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堆不见了(森林没了伐木声)

新华社长春10月25日电题:森林没了伐木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森林火堆不见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森林火堆不见了(森林没了伐木声)

森林火堆不见了

新华社长春10月25日电题:森林没了伐木声

新华社记者吴丹、孟含琪

2015年,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但没了油锯声的林区里热闹依旧。

位于吉林省桦甸市,长白山支脉上的红石林业局,林区正大力开发森林旅游,重点打造包括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林下黄牛养殖在内的林下经济产业,传统的伐木工也转身成了“新型务林人”。

(小标题)从采伐地到旅游地

在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游客孙晴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看着展现传统采伐场景的铜色塑像,听导游描述老林业工人当年艰苦的原始作业方式。“当时他们生活这么贫苦,停伐后是不是更艰难?”

“有人转型做林下经济种植、养殖业,有人到景区上班,很多人的收入反而提高了。”曾经也是林场工人、如今成为景区导游的吴延滨说。

停伐后,位于吉林桦甸的红石林业局依托当地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建成了吉林省境内占地面积最大、野生动植物种类最全、水土含量最为充沛的多功能型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3.2%。

“来这里仿佛醉氧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仅今年十一黄金周,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40.29%;实现旅游收入7542万元,同比增长42.67%。百余位当地林场工人带着自家土特产来景区售卖,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

除了生态旅游,当地还依托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密营发展红色旅游,以天然冰雪资源为优势开展冰雪旅游,拓展森林康养体验旅游,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实现了春观山花、夏游两湖、秋赏红叶、冬览雾凇的四季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小标题)从独木支撑到林海生金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工作怎么干,资金从哪儿来,人往哪儿去?一个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没有压垮林业人。摆脱以木材生产销售为主的发展模式,当地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立体开发的创新之路。

灵芝、林蛙、中药材、山野菜、森林猪、食用菌……茂密的森林,林上、林中、林下都是宝。为了创出品牌,红石林业局聘请资深专家定期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与相关院校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对林业资源进行了深、精、细的打造和开发,数十种养殖行业迅速兴起。

停伐后林场场长张宝林闲不住,想带领员工琢磨些营生。他很看好当地一种中药材返魂草的种植项目,却苦于没有创业的初始资金,急得直犯愁。

为了解决林业工人的燃眉之急,红石林业局对有创业欲望的职工给予无息小额贷款帮扶,把1000亩林地清收地块作为生产基地,与一家大型药企签订了回收合同,林场职工按50%进行分红。“销路不用愁,贷款不用愁,只要勤快的都能赚钱。”今年,林场工人人均多赚了6000元,比过去出门打工多了4000元。

走进灵芝养殖基地,大棚里的引风机隆隆作响,地上木段栽植的灵芝正在抛粉,巨大的引风机把空中飘散的孢子粉吸进大布袋里。“我们这里没有化工企业污染,自然环境纯净,就能培育出质量好的孢子粉。”基地负责人白文宝自豪地说。

(小标题)从“还林钉子户”到“义务护林员”

王奉昌是小红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老王家没有农田地,多年来依靠私自开垦的林地种粮为生。5年前,红石林业局林地清收还林工作全面启动。收了地,相当于断了老王的财路,他每年要损失两三万元。由此,王奉昌一家成了当地出了名的“钉子户”,林政员多次上门宣传政策都被他拒之门外,态度就是“坚决不执行”。

面对老王的坚决抵触,林场没有放弃,一边继续宣传政策,一边主动到老王家唠家常,关心他和家人的生活。听说老王生病,林场连夜将他送去医院,还安排护林员帮助他寻找林下中草药致富门路。这些举动感动了老王一家,顺利完成了还林地块的树苗栽植工作。如今,老王家的中草药见了收益,昔日的愁眉不展也变成了满面笑颜。

老王一家人现在都成了义务护林员,还用亲身经历劝说更多邻居朋友积极配合还林工作,换来了更多“钉子户”的理解。截至目前,全局林地清收8104公顷,占全部面积的76%。

“我们林业人对这片大山有着最深厚的感情,把树养好、把山管好,是我们林业人的责任。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在看来我们不仅能生存,还能致富。”红石林业局局长孙颖奇说。(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