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

神道(一)

从正(大)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南起大红门,北至方城。大红门三间,中间往北有石铺甬路(即“神道”),其两侧分别设有天柱、华表、石象生;再向北有神桥,一百单八磴。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即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凤门,盛京昭陵(皇太极)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当地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单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他清陵之处。

走入福陵大红门,长长的甬道,两侧是挻拨的古松,像一对对的守灵卫士。神道两旁排列着骆驼、马、狮、虎四对石象生及华表。彰显皇家威仪的装饰物。

神道

以正(大)红门为起点,一条南北通向祭殿隆恩殿和宝顶的石辅甬路犹如长长的一竖向延伸着,这就是所谓这就是所谓的“神道”(即陵主灵魂出入行走之路)。神道全长五百六十六米,是由三条条石和墁砖铺成,中路条石较宽,叫中心石,中心石两侧较窄的叫牙石。一般一个陵区只有一条主神道,即以通向所埋葬的第一位皇帝的甬路为主神道,其余为次神道,在规模上亦次之,而神陵仅葬努尔哈赤一人,故福陵神道只此一条。

帝王陵寝设置神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在其两侧夹建石像生以显威仪。在陵墓前立石象生的制度起源于汉代。其目的有二个,一是避邪险恶;二是象征权势。顺时针历代帝王陵前石象生的数目不同,但却因相同的功用而经久不衰,称得上是用石头雕刻的由文武百官和珍奇兽类组成的“仪仗队”。

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即使一获匹马误过神道,也要砍下该马的蹄子以示惩戒。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3)

走进正红门,眼前是一条石板铺就的笔直神道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4)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5)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6)

古松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7)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8)

站班树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9)

清福陵中植物种类繁多,古树枝桠已被风塑成亘古的风景

福陵陵松有“山树”、“仪树”、“海树”、“站班树”之分:

山树:是指陵山之树。

仪树:是指风水红墙以内的树,横竖有序,十分整齐。

海树:是指风水红墙以外的树。

站班树:是隆恩门前及神道两侧的树,用来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首恭立于陵前。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0)

陵园内古树众多,这棵古松上长了一个篮球大的树㨨

石像生

走进大红门,长长的甬道两侧是挺拔的古松,像一对对的守灵卫士,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福陵是清营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寝,因典制尚末完备,故其石象生中只有石兽而无石人,最初皇太极时期就曾传谕要在太祖陵前立石象生,但到顺治七年(1650)终于在福陵神道两侧对称排列华表、卧骆驼、立马、坐狮、坐虎。并在石象生前后还各一对华表,与大红门前的华表相似,但雕工更为精美,承担着这支“仪仗队”开始和结束的作用。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1)

中国自古便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皇帝生前该有的排场,死后都 不能少。

陵前放置石象生,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盛行于汉代,以后各代均有。且君、臣所列种类及数量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石像生是陵墓的重要装饰,以表现陵墓的庄重,是墓主权势背景的重要体现。目的是除邪恶,驱鬼怪。《封氏闻见记》写道:“墓上树柏、路头狮虎、魍象俱之” 。墓前多建造狮虎,陵墓多种松柏。

石虎未见于帝陵,仅高于人臣坟墓中,如《明会典》中规定:“候和一品、二品官是石望柱、石虎、石马、石羊、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石人一对;四品官是石望柱、石马、石虎各一对;五品官是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六品官以下不准置石刻”。而顺治入主中原后增设的福陵石象生中却出现了石虎,其中的原因可能为:一是满清刚刚入主中原,对中原王朝陵寝制度并不了解;二是更多的与满清信奉萨满教对山神及动物的祟拜有关,民间还流传许多老虎报恩的故事,传说努尔哈赤当年在长白山挖人参时,是老虎将他带到了一片生长人参的地方。福陵石象生中设坐虎,在明代及清代帝陵中是一则孤例。

福陵、昭陵同时增设石象生,然而并没有因要效仿宗族制度,使福陵石象生规格高于昭陵。相反,后辈却超越了前辈。福陵从石象生到红墙的距离约为153米,昭陵约为102米,而昭陵约为102米,而昭陵设石象生为六对,福陵从石象生仅设四对,后来孝陵的十八对更是远超前辈。是否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满族统治者宗教礼法概念还不是很强。

石象生两端,共有华表四座,均为青砂石质。其中,西南华表保存较为完整。

华表

华表也叫“擎天柱”、“望柱”,明代开始被用在陵寝,清代尤为盛行。福陵内华表建于顺治七年(1650),其底座为三层八角束腰莲花座,下设方跌上承表身,圭角做法与红门外华表相同,八角底座上边缘周饰祥云,柱体为八角形,通体为浮雕云纹龙蟠柱,斜面出小兽各一,各面刻有莲花卷草,宝珠花叶等,中间束腰层各楞雕饰成竹节,各面上下二分,刻有、朱、羚羊、猴子捞月、卷草、祥云、仙山等吉祥图案顶部横插云板,顶层下缘环雕祥云两层,上部处降龙盘于柱子之上,前爪(四爪)分别抓向左右宝珠。去龙盘绕,上端横出去板,柱顶承八角宫灯,各楞雕饰花柱,顶部横插云板,上面刻有“日”、“月”,顶部称为“天盘”,有坐吼一只,形状似犬非犬,身有鳞甲,长尾与鬓发相连。传说此兽凶猛异常,仰面朝东。所以刻在石柱上让它守陵。

华表也叫“擎天柱”、“望柱”,建于顺治七年(1650),其底座为三层莲花座,柱体为八角形,通体为浮雕云纹龙蟠柱,顶部横插云板,上面刻有“日”、“月”,顶部称为“天盘”,有坐吼一只,形状似犬非犬,身有鳞甲,长尾与鬓发相连。此兽凶猛异常,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所以刻在石柱上让它守陵。华表,明代开始被用在陵寝,清代尤为盛行。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2)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3)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4)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5)

其余三座华表小兽皆被削去,北部两座华表中层楞柱雕饰成上下相对的垂莲柱,各面分上中下三层,雕 有仙兔、天马、羚羊、卷草等吉祥图案,较北部两座形式略为丰富。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6)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7)

华表束腰

三层八角束腰座,下设方跌上承表身,圭角做法与红门外华表同,八角底座上边缘周饰祥云,斜面出小兽各一,各面刻有莲花卷草、宝珠花叶等。中间束腰各楞雕饰成竹节,各面上下二分,刻有麒麟、朱雀、羚羊、猴子捞月、卷草、祥云、仙山等吉祥图案。顶层下缘环雕祥云两层,上部覆八角形包袱搭子,缀宝珠八颗。各楞处降龙盘于柱子之上,前爪(四爪)分别抓向左右宝珠。表身为八楞柱,云龙盘绕,上端横出云板,柱顶承八角宫灯,各枋雕饰成垂花柱,其上蹲坐狮子,仰面朝东。

其余三座华表小兽皆被削去,北部两座华表中层雕饰成上下相对的垂莲柱,各面分上中下三层,雕有仙兔、天马、羚羊、麒麟、卷草等吉祥图案,较北部两座形式略为丰富。

石骆驼

第一组石象生为一对卧骆驼,骆驼是北方重要的交通工具,福陵陵前设立石骆驼意义非凡,因为女真自努尔哈赤起事才与蒙古联姻、结盟,而且臣服于后金的蒙古各部在朝贺盛京时所献的贡品是八匹白马和一头白骆驼。称为“九白之贡”。所以在福陵神道上立此像。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8)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19)

石骆驼

石马

第二组石象生为一对站立的石马,石马站在大理石须弥式为石像生基座,基座上刻有纹样,雕有“锦袱”,同时四角各坠古钱一枚。

女真族是游猎民族,而马是游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生活的伴侣,在努尔哈赤时代马之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努尔哈赤一生驰骋疆场,戎马倥偬几十年,创下如此大的基业,其一生所骑坐骑自是功不可没,福陵设置的石马,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0)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1)

石马

细观此马,可见马鬃垂颈,马尾贴足,马的形体虽不是很大,但它昂首挺胸。肌肉强健,显然是一匹良马。

石狮

第三组石象生为一对石狮。石狮子作为威仪的象征由来已久,佛经上说狮子吼一声可震慑邪恶,故在中国三代的造像中数量巨大,门前、桥上随处可见。石狮子有雄雌之分,在造型上的区别是看其狮子足踏石球还是踏幼狮。而福陵石象生中雌狮的造型别出心裁。那个小狮子是顽皮地盘绕在母亲一足上嬉戏,生动有趣,为庄严气氛笼罩下的福陵增添了活泼乐趣。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2)

石狮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3)

神道两侧石狮(图片来自快乐鱼博客)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4)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5)

石狮子爪下两只可爱的小小狮子被雕刻的惟妙惟肖

石虎

第四组石生是一对石虎,呈蹲踞状,造型独特,这对石虎的虎舌歪斜着伸出口外,呈顽皮状,无虎之霸气,倒有几分像猫,虎作为石象生立于帝王陵前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开始在墓前立石虎,因为按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虎为阳物,是百兽之长,以虎守墓,可驱除邪恶,保护墓主人。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6)

石虎

这只石像生坐虎,貌似像个孤独的大猫,对望着对边伫立的母虎石像生。设置石兽目地是除邪恶,驱鬼怪。《封氏闻见记》记载:“墓上树柏、路头狮虎、魍象俱之”。故墓前立狮虎,陵区种松柏。

沈阳三大陵在哪个位置(沈阳福陵五)(27)

母虎爪间只剩下一对可怜的小爪子。小老虎不翼而飞了

帝王陵寝设置神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在其两侧夹建石像生以显威仪。在陵墓前立石象生的制度起源于汉代。其目的有二个,一是避邪险恶;二是象征权势。顺时针历代帝王陵前石象生的数目不同,但却因相同的功用而经久不衰,称得上是用石头雕刻的由文武百官和珍奇兽类组成的“仪仗队”。福陵是清营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寝,因典制尚末完备,故其石象生中只有石兽而无石人。最初皇太极时期就曾传谕要在太祖陵前立石象生,但到顺治七年(1650)终于在福陵神道两侧对称排列华表、坐狮、坐虎、立马、卧骆驼。

上述四组石象生彼此间距约三米,均由青色岩石风雕琢而成。线条简洁古朴、浑厚粗犷。其石底座为大理石,因兽而异或长或短或高或矮均为须弥座式,所雕纹饰如石座上铺了一张“锦袱”,紧贴着石座下垂着,其末端各坠一枚古钱,这种石雕锦袱的纹饰在福陵十分普遍,方城内石兽的底座上都刻有这类锦袱的纹饰。

自神道终点起,地势逐渐升高,到一百单八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