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

毛泽东向来主张文艺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使人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精神鼓舞和智慧启迪。让我们进入伟人的诗境

《七绝 咏蛙》

毛泽东

1910年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1)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前两句:青蛙—独坐—如虎踞。”这形象!这神采!这架势!这傲气!你必是大任的担当者!后来你就成了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万世流芳,永垂不朽的毛主席!如虎踞”,这一放大了的青蛙,正是作者宽阔胸怀的真实写照。

第二句:绿荫树下养精神,养精神,暗指争分夺秒学知识长本领,从中寻找救国之路和成才之道。这是在厚积薄发!读来启迪智慧。

末两句:我若不开口,谁也不敢先吱声!谁先咋乎咋乎试试!这霸气、这豪情、这雄心壮志!我被震撼了!我想你也有和我一样被震撼的心。

品读之余,春天里,那池塘、那绿茵、那穿着绿条纹如虎踞般的身躯,那一双凸出的黑珍珠般的亮晶晶的大眼睛,太美了!这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使人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4个字把一个亿般神采、万般霸气、千般豪情、胸怀无边的高大威武的“巨蛙”呈现在眼前!我被震撼了!我想你也有和我一样被震撼的心。这难道不是使人民群众得到精神鼓舞和智慧启迪了吗!这是多么美好的文学作品!

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2)

伟大领袖毛主席

文学作品是指通过对生活、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思考,以语言为工具,以文字为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同时使人受到精神鼓舞和智慧启迪。

任何文学作品都必须投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一个缺乏自己民族精神的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华民族历经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还是挺过来了,并且日益壮大。也正因此,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从没间断过!怎么做到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有位知名大作家这样说过:写作时要触及心中最痛的地方,要写最不堪回首的记忆、最尴尬的事,最狼狈的境地。我是一介草民,不敢对大作家的观点妄加评论,但我总能表达一下我草民的想法吧。

我想,任何文学作品,不可能只写阴暗,也不可能只写光明。因为写进作品里的是活生生的人,作为人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并且都是复杂多面的。那么,由复杂多面的人组成的社会是不是也是复杂多面的,所以,用来反映人类社会的文学作品怎么可能只揭露而不赞颂,或者只赞颂而不揭露呢。脱离自然规律的文学作品能写得出来吗?要是写出来那就叫不符合逻辑!

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蛙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3)

莫言

莫言先生虽然说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但他还是对日本及日本人赞了又赞。文学作品表达的主旋律一定要具有积极高亢的、敲打人类灵魂的、催人奋进的,推动人类进步的、最终战胜黑暗的特点。人类社会始终是在黑暗与光明的较量中艰难曲折地前进着。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协调配合才有生命、才有成长、才有成熟、才有价值。文学作品也一样,只揭露或者只赞颂都是不真实的,注定没有存在的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