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童年项链(孙玉芬童年记忆项链)

童年记忆项链

文/孙玉芬

我珍藏着一条珍贵的童年记忆项链。它时时拨动我的心弦,让我记忆犹新又浮想联翩;使我怦然心动又爱不释手。这条记忆项链关乎我的家乡,关乎我的“陶缘”。这条记忆项链是由一颗颗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的“小珠子”——小趣事连缀而成的,那般纯真、那般美好……

我的家乡渭头河,是闻名遐迩的“陶乡”。当时半工半农家庭占多数。少数是双职工或纯农家庭。我们孙家族祖祖辈辈都是陶工。属于半工半农家庭。爷爷辈、父辈,我们这一辈都是。父辈叔伯12人有11人是淄陶工人,1人在青岛工作。我们这一辈一般都是顶替父亲、成为淄陶一员的。所以,我与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或是一脉相承。童年的一切美好时光,记忆项链的每颗“珠子”都与“陶”有关、有缘……

捞鱼虫

小时侯,我最乐意做的事,也是必须做的两件事:捡焦子和捞鱼虫。捞鱼虫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可以说是乐此不疲。夏天,闲来无事。爸爸说:小玲,你去捞鱼虫喂鱼吧!好!我欣然答应。于是,我便一手拿着用口罩布做成的网子,一手拿着玻璃罐头瓶或小铁桶,一蹦一跳、兴冲冲地往淄陶厂二车间走去。作为淄陶子弟,二、三车间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我小小的足迹。暖气屋(烘干大缸等)外面很宽阔,四周有一排排与地面齐平的釉瓮,釉沉淀下去,水很清,红彤彤的鱼虫纷纷扬扬、密密匝匝,满是的,就像去壳的小米。金鱼最喜欢。看见那么多的鱼虫好开心呀!呵呵!不过,也有像谷子一样的鱼虫,质量差点。还有一种叫“跟扽虫”上上下下游得快,金鱼不喜欢。捞鱼虫——蹲下身子,先把玻璃罐头瓶装好水放左边;右手拿着网子,往釉瓮水中 一捞,沿顺时针捞半圈,再沿逆时针捞半圈。哇!鱼虫全跑入网中。右手提起网子,然后换左手提着,右手翻起网底,往罐头瓶倒入。红彤彤的一瓶。如此这般,三番两次就捞满了。于是高高兴兴满载而归,我家的金鱼可以大饱口福了!这些鱼虫喂养金鱼一周没问题(鱼缸是淄陶生产的中号龙缸,有十多条红、黄、白金鱼)。我拿起像大勺子一样的小网子,一提,一放;再一提,再一放,鱼儿看见鱼虫迫不及待地你争我抢,有趣极了!我也开心极了!

80后童年项链(孙玉芬童年记忆项链)(1)

烤地瓜或爆米花

小时侯,如果听说几号馒头窑熟窑了!停火了——一窑大大小小的大缸等烧成功了!我们小孩都欢呼雀跃,偷偷地不让大人知晓,拿着几块小小的长长的地瓜或是装上一捧小粒玉米。有三三两两的;有俩人搭伙的 一人拿地瓜,一人拿玉米粒。人人争先恐后跑到熟窑的馒头窑半腰处。此时窑炉周围余热很强,可以烤地瓜或爆米花。馒头窑半腰处比较宽阔,大概有一米宽,往上馒头状,最顶有口,似烟囱。先选一个地方,用小钩子或小陶片挖一个小坑把玉米放入,再敷上热土,用钩子钩动几下。你听:噼里啪啦一阵,玉米爆开了花!用陶片从热土里拨拉出爆米花。捏起一粒吹一吹,放到嘴里,香喷喷的,热乎乎,带着点粘土的特有味道。烤地瓜呢,也要挖一条大坑,平铺着,一块一块摆好,然后盖上厚厚的热土。大概等半个多小时即可。闻到烤地瓜的香味了!个个垂涎三尺!先扒开一块尝尝,还没熟透,再等一等。又过了10多分钟,好了!终于熟透了!皮烤焦了,但里面软乎乎的。甜甜的、香香的烤地瓜,真是难得的美味啊!至今想来,都顿觉满口留香……

80后童年项链(孙玉芬童年记忆项链)(2)

地瓮取粮

六、七十年代,我的家乡多是四合院。家家户户人口多,住的比较拥挤。粮食没处收藏,就在自家屋里桌子下面挖一地瓮盛粮食(地瓮中的粮食不易生虫子)。地瓮由上下两个瓮组成,上面瓮去掉底以连接。一般盛新收割的粮食,玉米或是小麦。过年或是平时有需求,就必须下地瓮去取粮。此任务一般由我担当。夏天下去,地瓮里有点凉意。揭开上面的盖子,我便钻到桌子底下,两手一撑,再纵身跳下,两赤脚踩在连接瓮沿上,再踩到粮食上。妈妈便拿来一手电筒,两个小铝盆子(瓢子)放入其中,我接之。外面放一个大簸萝。我盛好一小铝盆粮,站起来,举过头顶,递给妈妈。妈妈接过,倒在大簸萝里。如此反复多次,把地瓮的粮食取净为止。最后我要踮起脚尖往上举,妈妈才能接到小盆子。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光荣的取粮任务。把下面清理干净,手电筒等工具递上来,一切完毕!于是,我往上一跃,跳到地瓮连接处;再一跃,坐到地面上,钻出桌子下面。我站起来,伸展一下筋骨,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80后童年项链(孙玉芬童年记忆项链)(3)

编竹帘

从我记事起,农村有个风俗——女儿出嫁后第一个端午节,母亲要为出嫁的女儿送竹帘、凉席和蚊帐三大件,还要带上自己做的粽子。美其名曰:娘看闺女。一门竹帘大概用5.6年。在室外,风刮雨淋 风吹日晒,慢慢地就旧了,破损了,不能继续为人“服务”了。到我记事起,大概用了两门竹帘。于是就有用旧竹帘重编竹帘的趣事。首先,把旧竹帘拆散,挑出好一点的竹条,备用。第二,准备工具:陶瓷坠子(中间有小孔,可穿粗线)、三种颜色的风筝线、一长条凳 一长扁担、米尺、红蓝铅笔或墨线和小刀等。第三,准备工作,把长扁担固定在长凳子上;在长扁担上按一定距离刻画好刻度,要鲜明、准确;所用陶瓷坠子上缠好风筝线,两个一组(线颜色相同)。就像五个手指一般,两边1.5 A色(4组) 、2.4 B色(4组)、中间C色(3组)。两两一组系好。第四,编竹帘:此工作,最好两人合作完成。我负责B组,有时我和爷爷或哥哥,有时和爸爸妈妈。因要好几日才能编完。首先,各组坠子放在有刻度的扁担上,站好队,摆好。选一根结实耐用的竹竿作为竹帘的第一根,放其上,然后各组坠子交叉。之后放第一根竹条,各组坠子交叉。必须摆放整齐,排列有序,一一落实,不能有遗漏。累了,休息一会,再干。一周后,成绩斐然,已编3/4,胜利在望。妈妈说:闺(gun),你歇着(zhuo)吧(ban)!我和(huo)你哥(guo)编。不到两天,就编完了。最后,再选一根结实耐用的竹竿,编好,系好。终于大功告成!竹帘上部两头系好绳子,挂到房门外的钉子上,挂好即可。重新编的竹帘虽不崭新,但也新鲜。三色线鲜亮鲜亮的。“新”竹帘又可为我家“服务”了!夏天 又可以为我们挡避蚊蝇,遮风挡雨了!

……

我与陶乡渭头河——我的家乡有缘,现在,我的生活所用无处不“陶”,罕见的黑 、红碗,看孩子的“婆婆”,大大小小的缸,大大小小的盆 套盆,大大小小的罐子,陶瓷墩子、陶瓷蒜臼子、陶瓷挂衣架等等,包括我这条与“陶”有关的珍贵的童年记忆“项链”!童年记忆项链的“珠子”何其多,在此不再一一细数,一一赘述。那美好的童年时光不再,但记忆项链尚存,永不磨灭!就让这条项链躺在往后的时光里,精彩人生,笑看人生吧!

80后童年项链(孙玉芬童年记忆项链)(4)

作者简介:孙玉芬,出生于1962年,1985年毕业于淄博师专中文系。分配到山东辛店电厂学校,从事小学、初中、职高教学21载。1995年曲师大本科毕业,2001年评为中教高级职称。教学之余,时时写点豆腐块或教学论文。暖风薰兮桃李熟,工作也取得点点成绩。后来在电厂生产车间和离退办工作,2017年8月退休。因喜欢文学,各种书刊广泛涉猎,朝花夕拾,写点文字聊以自慰,自得其乐。像蚂蚁般工作,像蝴蝶般生活。

壹点号 文学博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