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

下班回家时碰到邻居陈先生和儿子东东,父子二人一脸严肃。

我与陈先生打着招呼:“刚去接东东放学吗?”

陈先生听后,看着东东气不打一处来:“别提了,他今天在学校把同学打了,刚去向人家赔礼道歉回来。真是生气整天惹是生非”。说话间陈先生朝着孩子踢了两脚。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1)

东东没有哭,脸上表现着不服气与冷漠。5年级的东东在小区很出名,从小不是打了邻居家孩子,就是打了班上同学。每一次不是被爸爸打就是被妈妈揍,有时候甚至被“混合双打”。陈先生一直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刚开始挨揍时,东东会安分几天。虽虚心受教但就是不改,三天两头就能看到陈先生耳提面命的训斥东东。

我与陈先生聊过,“打”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但每次都是摆摆手说:”我也是被我爸揍到大的,不是也挺好的吗?”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2)

“棍棒教育”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国式父母陈旧的教育观念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一切的不良行为,都是可以用“打”来进行教化,可棍棒底下真的会出孝子吗?

1、 接受棍棒教育的孩子,有暴力倾向

陈先生说自己从小接受爸妈的棍棒教育,且认为自己发展的不错。但他对孩子经常暴力相向,孩子却用同样做法对待其他人,这不就是“棍棒”教育失败的结果吗?

我们常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纸中的色彩是父母做填补,父母画成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当他因为犯错家长用“打”来解决问题,那么在孩子思维意识当中,就会觉得“打”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所以他会不断的用武力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暴力倾向不是孩子天生具有,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模仿父母而来。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3)

2、 接受棍棒教育的孩子,性格孤僻冷漠

很多孩子被父母打后,表现出听话的样子,其实是被害怕压制了自身情绪。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冷漠孤僻,会逐渐变得不与父母沟通,进入社会之后也会影响社交。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4)

办公室有一位女同事小郝,她为人清冷,工作之余极少与我们打交道。直到一次聚餐时向身边同事说出了心里话:“我今年26岁,过得并不开心,没有知心朋友家人的关爱也少。小时候总盼着爸爸能陪我一下,但每次都被他以忙的借口推到一边。直到现在,能记住最多的就是他如何打我”。原来这个看似冷漠的女孩,并不是生性如此,而是因为从小父亲的“棍棒”教育,让她与他人关系变得疏离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5)

3接受棍棒教育的孩子,不孝顺父母

父母总说打孩子是“为孩子好",但这样的方式却深深伤害了娃。当有一天父母年迈,需要他时,突然发现那个让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的孩子变了,变成了一个不孝子。殊不知孩子不孝顺的起因是来自父母的“棍棒”教育,小时候没有也不敢有反抗的能力,只能一次次屈服于父母的威严之下。

当他们有能力可以独自在社会生存时,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逃离父母越远越好。有的孩子上学去到外地、工作去到离家远,多数人甚至连电话都不愿意打,又如何谈孝顺呢?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6)

如何避免陷入“棍棒”教育

1、 当想要动手时,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成为父母之后,会有无数次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因为他们总是在挑战父母底线,建议家长在举起手时,逐渐养成一个将手放在空中等待5秒钟的习惯。给自己一个5秒的时间冷静下来。你会发现真的没有那么愤怒,理智也会恢复正常,接下来可以和孩子正常沟通。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7)

2、如果对孩子动手,一定要向孩子道歉

有句话说:“父母的三分脾气,会给孩子带来七分伤害”。如果说世界上家长最不愿伤害的人,首选一定是孩子。当你忍不住真的对孩子动手之后,请一定记得向他道歉

被棍棒教育长大的男孩(棍棒底下出孝子)(8)

草莓3岁半时,将妈妈的工作报告扔进马桶,被妈妈狠狠收拾一顿,那是她第一次挨揍,哭的很惨。整整一个下午女儿都没有理妈妈,后来妈妈向女儿道歉,经过了半小时谈心并解释了为什么打她的原因,母女二人终破冰。从那之后,孩子在碰父母的东西之前,都会先问一句“这个可以动吗?”

还记得《小欢喜》中的一个场景,赫赫有名的季爸爸,跟儿子说那句:“请你原谅爸爸!”看哭了多少观众。

姜思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我们出于着急或者为他们好的理由,动手打了孩子,其实已经伤害到他们。所以,说一句对不起是对孩子的道歉,也是对自己的约束。

写给家长朋友们:

如果家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父母的“棍棒”教育,请不要再让这种老旧的教育方式延续下去伤害我们的孩子。棍棒之下没有孝子,只会让你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