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质变与量变(决定你的成长质量)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众号,和140万读者一起洞察商业本质,欢迎订阅)
你的知识增量,决定你的成长质量。
没有增量,就只能原地打转,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别人超过。
但是,“知识”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书。
一本书,就是一个思维模型,就是一套理论框架,就是一种认知。
那么,怎样更高效、更有效地看书学习?
用一些方法,也许你就可以比80%的人更优秀。
— 1 —
在说应该做什么之前,要先说什么不要做。
关于看书和学习,有两个很大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把看书过分神圣化。
提到看书学习,有些人会想到这样的场景: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有一扇大大的落地窗,窝在客厅的柔软沙发里,喝着一杯香醇的咖啡,然后慢慢捧起手边的一本书,在舒缓的音乐中静静阅读。
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所以必须万事俱备。
但是,如果没有阳光,没有落地窗,没有咖啡呢?
那就不看书,不学习了吗?
把学习过分神圣化,给了自己太多的理由和借口。
所以,我会建议你在看书学习的时候,千万要摆正一个心态:不要过分神圣化。
这样你开始的时候,会简单一点。
别让形式,大于你的目的。
书只是一个载体。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获得书里面的内容。
那么,应该是获得什么内容?
这就是第二个误区:不仅是为了获得已知,更是为了获得认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知识。
一种是把未知,变成已知。
比如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他们非常伟大,充满探索精神,是真正的科学家,思想家。
他们通过大量的推理、实验,点亮未知的地图,让人们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东西存在,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把人类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
但是,因为晦涩的语言,复杂的图表,艰深的公式,这些伟大的发现,我们又可能往往看不懂。
这时,就需要第二种知识,把已知,变成认知。
当你要学习牛顿力学时,你也许不会去看牛顿的著作,你会去买一本讲解牛顿力学的教材,会去看牛顿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去理解什么是牛顿力学。
这就是把已知,变成认知。
我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知道”一样东西,更是“认知”一样东西。
明白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
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知识增量,成长才会有更好的质量。
— 2 —
知道了学习的目的,一定不能犯错的误区,现在我们看看如何更高效地学习。
有几个方法和建议。
第一:认知之树 须鲸式学习。
认知之树,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框架。
比如想要学习商业,在这棵大树上,就要先搭建最主要的枝干。
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必不可少。然后,你可能会去看斯密,德鲁克,阿德勒。
有了认知之树,才说明你的知识是“体系化”,“连续化”的。而不是割裂的,点状的。
然后,像须鲸一样学习。
须鲸是怎么吃东西的?
大嘴一张,不管是小鱼小虾还是海水,都先吞进体内。
然后有用的东西就消化吸收,没用的东西喷出体外。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样。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知识,先大量输入。接着把有用的知识,挂在你的认知之树上。
这样,你的认知之树会越长越大,越来越茂盛。
第二:大量听书。
像须鲸一样学习,大量输入。但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呢?
我建议你,听书。
2020年,我一共在得到App上听了1300多个小时的书。这意味着我每天平均要听4个小时,能听6、7本书。
听书有什么好处?
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全貌,获得至少60%-70%的核心认知。
这种方式,对打地基很有帮助。
而且,听书还能很好地开拓自己的视野。
得到经常给我推荐各个领域的书。艺术,历史,文学,法律等等。
这些领域我比较陌生,如果不推荐给我,我可能不会去主动了解。但是它推给我,就让我和这些知识“相遇”了。
然后,你会听到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让你脑洞大开,原来这个行业是这样的。也会发现不同领域一些更相通的底层逻辑。
通过听书偶遇陌生的知识,可以迅速扩展你的知识面,完善你的知识结构。
第三:集中阅读。
当我听到了一些特别好的书,我想深入了解的,我就会点击“收藏”,找这本书来仔细阅读。
阅读,是做更认真的研究,吃透一个领域。
比如,我最近对“边缘计算”特别感兴趣。
我就上网找和边缘计算相关的书籍,又去看买了这些畅销书的人,还买了其他哪些相关的书,最后挑了几本做成自己的研究清单。
拿到这些书,应该怎么阅读?
首先,看目录。
光看目录,就能知道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知道这些人是怎么看边缘计算的。
然后,找到what,why,how。
什么是边缘计算?为什么会出现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有哪些应用场景?
这样你就会知道它的原理,怎么和产业结合,发展到什么阶段,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当读了一系列的书之后,你在心里就会有一个判断,哪个作者的水平更高,研究得更透彻。然后,我又会找这个作者写过的书来看。
先是读书,然后读人。
我又会发现,他的思想是怎样一步步进化迭代的。10年前,他是这么想的。5年前,他又是那么想的。今天,他形成了这样的看法。
通过集中阅读,一下子搞懂一个领域,也读懂一个人,相当于和作者交了个朋友,也一下子学习了他十几年的精华。
第四: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听过,读过,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是。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
学不如说。
学完能清晰地复述,给别人讲清楚,说明你懂了。
说不如写。
说,还是发散的结构,如果你能写清楚,更进一步,代表有了更深的思考。
写不如画。
比写更厉害的,是总结出一个模型。能画出高度抽象,凝练的模型,说明真的融会贯通。
所以,学习完一定要输出。
(举例:我总结的关于“新零售”的模型)
— 3 —
我知道,几乎一定有人会说,这些方法很有效,但看起来太累了,我真的能做到吗?
是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很反人性的事情。
但正是因为难,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你也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到。通过一些其他方法,帮助自己坚持下来。
怎么做?
我也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用他律来自律。加入一个学习小组。
如果你想读书,那么你就可以去找到一群也想读书的人,大家形成一个读书小组。
大家规定:每天读书,输出笔记,交流心得。
做到了,有奖励。做不到,有惩罚。
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在一个学习的氛围中学习,才是更有效地学习。
这也是用他律的方式来自律。
这样,你就不会轻易半途而废。真正坚持下来时,一年读完几十本书时,也会有极大的成就感。
第二: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的吗,不要把学习搞得太神圣化。
我们应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能学习。
在机场的休息室里,在去高铁站的路上,在前往下一个会场的专车里,都是我的碎片时间。这些时间,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不小心就全部浪费了。
所以我出门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副蓝牙耳机。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听书。
我经常说,不要浪费你的第三个8小时。
什么意思?
第一个8小时,你在睡觉。第二个8小时,你在上班。真正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第三个8小时。
但是这第三个8小时,你还要吃饭,通勤,逛街,被切割得非常碎。因此,能充分利用这些碎片时间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学习,渴望获得成长的人。
想一想,当你跑5公里的时候,你也能听书学习。跑完的时候,也学完了。这样的方式,更高效,也更轻松。
不要小看这些碎片时间,你可以计算一下,如果这些时间都用来学习,一年下来你可以抢回多少时间。
积少成多,非常可观。
最后的话
所以,怎样能获得更高效的成长?
你的知识增量,决定你的成长质量。
大量输入,大量输出,量变会产生质变。
否则,就只是在原地打转,陷入很低水平的成长。
最后,我和你分享一句话:
一个人在食物链的位置,通常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可以通过他的努力而改变。这就是我们要读书的原因。
我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会影响到我们在食物链的位置。这可能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
祝:高质量地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关注“刘润”公众号。
类似的干货、精华文章,我们每天都在更新。
过往我们已经发布了1500篇关于商业、管理、职场、个人成长的原创文章。
在这里,我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你整理、讲述职场管理技巧,为你分析、洞察商业规律。
同时,对往期精彩文章,我们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了梳理,总共800万字,1500篇文章。
关注“刘润”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干货”,就可以一键免费领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