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

提到机油标号,我想大部分人脑子里首先闪现的就是机油桶上5W-40、0W-30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识。对于这些标识,网上随便一搜就会出现大把的解释,甚至所谓“专业”解读。如果我告诉你这些解读大部分都在误导大众,你会不会觉得我夸大其词?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1)

然而这是事实!基于各类不靠谱的解读,导致我们大部分人对机油标号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一些错误的解释甚至已经被大家误认为正解,包括很多从事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也深受其害。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误区一一破除。

(注:由于单级机油在乘用车领域基本已经淘汰,因此本文仅针对复级机油,也就是四季通用机油进行讲解)

误区一:

混淆黏度等级和质量等级

对机油不了解的人,往往认为5W-40这类数字加字母的组合就蕴含了机油的所有特性。事实并非如此,机油标号是由黏度等级和质量等级两部分组成的,而5W-40、0W-30……这些,代表的只是其中的黏度等级。黏度等级反映的是机油的黏温特性,而质量等级反映的是机油的品质。

那么质量等级在哪里呢?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机油桶上的标识,你会发现在黏度等级的附近还会有“API SN/CF”或“ACEA A3/B3”这类标识(有些品牌标注在机油桶背面),这就是质量等级了。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2)

黏度等级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3)

黏度等级

其中的API和ACEA分别是美国石油协会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缩写,代表两套不同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等级的具体含义非一句两句能讲清楚,并且不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在此不做赘述。

误区二:

对黏度等级的误读

目前大众对于黏度级别等级的误读是十分严重的。黏度等级的完整表达为SAE xxW-xx,其中xx用不同的数值表示,比如前面提到的5W-40。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简称,以SAE前缀代表采用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这也是国际通用标准。那么5W和40分别代表什么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5W-40中短杠“-”前的数值5W代表的是机油的低温性能(冷起动性能),短杠后的数值40代表的是机油的高温性能。但如果想知道这两部分的具体解释,借助发达的互联网,你找到的几乎都是错误答案!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误读1: W前的数字代表机油的凝点,数字越小,凝点温度越低

可以肯定的是,W前的数字确实对应着温度数值,0对应-35℃,5对应-30℃,10对应-25℃,15对应-20℃,20对应-15℃,25对应-10°C。那么这些温度代表的是机油的凝点吗?

对机油稍有了解的人就应该能看出这是一种错误说法。所谓凝点,说白了就是油品凝固的临界温度,试想一下,如果机油已经凝固了,那么在这个温度下还怎么给发动机提供润滑?要知道机油黏度等级所对应的最低温度是要保证发动机在该温度下能够正常工作的!

误读2:W前的数字代表机油的倾点

倾点是指油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的确是评价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因此这种说法较上一种更具迷惑性,很多专业人员都信以为真,但这也是误导!

证据呢?让我们来看两张图片。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4)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5)

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会发现,同样0W-30的两款机油,技术参数中的倾点一个是-60℃,一个是-50℃。

这说明什么?没错,W前数字所对应的温度并不代表倾点!否则这两款机油的倾点都应该是-35℃。

事实上,倾点比凝点的温度并高不了些许,因此在倾点温度下,机油的流动性也是很差的,更何谈起动性能?那么这个温度究竟代表什么呢?我在本文最后会做详解。

误读3: 短杠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所能适用的气温

对于短杠后面的数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代表机油适用的夏季气温范围,数字越大,可适用的温度越高,甚至将数值与温度一一对应,30就代表适用最高温度为30℃,40为40℃……更堂而皇之地做了一个黏度等级与气温的关系图表示众。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6)

对此我只想说四个字:无稽之谈!要知道,发动机进入正常工作温度后,机油的温度会在100℃左右,如果按这种说法,是不是所有的发动机都要报废掉了?

黏度等级的正确解读

挑了这么多错,那机油黏度等级的正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7)

有兴趣的学霸可以深究一下其中的内容,在此我将其中的主要内容翻译如下图。

汽车机油的标号有哪些(关于汽车机油标号的含义和选择)(8)

通过上面的图表不难看出,黏度等级短杠前的数值代表的是机油的一些低温特性,短杠后的数值代表的是机油的一些高温特性。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前半部分(如5W)体现的是机油在大气温度下的黏度(低温黏度),后半部分(如40)体现的是机油在进入正常工作温度后(100°C左右)的黏度(高温黏度)。

我们仍以SAE 5W-40为例结合上图分析,再次证明W前的数字5所对应的-30℃并非凝点或倾点,而是在该温度下机油的低温动力黏度(CCS,单位是毫帕·秒),此外,它还对应一个-35℃下的低温泵送黏度,这两个都是反映机油低温冷起动性能的指标。

短杠后的数字40所对应的也非环境温度,而是100℃运动黏度,以及150℃高温高剪切黏度两项机油高温黏度指标。

这些专业术语可能让你看得一头雾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W前的数字越小,机油的低温起动性能就越好;短杠后的数字越大,机油的高温性能就越好,高温黏度越大。

那么选择机油时,是不是W前的数字越小越好,短杠后的数字越大越好呢?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前半句“W前的数字越小越好”。我们知道,发动机冷起动时,机油都在油底壳内,机油泵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将机油输送到需要润滑的位置,因此在短时间内,发动机内部元件会处于干磨状态,这段时间是造成发动机日常磨损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机油的黏度会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流动性变差,因此寒冷环境下冷起动干磨时间会加长,加剧磨损。因此,机油的低温性能就变得尤为关键。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性能越好,起动阻力越小,缩短干磨时间,对发动机的冷起动保护就更好。因此,冬季寒冷地区的车辆,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前提下,就尽量选择低温黏度更小的机油吧。

接着来看后半句“短杠后的数字越大越好”。由于机油随温度升高会越来越稀,超过一定温度时,润滑性能会逐渐下降,直至丧失。因此在发动机内部高温环境下,机油应达到一定的黏度指标,以确保良好的润滑性能。具体指标就是前面表格中的100°C运动黏度和150°C高温高剪切黏度。短杠后的数字越大,这两项指标就越优异,因此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并且由于黏度更大,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但是,这并不代表该数字越大越好,因为黏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发动机功率损耗也就越大,带来的是燃油经济性下降。同时,黏度越大,机油循环越慢,因此散热性也会下降。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高温黏度呢?

其实很简单:根据整车厂家的规定选择。高温黏度要根据发动机的设计需求来选择,通常设计越精密的发动机,对黏度的要求越低。车辆的使用说明书中都规定了适用的黏度等级,这是严格按照发动机的设计需求给出的,因此是最适合的,其中的低温黏度我们可以根据车辆使用环境及个人需求适当改变等级,但高温黏度建议一定按照规定等级选择。

高温黏度选择不合适,会造成什么问题?

高温黏度选择过小,会造成密封性达不到发动机的要求,后果就是可能造成机油消耗过大,也就是俗称的“烧机油”。而高温黏度选择过大,则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功率损耗上升,油耗增加,散热变差。

此外,对于老旧车辆,发动机由于自然磨损,各摩擦面之间的间隙会变大,密封性下降,出现功率下降,“烧机油”等问题。此时可适当提高机油的高温黏度等级,比如5W-40改为5W-50,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动机工作状态。

以上我们对机油标号的常见误读进行了纠正,并对机油的黏度选择给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您有不同观点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共同交流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