重要的形旁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错别字。如:“干燥“、“燥热”和“急躁”、“躁动”。“干燥”、“燥热”都包含干的意思,燃起火常常会让空气干燥,或者空气干燥也容易着火;而人“急躁”时常常会踩脚,因此是足字旁。
3.诀窍三:结构辨形
根据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来辨析。部分成语词素和词素之间的关系是对应的,结构上常常是两两对应,如:“提心吊胆”,不能误写作“提心掉胆”,因为“提”和“吊”是相近的意思; “一张一弛”,不能误写作“一张一驰”,因为“张”和“弛”是对应的相反的意思。
(编辑:葛晶晶) 注:转载请保留师出教育源文章地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