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回乡偶书(回乡偶书)

迎神节过后的周末回了趟老家——黄谢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唐诗回乡偶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回乡偶书(回乡偶书)

唐诗回乡偶书

迎神节过后的周末回了趟老家——黄谢圩。

老家地标坐落在景宁和龙泉交接处的次原始森林山脚下,四周群山环抱中,万顷竹海笼罩着,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宁静美丽。早上起来,空气中飘荡着特有的清新清凉甘甜味。昨晚睡的特别踏实,一夜无梦到天明。每次回老到家,在城里待久了变得浮躁不堪的心立马平静安宁下来。什么都不去想了,什么都不重要了,只想就这样守着依山傍水的老家终老。

午饭后,房间里有点闷热,看到白花花的大太阳,心痒痒的想去河里游个泳。跑到溪边,村里现在大部分人都外出打拼,守着故乡的几乎都是父辈的老人了。以前小溪是村里唯一的取水处,做饭烧水的水是溪里挑来的,洗衣洗菜都往溪里跑,洗澡是去溪里游个泳或搓个澡。现在家家户户早已安装上了自来水,盖起了卫生洗浴间,生活便利起来,小溪使用频率不高了,河里的石子也长起了滑溜的青苔,脚踩在石头上一不小心就直接把你滑倒在水里,我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着玩着,水里成群结队的鱼儿们自由欢快的游来游去,原本平静的它们被我惊吓的四处躲藏。双脚下水的时刻,清凉舒畅的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好似又回到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美好时光。

溪里两块巨石有着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年山洪肆虐 ,眼看整个村庄即将被洪水冲走。突然,天降神兵——穆桂英之子杨文广挑来两块巨石往溪里一放,村庄保住了。以后的每年不管洪水怎么爆发,巨石矗立溪水中巍然不动守护着家乡。父亲还告诉年幼懵懂无知的我们:挑巨石的扁担化作了我家门前那棵笔直高大的杉树,父亲说这颗杉树里面是中空的,每家筷子掉落地上都会被它自动收去。小时候的我经常幻想着什么时候能扒开杉树看一看它里面到底真的有没有筷子。外出读书后村里修建公路,杉树被炸飞了,错过了验证杉树里面收藏人们掉落筷子的机会。巨石旁边的溪水各有个深塘,那是我们小时候游泳玩耍的地方。我们的游泳都是从狗爬式开始的,慢慢爬着爬着就自然会游了。巨石下面有个隐蔽角落是我们更换湿漉漉衣服的安全地。小时候在家为了逃避帮母亲做家务,经常打着去拔草给兔子吃的借口,拔了半蓝草就先去溪里泡上半天再回家。母亲当然心知肚明我久用不换的小伎俩,她明白贪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所以她每次都是不挑破我不责骂我。

晚饭后,陪着父亲村里溜达了一圈。立面改造后的故乡越来越美了:雕刻着龙凤呈祥的石条护栏、宽阔的防洪提上间隔栽着盛开正艳的木棉花、通往每户每家门口的光滑清爽水泥路。溪水清清,晚风习习,知了吱吱叫不停,一时恍惚似在梦里。

我和父亲从村头走到村尾,碰见曾经教过我小学的智老师(其实本姓张,因为名字里带个智字,故大伙都称他之为智老师)和他的夫人正在整理箬叶好明天晒干卖钱。智师母满脸堆满笑容,智老师告诉我们一天可以摘100多斤,并说一斤箬叶晒干有半斤左右成品,一天的收入不菲,说这些的时候,夫妻两脸上荡漾着勤劳致富的幸福笑容。往上走去,看到一幢幢穿插在老房中间新建高出老房好几层的洋房惊现在眼前。我和父亲过桥寻问正在整理晒垫的老乡各是谁家的?难得回去一次都是来去匆匆,村里也没时间去逛,年纪大点的老乡都是感觉面熟却叫不上名字也想不起来是谁家的,老乡热情的邀请我们留下喝杯茶再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古至今,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乡野村夫,每个人思家念家恋家的情怀是一样的。故乡是记忆深处最难以忘记的回忆,是每一个出门在外游子最牢固的根基,是每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是疗愈一切不快的最安全城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