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凌唱歌宝贝(带小圆圆去滑冰)

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附近的关凌牵着5岁多的小圆圆的手穿过奥体公园,路过冬奥倒计时牌子时特意合照了一张照片——那天距离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刚好一百五十天。小圆圆每周都要去附近的冰场训练,从三岁开始,学了一年多,别看她年纪小,参加比赛还拿过第一名。

因在陪伴几代人成长的国民剧《我爱我家》中饰演活泼可爱的贾圆圆,北京姑娘关凌成了“国民闺女”。这些年,关凌从屏幕前那个活泼爱笑的小姑娘成长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依然活跃在台前,时常能看见她主持的节目。有趣的是,关凌与丈夫因拍摄《圆圆的故事》相识相恋结为夫妻,为了纪念贾圆圆这一经典角色,女儿叫“小圆圆”,是名副其实的“圆圆二代”。

关凌唱歌宝贝(带小圆圆去滑冰)(1)

关凌唱歌宝贝(带小圆圆去滑冰)(2)

小圆圆在练习滑冰

无心插柳爱上花滑

小圆圆三岁时误入冰场的一次无心插柳,反倒让这个懵懂的小孩喜欢上了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小圆圆在冰场训练,关凌就陪在场边看她训练,我们聊天时关凌告诉我,其实学滑冰这件事是机缘巧合,当时因为疫情放假,她发现离家不远处就有个冰场,两个孩子就一起送去学了,但是后来儿子没有那么感兴趣,就没再坚持,女儿却一直坚持下来了。其实关凌本想让儿子学滑雪,但是滑雪比较难,交通耗费时间长,一年只能去体验几次。而滑冰场馆离家很近,女儿也喜欢,就让她学了。

“圆圆每次练完总是很兴奋。她第一次上冰只有三岁,觉得挺好玩的,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冰上闪闪发光,她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她喜欢速度感和沉浸在音乐中的快乐,她有时候和同学们手拉手,一边滑一边聊天,追逐打闹,我看着都很羡慕。我们这样年纪大了的都不敢陪她上,怕摔骨折了。但是小朋友平衡能力很好,也有老师一对一带着,趣味性比较强。”

关凌告诉记者,之前她儿时曾参加过一个《北京晚报》举办的北极村冬令营,晚报有随队记者每天跟踪报道。在我国的最北端漠河村边境线上,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气温里,关凌在黑龙江江面上与解放军叔叔们一起拉练、巡逻、站岗、凿冰、吃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体验,但这对于她的人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

“对我后来再从事一些拍戏的工作也很有帮助,比如昨天晚上的活动都到了夜里12点,对我来说身体上的苦都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关凌说。儿子和女儿经常在她回家一摘帽子就问,妈妈你的耳朵为什么是透明的?关凌解释道,因为当时我在漠河是二度冻伤,所以现在还有点“后遗症”,冷天在室外长时间就会红得透明,“当然我现在说起来都是很骄傲荣耀的事情,你看当年妈妈去那儿的时候雪没过膝盖,你们能想象吗?所以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些吃苦教育,坚持一些体育运动,是非常好的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

从哭着摔倒到比赛拿奖

对于三四岁的小圆圆来说,滑冰可不仅仅是穿着漂亮的裙子转圈圈,练习时的摔倒、挫败不计其数,饶是孩子这么喜欢,也不免常常大哭着不肯换鞋。“滑冰对意志品质是一个考验,确实摔跤是一件太经常的事情了。”关凌说,她站在冰场旁边看女儿滑的时候,发现她有一段时间很畏惧摔倒,她觉得一节课下来如果没摔跟头就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一个母亲的直觉告诉她,这会导致孩子做每一个动作都缩手缩脚,虽然动作做了,但是都没做到位,关凌观察总结的结论是女儿怕摔跟头。关凌想,如果学习更高难度的动作,就更经常会摔跤,摔得会更严重。“后来我就跟她说,要想滑得好,必须要经历摔跟头,你看那个小姐姐滑得好,她是摔过很多次之后才能转这么多圈的。”

结果女儿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经常为了展示自己努力,在妈妈跟前故意摔个大跟头!关凌一下被女儿可爱到了,但还是严肃地说:“不怕摔跟头,也不觉得摔跟头是件丢人的事儿,这是一个进步。”

练花样滑冰是很苦的,尤其是有些动作很难完成,挫败感比较强,女儿有时候到了冰场门口还哭着不想进去。特别是冬天,越到冬天滑冰场越冷,这对家长也是一次考验,因为我们站在冰场旁边也是非常冷的。有一次练习下来,孩子的耳朵冻红,流着鼻涕,做旋转动作的时候受伤了,作为妈妈关凌也很心疼。

“但体育运动的魅力恰恰也是在这里——通过克服困难和战胜恐惧,最终完成一个目标,这些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特别好。她今年五岁,学了一年半,其实已经经历了一些起起落落。她刚接触滑冰时只有三岁,不知道什么叫比赛,练习的时候几十个孩子都在一片冰场上滑,但比赛的时候她只有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表演。”关凌说。

小圆圆终于鼓起勇气报名了一个群众冰雪活动的比赛,表演了一段冰上儿童舞,没有什么高超的技术,主要是表现童真童趣,得了一等奖,领完奖状她开心坏了,回家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还想去参加比赛!”

学滑冰越来越方便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近年来参加冰雪运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关凌发现,现在学滑冰的孩子非常多,条件也很好。前两天关凌去陪女儿训练的时候看到冰场又新装修了,小朋友可以穿自己的滑冰鞋,可以买到各种好的装备,漂亮的裙子,保暖的衣服,冰场还可以学习冰球。

如今网络上看比赛很方便,也有很多儿童比赛的视频,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滑得非常好的小朋友,关凌看来,看到同龄人的共同参与,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大的鼓励。

关凌的儿子也是个体育迷,曾参加北京市青联委员组织的参观,他很好奇冰壶这个项目,就亲自去摸了一下冰壶,很惊讶,比想象中要沉很多。场馆里还有运动员在训练,儿子远远地看着,感受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不容易。首钢园的高台花式滑雪项目可看性很强,儿子很喜欢。两个孩子在家都会唱《一起向未来》这首歌,在车上时他们也会主动要求妈妈放这首歌。

与学习技能相比,关凌更看重培养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我的好朋友张丹是花样滑冰冠军,我会微信她请教一些小圆圆学滑冰的问题,比如这么小的孩子学滑冰,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张丹跟我说,孩子年纪小,主要还是要保留她对花样滑冰的兴趣,因为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职业运动员,那么呵护孩子对这项运动的热情是很重要的。”关凌说。

一天一家人去逛商场,商场里有一个冰场,女儿就跟她说,妈妈我想下去滑冰!“我想不管将来她做不做专业的运动员,至少在有一天看到冰场的时候可以随时尽情地滑。”关凌感慨,这段经历将是小圆圆一生的财富。

采访前几天路过奥体公园时,关凌一家又合了一张影。她不由感慨:“以前觉得2022年特别遥远,冬奥也特别遥远,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问:能描述一下您童年有关冰雪活动的记忆吗?

答:最开心的就去什刹海冰场,超级好玩,有冰车,冰刀,我爸妈都会滑冰,他们还推着我。那时候冰雪运动比较少见。我那时候住在地坛附近,那里边有个溜冰场。

问:您印象中最深的冬奥会比赛是哪一场?您对哪位运动员印象最深?

答:申雪赵宏博,我对他们印象非常深。双人花样滑冰需要两个人配合,女生都穿着亮片的衣服翩翩起舞,很美。我们一家还喜欢看冰壶,表哥表妹聚在一起,拿盒子和墩布假装在那“擦擦擦”。

问:您关注过冰球吗?

答:十几年前英如镝刚上小学一年级,我年纪也不大,一起玩的时候我看过他打冰球。那时候打冰球的人特别稀少。打冰球太难了,他们穿的装备本身就行走不便,还要滑冰,还要打球。后来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去各个国家参加比赛,也很多次受伤。我记得有一次他脸部骨折,还挺严重的,动了手术,很不容易。英达导演跟我说过,孩子选择的这项运动很小众,练习的机会不多,只要练习就必须上冰,需要各种条件,我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不仅坚持下来,还发展得这么好。他是个特别刻苦的孩子,这些年我见到他受过这么多次伤痛的折磨和困扰,真是非常有毅力,也很替他骄傲。

问:您接触的运动员身上有哪些特质是最打动您的?

答:我的一些运动员朋友,张丹、李妮娜、杨扬姐,我发现当年她们都受过很多伤,有些至今还会对身体有影响,但我觉得她们现在都继续在赛场之外为冬奥摇旗呐喊,做一些推广活动。运动员身上有种积极向上的劲头。前两天我还见到了体操冠军邢傲伟,尽管不再比赛了,但他们仍然非常积极地在推动身边的朋友锻炼身体,他们也会坚持每天运动一段时间,可能哪天没有运动,他们反而会难受。他们会教我怎么保持身材,秘诀就是要动起来,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陈梦溪

流程编辑:U0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