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

前几天看书时的一个小实验把我难住了,小实验是这样:

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在5分钟的时间内写出你能想到的孩子的优点。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1)

我家墨墨刚满5岁,是个不省心的孩子,除了大多数孩子的常规“操作”外,婴儿期几乎每晚夜哭2小时,怎么哄都哄不好;2岁多开始便秘,每次拉臭臭都鬼哭狼嚎;4岁多周围小朋友都不尿床了,他还在尿床;性格内向,幼儿园玩得好的同学在路上叫他名字,他都害羞得不敢回应 。

这些能把人逼疯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几乎已经把身在其中的我逼疯,真的很难一时间想到,这个让我暴躁的男孩究竟有什么优点。

5分钟的时间,我仅想到了寥寥几点:有韧性,从会走路就喜欢和我散步,2、3岁就能走2公里,刚4岁就能走5、6公里,是个能把我“遛”的走不动路的主;统筹思维能力强,从小班就开始用家里的玩具车、玩具恐龙讲故事,分片统筹、设计不同的区域,一玩能玩1个半小时;爱读书,从1岁开始几乎每晚必读,尤其是现在发展到了临睡前不看书不睡觉的程度。

等我写完再看的时候,真的很难相信这是我那个情绪化的儿子,他居然也有很棒的优点。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2)

要知道他刚刚还是那个把我气到半死的男孩,写个作业,推三堵四,大发脾气“长大不好”。写三行“P”能写半小时,一会扣扣手,一会换个铅笔,换个橡皮,有一点写得不好就下死力擦,说他一句,就好似给炮仗点火瞬间炸。

不好好写作业我生气、早起不想上学我生气、放学不好好吃饭我生气、“欺负”妹妹我生气、尿床我生气……

一度我甚至认为我上辈子是不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而他是我这辈子的“报应”。不然为何我们老是吵架呢?

直到我看了《优势教养:发现、培养孩子优势的实用教养方法》(以下简称《优势教养》)这本书,才豁然发现,我们的亲子冲突很大程度是因为我把发展焦点放在了孩子的缺点上。

这其实是一种“负向激励”,我认为我在帮他变得更好,岂不知是在打击他的自信。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3)

我们为何总会习惯性的关注孩子的缺点呢?

我们之所以关注孩子的缺点,和我们的进化有关,成千上万年的演化、危险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大脑构造更容易看到坏的方面,这种优胜劣汰的进化在我们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在“捣鬼”了,这属于二元对立思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男女相亲会自发地关注他让你不满意的地方,这种非注意盲视会持续很久。一个人要做很多好事才能抹去第一次的坏印象,但只要你做了2件坏事,你的好印象就彻底“抹黑”了。

同样我们在面对孩子时也是如此,我们常常陷入二元对立思维中,我们会评价孩子“不听话”、“不爱写作业”、'犟嘴”,但这种二元对立思维并没有反应现实,你所看到的也不过是孩子的某个片面而已。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把发展焦点放在孩子的缺点上,自然会有消极的感官,对孩子的言行也会带有负面偏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你气得要死,而孩子也委屈得不行的局面。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警惕自己那些带有负面偏见的二元对立思维。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4)

我们为何要优势教养?

固有思维下对孩子的教养让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缺点,这是绝大多数家庭情绪化的问题点。就拿写作业来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应该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写作业时,孩子拖沓、坐姿不正确、一问三不知、不认真听等等小毛病都暴露了出来,而我们把关注点也都放在了这上面,自然就是“鸡飞狗跳”的场景。

但我们这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缺点上的教养方式,不仅没帮孩子改正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

针对这种现状,心理学家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这本书中根从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优势教养”这个概念。

优势教养的基础是让父母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帮助孩子发挥优势,而非减少劣势上。换句话说是让我们从原来的“关注负面”转变为“关注正面”。

当然从优势出发并不是让孩子自大,忽视他的缺点,而是通过优势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缺点,从优势出发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还能帮助父母有效的稳定情绪。

在书中,莉·沃特斯还指出父母实践优势教养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看到孩子的优势;其次,培养这些优势。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5)

如何找到孩子的优势?

关于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作者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这本书中,给出了构成优势的3个核心要素:优异的表现、充满激情、经常用到。

如果你感觉这三个要素比较笼统的话,下面这3个问题可以给你更清晰的方向:

找到孩子的优势其实很简单,去观察孩子喜欢且愿意做的事,这其中80%都可以算得上优势。例如,我家儿子喜欢画画,经常能进入“心流”状态,平时经常在家里涂鸦,画起来饭都不吃,妹妹在他面前哭得满脸鼻涕眼泪都听不到,每星期最盼的就是星期天的美术课。

所以画画就可以算是儿子的优势。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6)

父母在生活中如何运用优势稳定你的坏情绪?

优势教养的根本是把父母的注意力从孩子的缺点转移到他的优点上。这看起来好像很难,但我们在生活中都有实践过。

在孩子把你气得想使用暴力时,你的“不生气,亲生的”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优势教养”。

当然这种情况毕竟不可控,为了更好地把优势教养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还需要方法来长时间练习,让自己把优势教养融合到自己的血肉中。

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中提到过一种操作简单并且很实用的方法:优势开关

你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安全词,将它写在你能经常看到的地方,在快要爆发的时候,看一眼。而这个“安全词”就是你的“优势开关”,看到它你就要转换想法,去想孩子的优点上。这能很好地稳定你的坏情绪,而冷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7)

下面介绍3种练习使用优势开关的场景:

(1)、从无关痛痒不会惹恼你的小事开始。一点坏情绪不会让你失去理智,这时你会记起优势教养。

(2)、在处理可能升级的小事时,逐步使用优势开关。例如:吃饭慢、不写作业、看电视、乱发脾气。

作为父母我们大多能意识到那些可能会逐渐升级的矛盾,一一找出它们,在同样的问题走向前,及时地用优势教养掐断。

(3)、当你觉得马上就要爆发时,及时止住,选择一种优势,冷静下来,可以试着和孩子沟通能否用这种优势解决当前的局面。

其实“优势教养”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更趋向于是一种思维转化,是一种父母坏情绪的“灭火器”。

这个“灭火器”的作用是让我们冷静下来,而冷静是良好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

家庭教育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父母把注意力放在缺点)(8)

如何用优势教养增加长板?

管理学中有一个概念是“木桶效应”,说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生活中,我们作为父母也被“木桶效应”困扰,为了让孩子更优秀,我们一个劲地去盯孩子的短板。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用短板打压孩子。

而优势教养讲的是重点发展孩子的优点,用优点得来的经验去带动缺点。

优势教养也可以用在给孩子选兴趣班上,找出孩子的优点有重点的培养,比广撒网式的不断尝试能节约很多精力和时间。

从观察孩子的做某件事的表现、起劲和使用频率,就能精准定位孩子的优势,知道要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兴趣班。

并且对于真正的优势来说,好的表现会让孩子更有干劲,自然更愿意做,而经常练习又会提高孩子在此事上的表现水平,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正向反馈回路。

拿我家儿子来说,画画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反馈回路。

爱孩子,就是要自己寻找惊喜,而不是一直“找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