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彰显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闵庆文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倪根金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
理论圆桌会
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周年,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启动10周年。前不久,国家主席在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中强调,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这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行动指南。
那么,如何读懂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如何对农业文化遗产有效开展保护和利用?本期《理论周刊》邀请国内三位专家学者,就“如何彰显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展开探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绮珊、杨博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启迪未来发展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多种挑战。在此背景下,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尤其在高度推崇农业现代化的当前,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闵庆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的。可见,农业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解决了食物安全保障问题,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规模化和集约化种植造成了单一化,破坏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以化肥农药投入为主的化学农业,造成了水土环境的恶化;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提高了农业产量,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强调传统农业的价值、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并不是让人们回到过去,而是借鉴传统农业的智慧和经验,有效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发展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即现代高效农业或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农业文化遗产以小农户为主、以生物多样性特征为主,蕴含人地和谐的发展观念以及物质循环利用、物种互利共生等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郑风田:对一个五千年农业文明古国来讲,不能因为农业文化遗产陈旧,就将其丢弃,而是应当对其进行挖掘和保护。一个社会的文明越发展,对过去的遗产就会越珍惜。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物种,正是因为他是有历史的,有传承的。人类经常能从历史中得到启示。所以,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传承的重要内容,要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要从农业文化遗产中获取灵感、经验和教训。所以,挖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就显得很重要。
过去农耕文明的很多做法已经消失了。譬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是小米的一个最早起源地。当地一方面着手搜集历史材料,一方面开展推动传承的活动,促进了敖汉旗小米产业的发展。敖汉旗的实践证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赋予农业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在未来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当前,乡村振兴赋予农业农村多功能性。其中之一是把农业农村旅游休闲的功能发挥出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建设水平的提升,一个地方有农业文化遗产,就很容易吸引到人们的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尤其关涉乡村振兴的文化振兴。
应对现实挑战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认定、保护、利用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是需要研究和推进的重要课题。我国应当如何应对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挑战?
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会随着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使我们面临巨大挑战。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在减少,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为解决这些矛盾,我们提出“动态保护”。换言之,不能将农业文化遗产“冷冻式”保存,而要认识清楚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核心价值。比如,哈尼梯田有1300年历史,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哈尼梯田和1300年前的一样。农业文化遗产如何适应现代条件,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要改变靠农民用锄头、用水牛、用肩扛手提的方法,但要坚持在当地条件下选育传统水稻品种,而不是引进外来品种;“森林-村落-梯田-水系”的生态景观结构不应改变,政府可从生态补偿、文物保护的角度,通过政策给予补贴。
另外,要建立监测评估和激励惩罚机制,分清楚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在此基础上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农业文化遗产非常特殊,不仅具有自然和文化特征,还具有农业生产特征。因此,要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地自然、文化和经济的耦合作用,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其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文化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才会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还要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保障好农民的利益。
我建议:第一,应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为契机,提高全社会认识。第二,要重视宣传、实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保护与发展,应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第三,要重视其科技价值,让多学科的科学家加入,把农业文化遗产地变成科学研究基地。第四,对于遗产地要有专项支持,设置农业遗产的保护基金。第五,要弄清楚潜在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开展普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申报、认定及第三方监测评估。
郑风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来自古老的历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应当避免破坏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为了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基层首先要有文化意识。所以,围绕提升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理念和技术,需要加强专门的培训。
保护和利用有时候是一对矛盾。但保护不是不加利用,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不能走向极端。要立足一定的发展阶段,把保护、利用和开发结合起来,与乡村的发展结合起来。可以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公众从农业文化遗产中获得学习和体验。同时,可以让农业文化遗产承载旅游观光的商业功能,把开发利用的资金再投入保护。当然,过度商业化是不行的。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创新源泉。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提升保护与利用的水平?
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对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环境友好的技术和人地和谐的启示,农业文化遗产是不断演化的农业生产系统。我们要把握好哪些是关键要素,哪些是不能改变或只能允许缓慢改变的,哪些是必须改变的。譬如,可以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农业机械和装备、农业信息和智慧化技术等,来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可以通过智慧化技术防控病虫害和防御气象灾害;在保留农业文化遗产内核不变的前提下,应用农产品保鲜储存技术、规模化发展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效益。
同时,我们要在农业经营管理理念上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水平,提升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价值,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还要重视发展多功能农业,将农产品与康养结合起来,与研学结合起来。因此,理想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应该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普宣传的窗口、集成休闲康养研学多种业态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
赋能乡村振兴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中华民族在岭南从事农业耕种历史悠久。岭南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有何独特价值?
倪根金: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山海相连,地形多样,是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的重要产地,孕育了十分丰富且类型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目前,除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凤凰单枞、岭南荔枝(增城、东莞和茂名)、珠三角基塘、海珠高畦深沟等4项外,广东还有许多农业文化遗产藏在深闺无人识,等待我们去挖掘和保护。仅广州市,据专家梳理,至少还有十余项农业文化遗产可申报,如增城丝苗米、增城古榄园、广州花文化、岭南盆景、花都槟榔香芋等。可以说,广东农业文化遗产覆盖了从海洋、平原到山地的各种类型。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农耕文明中的劳动产物和智慧结晶,广东农业文化遗产体现了千百年来岭南人民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如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和生产,先民不仅懂得通过修筑堤围、种草等技术,来加速沙田的形成,而且在沙田耕作和水域捕捞养殖基础上形成复合生产系统,创造出独具沙田特质的农业技术、器具、民俗以及景观等。特别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更成为大湾区沙田的一颗璀璨明珠。总之,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文明发展的见证。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对强化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您有哪些建议?
倪根金: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而且其内涵、外延、实践路线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契合。首先,可助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因为许多农业文化遗产都有美丽的农业景观和优良的生态性能。其次,能增加农产品、农业旅游、休闲旅游的附加值,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富裕”。再次,许多农业文化遗产都是先民战天斗地的产物和不断科学探索、改良的结晶。挖掘、传承和弘扬这些遗产,可以塑造乡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最后,展示我国传统农业智慧,向世界传播“中国经验”,促进文明互鉴。总之,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存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现在以及未来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东作为经济总量连续33年处在全国第一位的省份,可以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两次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遴选都有广东农业文化遗产入选,但至今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方面仍为空白,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迎头赶上。针对这方面工作,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推动开展普查工作。虽然有的市县和个别学者做了一些调查工作,但全省范围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迄今还未开展。前不久,广州市开展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梳理全市农业文化遗产,这一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和效仿。其次,加强宣传和培训。尽管农业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同属世界级遗产,但目前还未家喻户晓。因此,无论针对农业农村部门,还是面对社会大众,都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再次,加强协同联动。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不只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事,还需要与文旅、林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省内相同的遗产,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沙田、南岭山地的梯田等,可联合申报;岭南荔枝,除继续推进省内合作外,也可与其他省外著名荔枝产地联合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让更多的遗产得到保护利用。最后,建立更多层次的保护体系。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农业文化遗产在国内只有国家这一级。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有必要着手建立省、市级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让更多的农业文化遗产尽快得以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