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牙最怕什么(孩子乳牙的那些事)
预防“错颌畸形”的两个关键时间段,一个是3至4岁,一个是替牙期。其中替牙期主要是预防乳牙早失、乳牙滞留、埋伏牙(恒牙埋在牙槽骨中长不出来)等。有朋友说,好多名词,真是“不明觉厉”。今天,就和大家仔细说说“乳牙早失”。
判定标准:非正常脱落
“乳牙早失”,顾名思义“乳牙过早地失去”。在医学上,乳牙萌出后会一直位于原位,直到下面的恒牙萌出取代它的位置,若未到正常替换时间,过早地脱落了,这种情况称为“乳牙早失”。家长朋友们可能会疑惑:多早算是“过早”呢?
△ 各颗乳牙脱落时间 仅做参考
这里说明下,判断乳牙早失的核心标准是:非正常脱落。因此,有些换牙早的孩子,比如5岁就有乳牙掉了,开始长恒牙,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担心,这属于正常的换牙。
那什么情况属于“非正常脱落”呢?——牙外伤、牙病、恒牙萌出异常等
内外因均有 龋病占大头
龋坏俗称“长虫牙”,从浅龋、深龋,再到牙髓炎,最后升级为无法治疗、只能拔牙的严重型根尖周炎。在口腔医生的接诊生涯中,龋病导致乳牙早失,占最大比例。
恒牙萌出异常,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上边的两颗“六龄牙”——从门牙往边上数第6颗牙齿)。主要是当第一恒磨牙位置不正、向前倾斜萌出时,会挤压第二乳磨牙(从孩子乳门牙往边上数的第5颗牙齿)的牙根,导致其松动脱落。
牙外伤,主要是孩子的乳牙受到外力撞击后移位或脱出,比如跌伤、碰伤等。
危及周边 可能影响孩子全身
可能形成“错颌畸形”。乳牙早失会导致缺失牙旁边的牙齿发生倾斜或者移位,从而缩小了缺失牙下方恒牙的萌出位置,使恒牙因间隙不足而错位萌出造成牙列拥挤不齐,继而导致咬合紊乱,形成“错颌畸形”。
导致下方的恒牙“早产”。乳牙早失,其下方对应的恒牙失去了阻挡,而会过早萌出,这些“早产”的恒牙由于牙根发育不足,在咬硬物时可能会损伤。
形成偏侧的咀嚼习惯。若单侧乳牙早失,吃饭时,孩子会自动避开缺失牙侧,而过多地依赖另一侧健康的牙齿,进而导致一侧咀嚼肌过于发达,形成不对称的“大小脸”。
引起消化不良。若孩子多颗乳牙早失,进食时可能会“囫囵吞枣”,食物没磨碎便送进胃中,引起消化不良。
因人而异 尽量占住空隙
一般而言,孩子乳牙早失后,医生会给孩子做检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若该乳牙下方的恒牙已发育完成,马上就要萌出了,此时则不需要特殊治疗,等着恒牙萌出就行。
若该乳牙下方的恒牙未发育完成,比如需要几年才能萌出,此时,则需要佩戴“间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需要强调的是,带不带“间隙保持器”,需由医生检查之后决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