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

作者丨一 一

编辑丨李春晖

一切重要变革总是伴随着巨大争议。并且多数时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内地上映的第12天,累计票房约1.4亿,已经超越《色·戒》的1.38亿,成为李安在内地第二卖座电影。但比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5.73亿,还有相当距离,也远没达到该片上映前的市场期待。

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1)

上周末,该片在北美正式上映,票房成绩比本就糟糕的预期更糟。

此前,《比利.林恩》纽约首映时“冷遇”,外媒甚至用“奥斯卡最佳导演罕见的失误”以及“对电影的犯罪”来严厉批评。美国媒体预估该片的周末票房应该在300万美元到400万美元之间。然而,在1176家的影院上映的《比利.林恩》,首周末只收获93万美元票房,相当于平均每家影院只迎来了26个顾客。

李安在很多内地影迷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有3座奥斯卡小金人,导演了无数商业和艺术同样出众的优秀电影。

李安的个人招牌就是《比利.林恩》最大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甚至要强过120帧带来的技术冲击。

虽然经历了北美首映的失败,李安还是一站又一站的宣传造势,这种努力远超他此前几部内地上映影片。可以说,在同等级影片中,李安新片的宣传是压倒性的胜利。

但另一方面,《比利·林恩》上映12天,排片比几乎是直线下降。刚刚上映的冯小刚导演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两天就超过了《比利.林恩》的票房。

排片急转直下,倒不涉及万达、华谊式的恩怨情仇,该片的上座率确实不理想。首日只有10.5%,是三个“种子选手”中最差的。

尽管该片豆瓣评分8.6,成功预订11月影片的“口碑王”,却未能靠口碑发酵推动票房。路人观众不买账,这更像是内地影迷的一次口头表扬。

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2)

“这段时间我对青春的逝去、纯真的丧失感兴趣,所以拍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在首映礼上说。这种幽微情绪加上一往无前的技术创新,我们对李安的热爱没被辜负。

然而这场李安技术革命却是阶梯式的,能够享受“纯技术体验”的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小众群体”。国内仅两家影院支持原画版放映格式,在万达发布的《比利·林恩》全国放映影城列表中,6家影城放映120帧/3D/2K版本,212家影城共计1458块银幕放映60帧版本,几乎只在一线城市或者省会级城市。

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3)

除此之外,大部分城市放映的是3D 2k 24帧的“低配版”。讽刺的是,这种版本才是为这部电影贡献票房的主体。

120帧和24帧的放映差距,导致电影口碑无法直线传输。例如原画版被批评过于清晰,缺乏电影感。这种吐槽在“低配版”当中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调低电影格式之后,这种因为清晰度冒犯观众观影体验的“错误”,就被规避掉了。

与奥斯卡渐行渐远?

上映之前,外媒曾断言,《比利.林恩》的票房好坏,或将决定这部影片究竟能在奥斯卡中走多远。

“冒犯”观众的并非技术,而是故事。

李安并非利用技术优势来拍摄大场面,以此震撼观众,而是一次又一次对准林恩那张惨白的脸。李安的想法是通过一个普通的士兵,利用技术优势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来拉近观众和演员的距离,让观众可以感同身受。但在观众来看,这样的处理让叙述节奏变得拖沓。

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4)

除了叙事问题,其精神内核或许才是得罪“美国观众”的主因。

电影对于美国伊拉克战争的批评十分激烈,这很可能触怒政治偏左的美国观众。而另一方面,这又不是一部常规的反战片。

李安将一切崇高都消解了,将“英雄”视为一种悲哀,对“个人英雄主义”彻底否定。这才是真正触犯了美国价值观。

而奥斯卡恰恰是最重视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奖项,这样违反现行主流价值观的影片,难道会被奥斯卡所接受么?

索尼把《比利.林恩》在北美的公映时间推迟一周,并且最终选择用2D格式大规模上映,无疑就是对其最大的不看好。

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5)

且不说北美观众是否不像我们那么热衷新技术,这种发行策略就预先把李安的超前技术格式变成了一个噱头。结果首周末仅仅拿下93万,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和同档期同级别影片相比,就能看出《比利·林恩》在北美有多不受待见。《神奇动物在哪里》海外首周票房已经达到了1.433亿,《奇异博士》海外累计票房达3.9亿,冲奥力作《降临》北美累计4337万。

革命,殉道

电影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四次真正的技术革命。电影的出现、有声电影、彩色电影、3D电影。尽管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以胜利收尾,但都过程曲折,而且饱受争议。

1895年电影诞生,火车就能把观众吓跑。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有人认为声音破坏了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完整性,并遭到了包括卓别林在内的默片电影明星的一致反对。1935年,彩色片的出现,也被指责为剥夺黑白电影深刻内涵的无效手段。

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6)

1985年《火车进站》

最近的一次技术革命——3D,更是经历了长达80多年的曲折发展史。早在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就已经诞生,却直到2009年的《阿凡达》才真正被世界观众接受。

在《比利.林恩》之前,电影人早已开始对高帧率的实验。《霍比特人》导演尝试使用了48帧的高帧率,被批评的十分惨烈。批评者的论调和今日类似,认为“这是一部塑料片”“缺乏电影感”。

豆瓣电影评分比利林恩(林恩北美票房低)(7)

人眼分辨的帧率最高是30帧。虽然120帧的画面相比24帧在亮度、细节上有着非常大的进步,但就目前而言,似乎有点超出人类生理极限。同时影院技术无法支持,短时间内在观众中普及度有限。

尽管如此,李安已经宣布,下一部影片《马尼拉之战》仍会采用相同格式,而卡梅隆也有望在《阿凡达2》和《阿凡达3》中挑战高帧率。

就《比利.林恩》而言,革命远没有成功。但随着高帧率作品不断出现,技术日益成熟,观众逐渐接受,技术革命或许会在未来颠覆我们的整个观影体验。无论是革新还是殉道,《比利·林恩》都将会在电影史上留下重要痕迹。

“至少我们知道我们能制作3D高帧的电影,不过下部片得花更多钱。”李安说。

资料显示,《马尼拉之战》同样由《比利.林恩》出品方之一studio 8投资出品。好莱坞制片公司Studio8在2014年被复兴国际投资控股。如今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国产片”。不过比起请天价明星或塞中国花瓶,给李安烧钱玩技术的国产土豪,我们还是喜闻乐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