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东年轻的颜值(年轻时没长开现在更有魅力)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电视剧《半生缘》
电视剧《新结婚时代》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天很蓝,树和草都还是绿色的。郭晓东穿着火红的T恤走来,没化妆的脸晒得有点黑,他说是因为刚刚拍完一部讲述基层县长的电视剧。
采访的当下,郭晓东有两部主演的电视剧在热播中,一部是与吴谨言搭档的爱情刑侦剧《你是我的答案》,另一部是讲述改革开放奋斗成长故事的《激荡》。
初二时,郭晓东曾因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而辍学去打工,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成了他的人生财富,面对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他不适应,但也在慢慢调整自己,“有人说:郭晓东你形象也还行,可以试试做偶像大叔,为什么要演《半生缘》里祝鸿才这样的角色,自毁形象?可我觉得这才是我的兴奋点,在表演中找到自我价值,当我还抱有一颗对这个职业的敬畏感时,就不会被时代落下。而且,我也从没觉得自己过气了。”
1 新京报:会有中年危机吗?
郭晓东:完全没有。我是一个坦然面对自己年龄的人,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魅力。我反而觉得,现在的我比年轻时好很多,年轻时没长开、也不好看、也不帅,现在更有魅力。而且每个年龄段都有很大的变化,心理上,面对生活的态度都会有变化,在不同年龄段都应该乐观面对不同的人生。
2 新京报:你说自己会自卑,表现在哪?
郭晓东:以前参加活动,大家会说,郭晓东你为什么不坐中间呀?往前走呀?我现在也是这样,我不是一个争强的人,我其实很自卑,站在中间,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种藏起来的自卑好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要保护啥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成了一种习惯。我很快乐地享受着我的这份自卑感,因为它把我包裹得很严实,是一种武器。
演《半生缘》,用十多瓶发蜡
每一次接受采访,郭晓东都不会化妆,即使是在需要拍照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说,这是其一贯风格。“生活里我都不化妆,拍戏不需要的时候也不化。”落座后,郭晓东笑着说。
和影视作品中认识的那个郭晓东一样,朴素、随和,他说话从不绕圈子,喜欢直来直往。采访的那天,恰好是郭晓东小假期的开始,他刚刚杀青了一部剧,“那部戏是高希希执导的,我演一个基层县长,从头到尾我主动要求不化妆,有时早上起来头发会撅起来,我撅着就去了。”
郭晓东从小在农村长大,他太了解农村的生活什么样、农村人是什么样的,所以他觉得一切都要真实。“他们找我演县长,一定有他们的想法。我得跟别人演的不一样,首先在外部形态上,化妆了我就走不进去(人物),我在形象上是没有任何思想包袱的人。”
当然,有时他也会特意要求化妆,而且还得化浓一点。“2017年,跟嘉玲姐拍电视剧《半生缘》,我演祝鸿才,留了一小撮胡子,戴着特大的戒指,我要求他们一定要给我化妆,还要油头粉面那种,每天都要给我的头抹得油光锃亮的。那部戏拍完,我用了十多瓶发蜡。”
演戏是否真实,生活就是尺子
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激荡》中,郭晓东饰演的陆家长子陆海波,为了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早早退学在电子修理铺做工,这和郭晓东的经历有几分相似,“其实有好几个桥段,都是我跟我哥当时的真实经历。放在故事里,大家会觉得这么辛苦,但当时却不觉得苦,要不也不会坚持了。”
他说,到了他这个年纪,能够演到一个触动心灵的角色,很难。如今的年轻人,对于生活的了解和解读都来自于网络,而并非自己的亲身经历,“这让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维度窄了很多”。对比眼下,他感慨,像如今这种面对面坐着,抛开提纲畅谈的深度采访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了。“我初二辍学,家里实在没钱交学费,这对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种重创。我掏过下水道,当过清洁工、伐木工、建筑工、雕刻工,养过虾,加工过饲料。还做过歌手,当过主持、跑过龙套,做服务员、邮递员、印刷厂工人……我真的感谢曾经的这段岁月,所有看上去很辛苦的点点滴滴,都让我的人生比别人更厚重。”
所以,在郭晓东看来,演员演得好不好,真实不真实,很好评判,“生活就是一把尺子,拿着生活去衡量你的表演,是最准确的。”
90后没看过《新结婚时代》
也许正是因为郭晓东的成长经历,他至今都有一种自卑心态,“我承认自卑,我一直说我是骄傲的自卑着。”也正是这样的气质,让郭晓东将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的何建国演活了。
“其实拍《新结婚时代》前,我和梅婷演了另一个题材差不多的剧。”后者找到郭晓东时,他是拒绝的,“那会儿刚从学校毕业,心气儿高,演过的就不能再演了。”那时他还拍了另一部由王海鸰编剧的电视剧《大校的女儿》。恰好,王海鸰到机房,看完后期剪的片子,直接给郭晓东打去电话,“就听她说:你必须过来给我演《新结婚时代》,就算现在张艺谋、陈凯歌找你去演电影,你都不要去,你就来演这个,这个太适合你了!”郭晓东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得知电话那头是王海鸰,他也很激动,因为从没被这么有名的编剧认可过。
2006年,《新结婚时代》播出时郭晓东正在云南拍戏,投资方去探班,“有几个大姐看见我就扑了过来,我才意识到,这个戏播的还可以。”名为成名作,但郭晓东却笑言,现在很少人跟他提这部戏了,“90后都没看过。”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坤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