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我从资料上查得,广州市有一处张九龄的纪念地,名称叫张九龄纪念公园,我觉得这里一定跟张九龄有着关联,因为他在13岁时就来到了广州,并且受到了刺史王方庆的夸赞。此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槎路左侧的金碧西路中段,从广州市中心乘朋友之车前往石槎路,到此路附近时,沿街打问张九龄公园所在,均无人知晓。在路边看到扫街的工作人员,向其中一位年岁较大的妇女打问,她说这条街上没有这个公园。她的这个说法让我开始动摇:她既然在此扫街多年,如果没有看到过,那恐怕真是不存在,但石槎路在广州的东北角的郊外,驱车跑这么远的路空手而归,还是有些心不甘。

我猛然想起,在查资料时偶然看到此公园旁边有一个学校名广雅实验学校,于是查当地的电话台找到此校电话,去电问之,一女士接听,告诉我他们的学校在金碧西路上,旁边就是张九龄公园,然而再问她金碧西路如何走,却如何也说不清。得到这个结果等于没问,但至少证实一点:这个公园的确存在。于是下车沿着石槎路两边的岔路逐一查看,还算运气不错,转到第三条小街,就看到了这个公园的门口,然而四周找路牌,却没能看到金碧西路。

公园的大门敞开着,随便进入

公园不收费,进得园内,正中是一个湖面,在岸边坐了不少垂钓者,在湖边还立着一个通知牌,里面的规定很有趣,现列明如下:

各位钓友,为了公平起见,本场规定如下:

一、根据钓友要求,每钓鱼一场,时间为5小时内,收费50元,加钟每小时20元。

二、每人每杆,多开多收。

三、不准用海杆,6米以上垂钓。

四、在钓鱼时间内,如离场留钓在台上,则按钓鱼时间计,中途不做休息计。

五、本场逢星期二、五投放新鱼。

收费标准8月21日执行

本场示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

有意思的钓鱼规定

如此细密的规定,我感觉很是新鲜,也可见园方的做事认真,但其中的一句——“加钟每小时20元”让我总想到桑拿按摩的规定,本以为这是按摩房的专用词,没想到也可以用在钓鱼中。

公园不大,站在大门口即一览无余,看到右方有厅台楼阁式的仿古建筑。走进室内,见两位妇女在择菜,向她们打问这个园中是否有跟张九龄有关的遗迹,然二人对一切均不知晓,问任何事情都摇头,无奈只好在园内自行寻找。感觉上,园子占地二、三十亩,然整个园中没有任何的标记铭牌,在园子深处看到几位整修草坪的工作人员,我向一位年纪稍大者打听这个公园的情况,此人告诉我这个公园是张九龄的后人在前些年买下了这块地,建成了张九龄的纪念公园,但张家后人现住加拿大,建成之后就要回去,于是就把这个公园交给了市政管理,而进一步的情况他就不知晓了。但我觉得既然在此建了张九龄公园,那么此地至少跟张九龄有某些关联,例如故居、祖坟或驻节地等等,不会凭空的在完全不搭界的一个地方建这么一个纪念某人的公园,可惜我得不到印证性的答案。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2)

走到了另一个角落

这个公园唯一能跟张九龄沾上边的就是门口的那个假石山,上面刻着“张九龄纪念公园”这么几个字,但转念一想,既然这个公园是张家后人捐建的,他当然应该是一个公益性的,那何以成了园方赚养鱼钱的营业场所,当然也许是赚了这些小钱准备维修公园也未可知,我觉得凡事还是应当往好处想想。

张九龄所作诗篇流传至今者有222首,顾建国将这些诗按照题材分为了六类,其中第一类就是29首应制诗。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应制诗不受后世所重,因为这种诗无法发挥诗人的个性与才情,而内容方面主要也是四平八稳地歌功颂德,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卷二中称:“应制诗非他诗比,自是一家句法,大抵不出于典实富艳尔。”但玄宗皇帝颇为文雅,他对诗词感兴趣,所以在他的朝代出现了大量的应制诗,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八中称:“开元帝性既豪丽,复工词墨,故于宰相拜上,岳牧出镇,往往亲御宸章,普令和赠,为一时盛事。”看来每遇到重大事件,玄宗皇帝都会写诗,而后让大臣们唱和,而张九龄所作的这些应制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者。

但张九龄的应制诗却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来,比如他写的《奉和圣制温泉歌》:

有时神物待圣人,去后汤还冷,来时树亦春。

今兹十月自东归,羽旆逶迤上翠微。

温谷葱葱佳气色,离宫奕奕叶光辉。

临渭川,近天邑,浴日温泉复在兹,群仙洞府那相及。

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

渐渍神汤无疾苦,薰歌一曲感人深。

这首诗把三言、五言、七言杂用在一起,写法颇为少见,顾建国说在张九龄之前仅有上官仪的《八咏应制二首》是如此的写法,故其赞叹称:“应制诗本是一种命题之作,内容、体例上大多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味同嚼蜡,几乎没有谁能在这样的语境中脱颖而出的。而九龄此篇及其《奉和圣制瑞雪篇》等诗,却能从诗歌的句法结构上入手,以迭荡多姿的语句,造成顿挫有致的节奏,从而一改应制体本身所固有的那种整饬板重的面貌。”而在此之前,清代的管世铭在《读雪山房诗凡例》中也说:“张曲江、宋广平、张燕公、苏许公应制诸作,雄厉振拔,见一代君臣际会之盛。”

张九龄另有一篇《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

晴云稍卷寒岩树,宿雨能销御路尘。

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

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这首诗受到了清人金圣叹的高度褒奖:“看他写山川,只用‘历历’二字;看他写山川历历,只用在‘在清晨’三字。唐初人应制诗,从来人人骂其板重,又岂悟其有如是之俊爽耶!三、四‘晴云稍卷’、‘宿雨微销’,此只谓是写清晨异样好手,初并不觉山川历历,亦已向笔墨不到之处,早自从中如画也。”(《金圣叹评点唐诗六百首》)

相比较而言,张九龄的山水诗更受后世所重,比如他写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袁行霈称这首诗:“这是张九龄山水诗里较著名的作品,描绘庐山瀑布的天然壮丽和恢宏气势,空濛的山水景色烘托出大自然的神奇,能激发人美好的情感和意趣。”

就社会影响而言,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最有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的第一联最为人们所熟悉,尤其电视里每到佳节必会吟颂此句,以此来煽情,然这首诗在古代也同样受到史评家所关注,比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称:“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

唐诗的选本似乎以《唐诗三百首》最为世人所熟悉,而此书所列的第一首诗就是张九龄的《感遇》中的一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总计十二首,专家认为这是张九龄的代表作,清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评价到:“唐诗极含古意者,当以曲江《感遇》、青莲《古风》为第一。”看来,潘德舆认为唐诗里面古意最浓的两篇,就是张九龄的《感遇》和李白的《古风》,这个评价足够高。而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也说:“唐五言古诗凡数变,约而举之: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王渔洋也认为,对于五言古诗,李白也是继张九龄之后。

清代还有一部影响较大的唐诗选,那就是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此集中选录了张九龄的诗作二十四首,其中五言古诗十四首。沈德潜在本书的《凡例》中称:“五言古体发源于西京,流衍于魏、晋,颓靡于梁、陈。至唐显庆、龙朔间,不振极矣。陈伯玉力扫俳优,直追曩哲。读《感遇》等章,何啻在黄初间也;张曲江、李供奉继起,风裁各异。原本阮公,唐体中能复古者,以三家为最。”看来,后世更为看重张九龄的诗作特色者,乃是其复古之风。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3)

在这里找到了村牌

张九龄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田心村墩子头自然村。乘火车从广州到达韶关,办完入住手续后,跟门口的出租司机商谈包车之事,其答应得很爽快:就按打表公里数计价即可。此时已过午,请司机在路边小店共同吃馄饨面,每人一碗,之后驶上313县道。在等馄饨端上桌之前,司机站在外面打了一通电话,回来跟我说:你要找的几个地点,我都落实下来了。这种做事认真的出租车司机很难碰到。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4)

沿此前行,一路探看

吃完馄饨面,与之上路,果真我不用费什么心思,就开到了墩子头村。穿村而过,在村后的山坡上,看到大片的松林,在松林中有一个小停车场,司机将车停在这里。路边已有十几个小学生在玩耍,我向他们打听张九龄墓所在,他们争先恐后地给我指方向。沿着停车场旁边的一条小土路下行不到100米就看到了一个干涸的水塘,在水塘的正中央立着一块牌,然而站在塘边却看不清牌上的字迹,只好下到塘中,幸亏脚下的泥还不算太松软,走到近前才看清楚,立的牌子上写的是“下塘危险,禁止入内”。这让我哭笑不得:这么大的池塘中间立着这么小的一块告示牌,谁能看得清上面的字迹啊!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5)

一个干涸的池塘中心竖着告示牌

有些私家车的后备箱会贴各种警示语,记得有一次看到自己车前的一辆车所贴的字条看不清字迹,我在行驶途中尽量地与之靠近,到了危险距离才看清楚,上面写着:“你看清这行字时,说明你离我太近了。”我觉得这个池塘的告示跟这种汽车条有异曲同工之妙,无奈,只好又费力地爬上池塘。那十几个小学生一直跟着我来到了池塘边,而后他们像站在猴山前看景的观众一样,把我的整个过程看了个满眼,等我爬上岸时,这一群人一瞬间恶作剧般地轰笑起来,看来他们知道那个牌子跟我无关,只是想看我做出这一番表演。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6)

爬上池塘后,沿着此路继续向前找

沿池塘的右手小路前行30余米,就看到了一桩仿古建筑,虽然盖得不古不今,但门楣上却写着“张文献公祠”。果真,是张九龄的祠堂,可惜大门上着锁,也省得我再费力敲门了。而有意思的是,祠堂的门口左右各摆着一个石翁仲,造型更加不古不今,有点像外星人的形制,尤其在石翁仲的前面还摆着三个酒盅,酒盅是橘红色的塑料制品。我爬上岸之后,那十几名小学生继续跟着我,可能还想看到我下一步有着怎样的滑稽节目,我向那群学生打问张九龄的墓在哪里?他们嘻嘻哈哈轰笑一番,停下之后告诉我说,墓在后山。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7)

来到了祠堂门口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8)

从祠堂背后的石台阶向山上登去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9)

走出了这么远,还是看不到墓在哪里

转过祠堂看到了向上的台阶,沿这些新做的台阶一路上行,在路边还看到了一对石羊,石阶的顶头即是张九龄墓所在。墓是重新整修过的,全部用石条砌起,墓碑前陈列着一排祭祀用的干花,而墓碑右手却有一个石门上着锁。我第一次见到上锁的墓,很好奇里面锁的是什么东西,也许是通向张九龄墓的墓道,但似乎又不太像。墓的右方放着三块新刻的碑石,其中两块形制做成了带盖的墓志铭,另一块是说明牌,说明上写着: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0)

终于走到了墓的下方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1)

登到了台阶之上

一九六零年七月,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会同华南师范学院抢救清理了张九龄墓,墓中出土了石墓志一合,墓石长85、宽83、厚15厘米,盖长85.5,宽83,厚18厘米,盖上无字,仅在四个斜面上阴刻十二生肖,墓志铭文共二百七十六字,为“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公阴堂志铭并序”。该墓志铭的出土,纠正了自唐朝以来对张九龄生卒年月的错误,不愧为一合珍贵的志碑,现存广东省博物馆,该碑为复制。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2)

另一侧也有一个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3)

侧望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4)

三块石碑用玻璃罩了起来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5)

复制的墓志铭与盖儿

墓的左侧沿着山坡的走势立着三块碑,然三块碑上都罩上了玻璃,拍照很是困难,只记得其中一块是李根源所立者。在三块碑前还有另一条土路,我向孩子们打问沿这条路能否下山,他们欢快地跑到前面给我带路,果真从山的另一侧又转回到了停车场,在停车场才看到旁边立着广东省文物保护牌,这个碑牌仍然是两块并列,其中一块是“说明”,说明此墓的保护范围,在旁边还看到了另一块碑刻,上面写着“唐文献公祠墓界碑”,刊刻时间为“民国十八年八月”,落款仍是“李根源”。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6)

不知这个门里锁着怎样的珍宝

菩萨蛮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17)

在另一侧又看到一块禁令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