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怎样变法才能成功(为什么变法达人)
“拗相公”王安石
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是因为他的性格固执、刚愎自用。听不了不同意见,容不得政见不合的人。而得其名。
王安石还没当太高的官职时,非常俭朴,不喜欢美食和华丽的衣饰,这应该是美德,但是他不能让人接受的是,不洗衣服、不洗脸更不洗澡。当时苏洵说他“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并且还写了《辩奸论》来讽刺王安石,说这种不近情理的人,最有可能是真正的大奸大恶之人,就差没说他是王莽了。
虽然苏洵不认可王安石,但在当时主流社会大多称赞他,认为王安石有才干,却又淡薄名利。有这样几件事为王安石赢得了好名声。
第一件事:王安石21岁中进士,上等。出任了淮南判官。一般像他这样任期一满,就可以去考馆阁任职。这也是一条仕途晋升的快车道。王安石就是不考,哪怕朝廷下昭让他去他都不去。
第二件事:欧阳修推荐他去作荐官,王安石不去。理由是祖母年级大。
第三件事:当时的宰相文彦博,认为他不争名逐利,可为榜样,建议朝廷越级提拔王安石。
第四件事:委任他为同修起居注,王安石推辞了八九次,派人给他送委任状,他意然躲到厨厕里去。
后来,王安石被任命作了主管京城,刑狱的官。史书记载之后,王安石就没有再辞过官了。
这些只给王安石带来初步的名声和官位,真正让王安石得就高位是因为他结交的三个朋友,分别是:韩绛、韩维和吕公著。
韩绛、韩维是兄弟,当时弟弟韩维在颖王府作记室。和颖王谈论时,每当得到称赞,就说这种观点是“听好友王安石讲的”,后来甚至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来做这个颖府记室,颖王就是后来的宋神宗。这无形中就给王安石上位铺好道路。
果然,宋神宗一即位,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不久,就升任翰林学士,宋神宗拿王安石当诸葛亮和魏征看待。王安石却不以为然,认为诸葛亮、魏征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他都羞于提起他们。果真是志向远大,确实很牛啊!
宋神宗即位第二年,王安石就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开始了他的新法。
当时因为发生水灾,需要救灾,但是国用不足。因为此事,司马光和王安石产生了争执。
王安石说“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善于理财的人”。司马光反驳,你所说的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按照户口,人夫数去尽情搜刮民财而已,百姓窘困,就会沦为盗贼,这不是国家之福。王安石回答道:民不加赋而国富饶!这句话掷地有声,振聋发窥!可见其变法的本意、初衷,肯定是好的。
好的初衷,不见得都有好的结果。新法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方面有漏洞,加之用人不当,王安石又听不得任何意见建议,一根筋就是要按着他的既定方针执行。
不听忠言,绝不认错。“拗相公”之名由此而来。
所有反对新法的人,都是王安石的敌人。
对待敌人,王安石决不姑息,不管是好朋友司马光、范镇,还是帮他扬名铺路的韩维,亦或是有举荐之恩的欧阳修,文彦博,全部都被他打压排斥。
王安石为推行新法,置百姓的怨望于不顾。
老百姓断手、断指只为逃避新法,他认为都是被人煽动蛊惑的。
天下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宋神宗都愁的不行,王安石却说“水旱灾害常有的事,谁都不能避免,治理好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了。”宋神宗提出要抚恤灾民,王安石又说“冬天严寒,夏天暴雨,老百姓尚且怨恨,这用不着抚恤”。
所以当时很多人都非常恨王安石,把家里养的猪叫“拗相公”。
王安石的新法有一个更大的危害,就是有了党争。
全国的官员都分成两派。新法这边称“通变派”,反对派的都被王安石称为“俗流”。使宋朝自此之后陷入了“朋党之争”,直至宋朝灭亡。可谓遗祸不小。
“拗相公”,发起脾气连皇帝都得让他三分。有例为证:
1.王安石在京城管刑狱时。有一个少年,因为朋友未经他同意,就拿走了他一只善斗的鹌鹑,把朋友给杀了。开封府判少年死罪,王安石认为少年无罪应不予追究,于是就弹劾开封府。开封府官员不服,皇帝就把这事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再审,再审都认为开封府无错。那么就是说王安石错了,皇帝让他去道歉。王安石坚决不去,说“我没错”,皇上也就不管了,别人弹劾他,皇帝也置之不理。
2.变法时有人弹劾王安石十大过失,王安石要求辞职。宋神宗打算答应,就让司马光起草批答昭书。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士大夫沸腾,臣民百姓骚动不安”,王安石一听大怒,上表为自己辩护,最后搞的宋神宗不得不谦逊的向他道歉,并且挽留他继续当宰相。
3.王安石跟随宋神宗骑马进入宣德门,守门卫士阻止不让他进,还鞭打他的座骑。王安石大怒,让皇帝惩罚那些卫士。御史蔡确说:这是卫士的责任,是宰相你下马的地方不对,卫士无错。可是王安石不依不饶,没办法宋神宗还是为了他责打了卫士。之后还把自己的玉带赐给王安石。
4.看到这,知道王安石厉害了吧。皇帝都不惯着,何况其他人,当时朝中的老诚持重的大臣,几乎都被王安石罢黜殆尽了。
后来就连王安石最信任的人吕惠卿,也攻击王安石说:王安石完全抛弃了自己所学的先王教诲,崇尚纵横家的末流小技,违背君命,假传圣旨,欺骗皇帝,要挟君主。还揭发王安石在私人书信中写有“不要让皇帝知道”的话,这可是欺君之罪啊。幸亏当时宋神宗还信任他,不然也很危险。这也说明王安石用人不明。
其实,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这没毛病,可是操之过急,一意孤行,听不得不同意见,就会种下隐患。不下基层,不听百姓心声,也可以好心办坏事。
王安石性子执拗,不管对错,都固执己见决不更改。
当时人言:佛菩萨都劝他不转。苏轼送他“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真是王安石的真正写照。
#情感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