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1 围巾

赵丰戴了一条深蓝色围巾。

8月21日,布拉格,他发表了一分钟竞选演说。

这条蓝色围巾出现频率很高,日常款。他说,太久没旅行,没有新的丝巾入藏。一个捂脸的表情。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1)

捷克当地时间8月24日下午14:30,国际博物馆协会(以下简称“国际博协”)在布拉格召开了第37届全体大会,公布了新一届国际博协执行委员会(2022-2025)选举结果。国际博协执委会,是国际博协的最高领导机构,现由1名主席,2名副主席,1名司库和11名委员组成。

大屏幕打出投票结果,人们抬头——赵丰283票,排在委员中的第一位。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2)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3)

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以最高票数当选执委会委员。“退出馆长又征战布拉格,压力山大。这是中国博物馆的胜利。”他发了朋友圈,依然是一首诗:

前度刘郎今又来

千山万水踏云开

双刀冲出阳关路

众志成城我登台

两个月前,6月13日,第十届春风悦读榜颁奖典礼,赵丰为扬之水颁奖,依然是这条蓝色围巾。准备海报等物料时,收到他的我已卸任馆长,周末起可以用名誉馆长一职。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4)

2022年6月13日,第十届春风悦读榜颁奖盛典,赵丰为扬之水颁奖

但有一次,他特意选了一条橙色底的围巾。

这是一块重生的丝绸围巾。几块用过的丝绸拼接,再用绗缝绗在一起。样貌改变了,温度也改变了。它适合冷天里戴,没有丝的冰凉,暖得刚好。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5)

2022年2月25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座谈会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长赵丰,不管什么季节,脖子上总是搭着一块围巾,大家逐渐形成一种印象,这是中国的博物馆里,最时尚的馆长。他的围巾大部分冷色系,蓝色居多。但这一天,他觉得应该喜庆一点,但又不喜欢大红,就挑出这条橙色,有印花,印度风格。

2月25日早上9点,杭州终于从连续冷雨中回暖。玉皇山下,中国丝绸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座谈会。特意定制的红色卫衣,同事们一人一件。赵丰戴了橙色围巾,再穿红色就太重了,换了件黑色卫衣。他的身边,坐着第一任馆长凌人才和肖歌,最早来到这里筹建博物馆的来成勋工程师。斜对面,是90岁的任如炳,当时负责基建的工程师。

赵丰1961年生。

那天,扬之水站在自己给国丝三十年馆庆手书的题名下,和赵丰合影,一笑:“我们从赵丰馆长头发黑的时候看他到了头发白。”

这反而成了围巾之外另一个标志。

在人们看来,他的白发和年龄无关,显得很酷。那年,他出现在央视《国家宝藏》中,讲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的故事——199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尼雅考古工作队在尼雅1号墓地8号墓发现了五星经锦护膊,赵丰最终确定了图案,并将文字还原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誅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

2015年,国丝团队成功复原了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其中两台织机,利用其中一台,成功复制了五星经锦。

这就是著名的“汉机织汉锦”,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典型案例。

节目里,90多岁的蓝天野站在身边,也是一头白发。当晚的宣传通稿,是这样写的:“一头花白的头发,一副书生气的眼镜,一条标志性的靛蓝色围巾,一身的温文尔雅——他就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长,也是本期国宝的守护人:赵丰。”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6)

《国家宝藏》剧照

围巾的出现,是11年前。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2010年,几个从事丝绸与服装教学的学生听到刚主持全馆工作一年的赵丰,要做当代时尚,反应一致——这跟你的丝绸有什么关系,丝绸博物馆就是古老的丝绸啊。

即便是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这种反应依然普遍。

“我觉得不做不行,我要想办法破圈。”

2010年前后,杭州整个丝绸业大大滑坡。他在丝绸企业的朋友大量下岗,厂长同学关了厂,丝绸公司越来越小,赚的钱也越来越少。这跟科技发展有关。科技革命,大量新的纤维、新的面料,奔涌而来,化纤业快速发展,服装不需要用多少丝绸了,但是服装要生产,新的技术更新换代。博物馆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他走过世界许多各大博物馆里的纺织和时装类部门,发现大家都非常关注现代板块,而且没有丝绸这样的材质局限,没有专题的丝绸博物馆,人们都在面对当下。

再看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时装部,是世界博物馆中的佼佼者,洛杉矶郡立博物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日本京都KCI、伦敦的V&A以及巴黎时装博物馆等,最受欢迎就是时装部或者本身就是时装博物馆。

而中国的博物馆没有时装部。“为什么我不能做?时间上要做当代,空间上要做全国,门类上必须是全门类。所有的纺织服饰我都要做,这样才能有对话的空间,否则就是越做越小。”

他找到自己的学生冯荟,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时装我不太懂,但我想做时装。他很着急。

冯荟给他摸了一遍中国服装界的总体情况,有设计师协会,有金鼎奖,有各种十佳……他一个都没听过。

2010年冬天,李当岐来杭州找赵丰,他是常沙娜的学生,著名的服装史学者。两人在玉皇山下吃饭。

我想做时尚。

好啊,你这个想法很好。

李当岐即将赴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1993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开始举办兄弟杯大赛(后改为汉帛奖),这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服装设计大赛,今年已经到第三十届。

第一届金奖是吴海燕的《鼎盛时代》,第二届金奖是马可的《秦俑》,如今国内时尚界的顶流设计师,都是从这个大赛走出去的。当时有个规定,金银铜奖的作品,要留下来收藏,但保存一直是个问题。

赵丰对李当岐说,我们有地方,我们可以保存。2011年开始,他决定每年都要举办一个时尚回顾展。

“本次时装展的展品将被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永久收藏。中国时装作为艺术品进入博物馆和美术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会让时装艺术成为永恒。”2013年9月5日,北京今日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时尚传媒集团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了“时代映像——中国时装艺术1993-2012”展览,赵丰在开幕式上,这样宣布。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7)

2013年,时代映像:中国时装艺术(1992—2012)展览现场

“我并不觉得我是一个时尚的人,我其实是一个挺传统的人。但是,因为在这个博物馆,你得跟年轻人打交道,你得跟时尚界打交道,特别我是在一个纺织丝绸类服饰类的博物馆,如果我变得太古董,大家就不愿意用时尚跟我来合作,所以我必须得装得比较时尚一点。”

他觉得要给自己一个丝绸的符号。领带,不喜欢,束缚。他喜欢休闲、自由、宽松。学生建议,不如试试围巾。第一年时尚展,手边正好有一条围巾,他一戴,嗯,看起来好像还行。

就这样变成了“时尚”。

馆庆三十周年座谈会的第二天,他的老同事汪自强在杭州大厦发了一条朋友圈:19920226—20220226,三十年前的今天下午三点,中国丝绸博物馆建成开馆。今天,我馆在杭州大厦五楼开出国丝·时尚博物馆分馆。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8)

2月26日下午,“国丝·时尚博物馆”在杭州大厦开幕,展厅现场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9)

“国丝·时尚博物馆”展厅

“这是国内第一家国有博物馆走进城市中心的商业空间,并在其中举办长期特展。这是第一个时尚类空间中开办的时尚博物馆。因此它的意义十分重大,影响也会十分久远……”开幕式上,他依然围着蓝围巾发言。

爱张罗,爱折腾,想到的事,一般就要落地。这是外人对他的观察。

朱老知道了,会怎么想?我问。

2 朱新予

赵丰一直在丝绸之路上走,考察路边风光。他常向同行人问路,同行人有时也会和他讲话。

“行走在路上,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长,只是因为路上偶然会捡到以前商人不慎掉下的破缣残绢,同行人也会问起一些缝缝补补的事情,日子久了,来往多了,也就成了朋友。但突然有一天,路上开了一家绸布店,名字就叫中国丝绸博物馆。学过丝绸的我去了那店里做伙计,后来又当上了店长。”

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叫朱新予的人。

1977年7月10日,他从海宁中学高中毕业,毕业证书上写着15岁。5天后,他到长安辛江公社陆泽大队张家石桥报到,投入“双抢”,住在桥边的小屋里。10月初,他在广播里听到高考的消息,已经受了三次伤。

被人津津乐道的“77级大学生”,荒废了十年的他们,从各地赶到考场,希望改变命运。他小时候有点口吃,觉得自己口才很差,当老师不行。第一志愿报了建筑——他喜欢画画。浙江丝绸工学院是第二志愿,报了印染。他以为画布设计也跟美术有关系,结果发现学的是丝绸工程,全是化学。

印染77班,浙江丝绸工学院第一届本科生,他在班里年纪最小,今年,他们毕业40年了。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10)

浙江丝绸工学院

他从来没听过世界上还有“研究生”。

有个同学跟他说,朱新予院长要招研究生,方向是丝绸历史,你反正喜欢文艺,要不趁这个机会转专业读研吧。

1979年,朱新予被任命为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时,已经77岁。他是中国第一个丝绸工学院的创始人。他和副院长陈钟认为,从丝绸工学院实际出发,丝绸学科属于纺织类,专业面要拓宽,不宜窄,申请学科名称应是丝绸工程学科。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学院享有丝绸工程硕士授予权。

1982年,他开始招收第一届丝绸史硕士研究生,只有一个人:赵丰。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11)

读研时的赵丰

朱新予给自己的第一个研究生赵丰组织了一个明星导师团,除了自己,还有李锡畴、蒋猷龙、杨枫(可能还有求良儒),分别来自浙江农业大学、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和本院其它系的老师。特别是副导师蒋猷龙,我国著名的蚕业史研究专家。

2016年,国丝改扩建,建了一个新馆,叫新猷资料馆。朱新予的新,蒋猷龙的猷。

校内不够,导师又张罗起院外的专家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赵承泽,擅长古文献纺织历史考证;杭州市丝绸公司总工程师匡衍——赵丰硕士论文答辩,他是答辩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朱新予创办了《丝绸》杂志、丝绸情报站,让赵丰跟着丝绸情服站和《丝绸》杂志主编孙金惠和杨炳芳学习。又介绍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高汉玉,主要做纺织考古,运用科技手段对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做了分析检测,这些方法到现在依旧沿用。

“陈娟娟同志:今年全国政协开会,因住丰台附近京丰宾馆,未能奉访为憾。去年拜托指导我院丝绸史研究生赵丰同志事,兹介绍前来领教,务请大力支持为至恳!”

故宫博物院的陈娟娟,做纺织品分析鉴定,她大量的工作是通过组织结构的分析来研究明清以及战国、唐代的纺织品。1983年,赵丰去北京考察,朱新予又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12)

1984年第一届丝绸史研究生赵丰硕士论文答辩时,朱新予介绍情况

1980年,朱新予在浙江丝绸工学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丝绸史研究室,制定了丝绸史研究计划。此前,丝绸史的研究一直处于分散状态,唯一以丝绸史命名的,就是陈娟娟写的一本通俗介绍《丝绸史话》。朱新予把丝绸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作为科技史中的一部分,它的建立,为我国填补了这门学科的空白。

“我的口才不行,但喜欢做研究。”朱新予让刚毕业的赵丰留在研究室工作。他说,一个研究生一般要写三篇文章,一是关于本学科的学科史回顾,二是关于本学科的科普文章,三是专业论文。

前两篇他都写好了,在写第三篇专业论文时,老师又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全面通读《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要作详细的读书笔记。

赵丰看着眼前的油印本,有点烦恼。没有配图,很难读懂,笔记也无法做,只能大概地写一下。很久之后,他才知道,老师要他作如此系统的笔记,是为了给《中国丝绸史》作准备。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13)

赵丰的笔记

1983年,“中国丝绸史”课题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该编写一部自己的《中国丝绸史》,一方面体现通史部分的风格体例及主要观点的统一,另一方面也体现全国各地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丝绸史》采用了通论和专论上下册分出的体例结构,这在科技史著作中是一次创新。

朱新予很早就开始资料的征集,编写征集目录,与很多中外学者共同探讨写作方法。书一共九章,朱新予让刚刚毕业的赵丰撰写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和元代四章,负责全书的图片和附录之一,最后通稿。

断续地看了第五章,基本好的,资料不少。从全面着眼可能要改动一些,以后再说。这里也想到了几个共同性问题:1、要研究各时期的资料,理出要点与特点,并深入研究写出特色。2、要有史有论,史料正确,立论明朗。3、前后章与全局关系,也要注意。但初稿不要受影响。4、共同性的搞个几点,记得写大百科时有些可采取。5、看来柞蚕要写专章,再研究。

赵丰把唐代一章的初稿交给朱新予,老师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意见。赵丰觉得自己一直糊里糊涂的,完全不能领会老师的深意,也做不到老师的要求。“直到1985年,我才有机会在正式的《中国丝绸史》写作中,弥补这一遗憾。”

朱新予是一个规划师,脑子里始终有个体系,丝绸行业的方方面面都要打通。他办了丝绸工学院、丝绸研究所、丝绸情报站、《丝绸》杂志,恢复丝绸总公司,编写《中国丝绸史》,还要建一个丝绸博物馆。他的“全链条”观念,在赵丰身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迹。

比如,关于丝绸考古和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个人,应该有更多的人一起做,做一些类似于通史方面的工作非常必要。2005年,他受苏州大学出版社之邀组建了团队一起写《中国丝绸通史》,突出丝绸本身,在书中的十个章节中包含了当时丝绸的总体情况、生产技术、图案艺术以及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等几个部分,是一本全面通史著作。

1999年,他做了一本中英对照的书籍《织绣珍品:图说中国丝绸艺术史》,选取了100件丝绸文物来讲述中国丝绸艺术史。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每一章谈论10件文物,就像一个展览。这种梳理方式在赵丰后来的研究中贯穿始终。

2013年,他和团队申报了国家科技部的“中国丝绸文物设计素材研究”项目,整理了上万件文物,绘制了几千幅丝绸图案设计素材,成果集结成“中国古代丝绸图案设计素材图系”(10卷),于2018年出版。2020年,他从中精选了八百多幅丝绸图案分为两百多个小单元,出版了《中国丝绸设计》(精选版)一书,图示了整个中国丝绸设计的发展过程。在这些丝绸考古与艺术史的研究中,包含了中国丝绸通史的概念。

3 博物馆

2017年,也是2月26日,国丝的园林里,赵丰揭开红色丝绒布,朱新予的铜像,立在身边。

“朱老今天终于在丝博完成改扩建之后,得以立像在丝博园内,沐玉皇清风,临长桥流水,每日与他终身迷恋的蚕桑丝绸为伴。”在这个名为《朱老铜像揭幕及国丝25周年庆讲话》的文档结尾,赵丰这样写。

1981年,朱新予第一次提出要建中国丝绸博物馆案,赵丰查询档案,是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1985年12月14日,朱新予给85级新同学写了一封信:

我今年84岁了。在我晚年的“要说就说,能动就动”的愉快生活中,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愿和丝绸界同志一道,努力完成四项工作。

这是四个愿望,他把计划列到了2050年:

1.完成《中国丝绸史》。今年完成上集通史初稿,1986年完成下集专题初稿。希望1987年出版。

2.恢复林社请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将已募捐建成的三间楼屋,作为林公功绩展览之用;修复林墓,地点另选,并在蚕学馆旧址立纪念碑。

3.建立中国丝绸博物馆,规划在杭州。

4.组成蚕丝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小组,事关整个蚕桑、丝绸、染整、服装大力开发充分利用的前途。要看到和打算到2050年,先搞规划出课题,可分可合,可先可后,有应用也要有基础,迎接新的技术革命,以新技术武装丝绸,百年大计,从今做起。

最后说了目的:“认清大好前途,要为丝绸的产品、科学贡献于世界而努力!这是我们应有的雄心壮志,也是我们应负的责任。”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14)

1986年,朱新予主持中国丝绸史第二次会议暨丝绸史研究会成立大会

1986年,国家旅游局立项在杭州建四个博物馆,但丝绸博物馆的名称前并没有“中国”两字。时任中国中国丝绸协会秘书长王庄穆给朱新予打电话,一致主张借此机会力争建立中国丝绸博物馆。

有一次,省旅游局开会,内容是通报中国丝绸博物馆国家旅游局已经立项并第一次拨款到省。这次会议由于召集单位疏忽,没有邀请朱老。会议开到一半,他匆匆赶到,气呼呼:博物馆开会不请我也要参加。

《浙江丝绸史》作者之一汤池在回忆朱新予的文章里说,为什么有关丝绸的事却忘记去通知他,他还要生气?这就使我想起,朱老热爱丝绸把丝绸视为生命。我们搞丝绸的人或多或少被蚕宝宝感染有点蚕宝宝习气,朱老他做了榜样。

什么是蚕宝宝习气?

蚕宝宝幼龄期25~28天。一出生就拼命地吃桑叶,平时连呼吸时也不停止进食,狼吞虎咽,体重从初孵化时到成熟时养成一万倍。接着以每分钟一尺的速度,从吐丝管中吐出一种半透明的蛋白质混合液,凝成蚕丝,昼夜不停到吐完为止。母蛾产下300~500颗蚕卵留作后代,自己就衰竭而死。

1987年6月,病床上,朱新予向他的同事、原副省长翟翕武嘱托,依然是那几件事:恢复林社;帮助建成中国丝绸博物馆;帮助落实美籍华人赠款建丝绸史陈列室。

几天后,6月20日,朱新予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85岁。

一年半后,1987年12月28日,中国丝绸博物馆破土动工。1992年2月26日,建成开馆。

你为什么会去博物馆?我问。

因为我导师啊。

有一次在朱老家里,赵丰说,就我的知识结构而言,我倒是很希望去丝绸博物馆干。

老师听后笑了笑,没有马上回答。

1987年,赵丰开始为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陈列内容的设计,与丝绸博物馆筹建处的同事赴新疆征集丝绸文物,最后调入丝绸博物馆工作——这些,不知朱老是否知道,是否同意,朱老是否会满意我在博物馆的工作?他经常想起老师那天的笑。

一天,翻看朱老遗留的笔记,1986年6月7日,老师离开前13天,还在写丝绸史研究室主要的工作目标。浙江丝绸工学院的丝绸史研究室,是朱新予建立起来的从事丝绸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按朱老的话说,“是国内唯一的、连纺织各校也没有成立的专业研究室”。

笔记中,有“今后打算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一行字。原来,老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早有考虑。

赵丰五官(小时人物赵丰生于丝)(15)

1985年3月29日朱新予在全国政协会议作《永保“丝国”光辉》发言

一有想法,马上行动。朱新予的敢说敢做,说到做到,某种程度上传递给了赵丰。

上世纪50年代,翟翕武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朱新予任副厅长兼丝绸局局长。为了做好外贸出口工作,朱新予选择了一家企业作为专门的试样厂,有了试样厂,出样快,争取了许多国外订货。他还组建一支六七十人的图案设计队伍,设计人员身背相机,街拍素材。他认为,闭门造车出不了新品种,必须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在那时的广交会上,浙江的丝绸产品新品最多,质量最好。

1979年,全国大专院校还没有服装专业。80年代初,朱新予拿着一封信找到翟翕武,信是一位在美国的朋友写来的,建议在丝绸工学院设立服装系,因为服装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大力发展,而中国当时还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设有服装系。

翟老担起了帮助朱老争取拨款的任务。在当时财政状况相当紧张的状况下,他们用50万元在浙江丝绸工学院办起了中国第一个服装专业。

1980年开始,朱新予又提出试办服装设计专业。第一步是办服装短训班;第二步办两年制服装专业;第三步条件成熟招收四年制本科生。这在国内纺织、丝绸系统高校也属首创。

1984年8月,在香港举办的亚洲丝绸博览会上,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师生设计的时装和其他产品,在开馆第一天就贴上“已售”、“保留”等字样。

再次打开朱新予在1986年写的关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通信,有一附件。

【朱新予 /筹建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设想 1986年2月】

……展品分二条主线:其一是栽桑、制种、养蚕、缫丝、丝织、印染、成衣,从原始技术到现代技术,最后是发展远景。第二是从原始丝绸用途,历代的丝绸服装演变到近代丝绸时装。全面开发,综合利用,包括丝绸各个时期丝织品种的纹样演变。

关于时装的构想和实践,早已在朱新予结出的丝线中,贯穿始终。

朱老如果知道30年后,国丝在杭州大厦开出了一个时尚博物馆,他会怎么说?我问。

我觉得他一定会表扬和鼓励我的:赵丰,想到了就要去做,就要做别人想不到或是做不了的事。

(未完待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