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私为什么只会埋怨孩子(惩罚是父母自私自利的表现)

惩罚是很多父母喜欢运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比如说孩子达不成自己的目标,惩罚孩子不能玩手机、惩罚孩子做家务等等,甚至父母平常运用的批评、指责、打骂,严格说来也是一种惩罚。

你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也经常惩罚孩子呢?

父母之所以喜欢运用惩罚,其实是利用了人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在父母看来,当孩子知道完不成会发生他不喜欢的一些事情时,比如说批评、打骂、禁止玩手机等,那父母会觉得孩子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他们就会努力的去完成,避免自己受到惩罚。

从表面逻辑上来说,这好像说得过去,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孩子的心理活动并不是这么简单。

孩子对惩罚的心理反应

惩罚的好处就不用说了,就是让孩子有所忌讳,促使他们去达成目标,改正自己的问题,当然,这也是父母想要的结果。但事实上在具体操作中,惩罚带来的结果跟父母的期望值往往并不相符。

惩罚的最大问题就是会激发孩子的负面情绪,而一旦有了负面情绪,人就会干出很多不理智的事情。

首先,在负面情绪支配下,孩子会排斥父母

惩罚是父母施加的,父母给他们带来了痛苦,那基于本能,他们当然会排斥父母了。这也是为什么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孩子会反抗父母的原因。

而且相对于让孩子改正问题,惩罚伤害了亲子关系才是最致命的。

你想想,即使父母靠惩罚改正了孩子的错误,但亲子关系被破坏了,孩子会将父母当敌人看待,这难道是父母想要的结果?让你选,你愿意将来孩子虽然很普通,但是却很亲密?还是孩子很优秀,但是拿你当外人?你选择哪个?我想是个正常人都会选第一个。

明白这点,你就理解为什么父母会感觉教育青春期孩子特别难。青春期之前,父母可以用惩罚逼着孩子去做,孩子也反抗不了。但是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发现他们在惩罚孩子时,孩子反抗会特别激烈,甚至会动手打父母,那你说这时候父母还敢用惩罚吗?父母宁愿养育一个平庸的孩子,也不愿意养出一个白眼狼的孩子。所以在青春期时,父母往往就开始收敛。

父母自私为什么只会埋怨孩子(惩罚是父母自私自利的表现)(1)

其次,在负面情绪支配下,孩子会讨厌负要求他们做的事

父母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就是这个目的,惩罚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谓的改正也往往是应付父母。

就比如说孩子写作业字写得很差,然后父母把孩子的作业撕了,要求他重写。表面上看,孩子这次字会写得更好,但是对于作业这件事,孩子却只会更加排斥。这其实很好理解,当你因为一件事受到惩罚时,你会更喜欢这件事吗?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会本能地想要逃避这种给他带来痛苦的事情,所以越是父母因为某件事惩罚他们,他们越是想要逃避这件事。

而且即使孩子被逼着去做了,他们的做也是“阳奉阴违”,应付父母,达不到好的效果。他们本不想去做,但是不做又会被惩罚,那他们就只能应付着去做了,只要不被惩罚就行了,根本就不会发自内心地去做好。这也是为什么你看着孩子时,孩子是一种表现,不看孩子时,孩子就立刻打回原型的原因。

从短期来看,孩子是阳奉阴违,效果不理想;从长期来看,孩子对于被父母惩罚逼着去做的事只会更加讨厌。所以但凡父母因为某件事惩罚孩子时,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效果其实都不好。

这一点其实也很清楚,你惩罚了孩子那么多次,真正地达到了教育好孩子的目的了吗?如果孩子犯了错就惩罚一顿,孩子就立刻可以改正错误,那教育这么简单就好了。

那有的父母可能会反驳:我惩罚了孩子,孩子也真正地改正了错误。

我想请有着疑问的父母反思一下,你所谓的依靠惩罚纠正孩子,那如果你不惩罚,你觉得孩子就不会改正自己的问题了吗?孩子改正问题并不是真的因为害怕惩罚,很大概率是他们本身就想纠正。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用不着你惩罚孩子,孩子自己也会纠正。

那既然惩罚有这么多危害,效果也不理想,那为什么父母却依然喜欢用惩罚来教育孩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父母使用惩罚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自己。

惩罚的目的

在父母看来,惩罚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教育孩子,改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惩罚的首要出发点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当孩子出现一个问题时,如果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问题,那父母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尽快地改正问题,这才是衡量父母的教育行为是不是好的教育的唯一标准。但惩罚利于孩子更好地改正问题吗?显然不能。

从近处看,惩罚是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这种制止是孩子不情不愿的结果,他们做的时候往往阳奉阴违。而从长远看,惩罚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不愿意配合父母,更不愿意去做,所以从长远看,惩罚也不利于孩子改正行为,达不到父母期望的尽快改正孩子问题的目的。

那既然惩罚达不到教育目的,父母为什么还愿意运用惩罚呢?很简单,因为惩罚是为了父母自己,可以发泄父母心中的负面情绪,让父母保持身心健康。

当父母遇到孩子问题时,父母肯定会心烦意乱,充满负面情绪,因为父母感觉孩子给自己制造了麻烦,增加了自己的负担,父母能不烦吗?那基于人的本能,父母会想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那孩子是麻烦的制造者,是孩子让你感到心烦意乱的,那你说,你不对孩子发泄情绪的话,那你对谁发泄呢?所以父母就会生气发火,就想要惩罚孩子,让孩子感受痛苦。孩子痛苦,父母的痛苦就缓解了。

这就是父母为什么喜欢惩罚孩子的原因。你可以反思一下你自己,当你想要惩罚孩子时,是不是心中充满了负面情绪?假如你心平气和甚至心情愉悦的时候,你会惩罚孩子吗?

所以,惩罚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父母自己。所谓的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只不过是父母在打着教育的幌子掩盖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换种说法,就是通常所谓的“为你好”。

要想教育好孩子,就不能惩罚孩子,也根本用不着惩罚孩子。

不用惩罚的教育

现在我们意识到惩罚的危害,估计有的父母也知道不应该用惩罚教育孩子了,那问题来了:不用惩罚如何教育孩子呢?对于那些已经习惯用惩罚来教育孩子的,惩罚是他们教育的主要手段,现在不让他们用这种手段了,很多父母可能就会觉得手足无措了。

事实上,教育孩子根本就用不着惩罚。

首先,自然结果就是最好的惩罚

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其实根本就用不着你父母惩罚孩子,自然结果就是最好的惩罚,孩子自己就会纠正。

就比如说孩子喜欢把东西乱扔,很多父母因此会惩罚孩子打扫卫生,但其实没必要,当孩子找不到东西时,他不着急吗?那他不想避免这种情况吗?所以这时候根本就用不着父母惩罚孩子,孩子自己就知道要改正自己的问题。

这就是自然结果带来的惩罚,这种惩罚带来的教育效果要远远好于父母给予的惩罚。

其次,不用惩罚一样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父母之所以想要通过惩罚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觉得孩子不想改正错误,是主观有问题,所以父母就想通过外部施加压力,也就是惩罚来逼迫孩子改正,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你觉得孩子不想优秀吗?你觉得孩子想把字写得很烂、想要考倒数吗?显然不是。从孩子自身来说,他们其实也想解决问题,但是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自己解决不了,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因此父母你应该看到孩子的困难,然后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了问题,孩子自然会表现出优秀的一面,会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问题。这其实就是我们肯定式教养理念由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让父母头疼的孩子沉迷手机来收吧,难道孩子真的想一直沉迷手机吗?他们喜欢玩,但并不见得想要沉迷,只是手机确实太好玩了,人就容易沉迷,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人的本能决定的,你能因为孩子有这样的本能就批评指责孩子?就惩罚孩子?你需要做的是训练孩子,让孩子掌握正确的使用手机的能力,这才是你父母该做的工作,而不是惩罚他。

总结

简单地说,惩罚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是相对于它带来的危害来说,显然是弊大于利的,父母应该避免惩罚。

而且也不是很多父母想的那样,觉得不惩罚就教育不好孩子。事实上,不是不惩罚就教育不好孩子,而是你不知道如何用不惩罚的方法纠正孩子问题。那这个问题就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你应该学习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如何不惩罚的教育孩子,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肯定式教养》专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