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成功案例对企业有什么启示(微软的企业志愿服务创新实践)

*本案例摘自书籍《企业志愿服务理论与创新实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微软的成功案例对企业有什么启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微软的成功案例对企业有什么启示(微软的企业志愿服务创新实践)

微软的成功案例对企业有什么启示

*本案例摘自书籍《企业志愿服务理论与创新实践》

主编:王忠平、林海萍

一、企业社会责任介绍

微软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微软将企业社会责任贯穿到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和社会需求,在环保、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做出来积极的贡献。

微软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包含微软企业公民责任、致力于成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展现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能效和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五大内容。

志愿服务管理

一、志愿服务理念与文化

微软的使命是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全部潜能。这一承诺植根于微软的企业文化,伴随着微软的业务发展。随着运用企业的技术专长和资源来帮助解决全球和本地的社会挑战,微软的企业责任公民工作也在实现使命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人相信,他们有能力使技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通过企业公民工作去应对当今世界上最严峻的挑战,创造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机会。一方面,通过支持教育、促进环保等公益活动去实现这一目标;另一方面将核心优势——先进的技术和充满激情的员工与全球数千家合作伙伴的能力相结合,携手合作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伙伴(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其他企业、学术机构和公民等),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06年,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时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的周以真教授首创性的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她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教育在我国也已经启动。微软所开展的“编程一小时”系列活动,也正是围绕着计算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来赋予员工志愿者们独有的技能,推进一系列的志愿活动。

二、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微软中国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属于部门管理推进模式,其志愿服务管理主要依托于公共及法律事务部下的两名专职企业社会责任官员,并无专职人员,其中志愿服务的管理占到她们工作时间的20%。志愿服务活动的招募以内部邮件为主,微软并未设置志愿者协会,不过也正是这种“非协会会员”的制度,使得志愿招募邮件可以触及到每一位员工。

志愿者培训不仅会针对活动所需的服务技能和注意事项进行培训,也会在培训中强调志愿服务理念和意识。微软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有非常高的热情,也能对志愿服务有共识:比如志愿服务是双向互动,志愿者是为有需求的人和机构提供服务,而不是“施与求”的关系;志愿者活动中要以服务的对象为重心,要认真负责地履行好志愿者的职责。

三、志愿服务项目管理

在具体的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微软注重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机构合作,利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支持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微软的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制定及志愿服务项目总结评估两个维度。

在志愿服务激励制度方面,公司出台每年三天志愿服务带薪假期,并且公司的高层实际参与志愿活动中,大部分项目为志愿者提供资金支持,每次的活动前为志愿者提供相关的培训,以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微软也会定期对每年度的志愿项目进行总结与有效评估,帮助管理者高效把控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

志愿服务创新实践

微软一直以创新 引领为核心,通过专业志愿服务形式,将技术与公益结合,为解决公益机构的诉求和痛点和目标,而不是以炫技或宣传作秀为导向,踏实、持续地为公益组织提供技术资源和解决方案,真正让技术为公益机构赋能。

2011年起,微软发起Tech for Good,倡导以技术予力公益。微软和公益组织的合作,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2011年6月,微软在全球公布了“Tech for Good”理念,并在此后不断积极推进。2018年,微软在全球推出“AI for Good”,其中“AI for Earth”(地球人工智能)计划、“AI for Accessibility”(人工智能无障碍计划)等已经在全球合作伙伴的携手努力下,成果累累。在所有的公益项目中,都有微软志愿者的默默支持和付出,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投入时间和精力,积极为改变社会福祉做着努力。

一、Hack for Good

2014年起,微软发起Hackathon(骇客马拉松),这是全球微软创新极客的创新大盛典。每年7月,微软全球的员工不论地区、不论职能和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自由组队,通过一周的时间从解决身边感兴趣的议题出发,利用团队的智慧创造出解决方案。而Hackathon其中就包含Hack for Good(创惠天下)的挑战,让微软的技术和产品为社会带去更多温度,比如公共安全隐患识别,再比如帮灾害信息处理的公益组织提供高效智能的信息收集解决方案,利用人脸识别帮助公益机构寻找走失儿童,用Azure云服务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OCR文字识别技术让手机阅读软件为视障朋友读书,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赖的慈善捐赠平台,用HoloLens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中国,微软从2015年起与国内知名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合作,打造了一套名为“回家”的人工智能搜索系统和应用程序。利用微软认知服务中的人脸识别API,这套系统可以将走失人口数据库中存储的档案照片,与被解救、被找到的受害者、走失儿童当前的照片进行比对,利用先进算法对27个不同的面部特征进行分析比对,判断两张人脸图像是否为同一人。这项技术解决了传统肉眼比对效率低、准确率有限的问题,尤其适用于儿童走失多年后面容发生较大变化的场景。目前为止,这个应用已经协助宝贝回家让10名走失儿童与家人团聚。

在疫情新常态下,来自微软86个国家1077个城市的28000多名微软员工自由组队,利用微软高效生产力工具踊跃地跨地域远程云端协作,2020年组成超过6500支项目团队,勇敢迎接18项微软骇客松挑战:助力全球抗疫、业务增长、技术向善、客户成功、打造现代办公场所、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元与包容等。其中有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香港、台北赛区报名的3450余名骇客组成的420余支团队,6个赛区共产生18支优胜项目。2020年还有项目是与客户组队,带来了许多结合用户场景需求的真知灼见。在大中华区赛区,微软员工帮助客户针对员工管理及零售库存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加精细的思路。

二、Give

Give是微软一年一度的志愿者活动月,自1983年每年十月,微软的员工志愿者们通过给予自己的时间、专长、热情、或钱和物资,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和机构。Give已经成为微软文化的一部分,是微软员工践行“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的企业使命的方式之一。

2020年微软员工向非营利组织捐赠了2.21亿美元(包括微软公司配套资金),提供了超过750,000小时的志愿服务。

三、Hour of Code编程一小时

“编程一小时”活动是由公益组织Code发起的,微软公司携手Code共同发布了针对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我的世界(Minecraft)》编程教程,旨在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公益活动。2014年12月,该项目首次落地中国,希望在以科技为发展源动力的当下,帮助中国青少年通过学习编程,掌握未来世界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背景,锻炼计算思维,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成就更好未来。并与学校、公益组织合作,开发和提供了更适合中国青少年儿童、和适用于不同软硬件条件的寓教于乐的计算机科学学习内容,每年12月编程一小时活动中,全国各个城市的数百名微软员工志愿者、最有价值专家、合作伙伴和学校老师报名组织活动或辅导学生,为更多的中国青少年儿童提供计算机科学教育平台和资源。

《我的世界》编程教程专为6岁及6岁以上的青少年设计。它向玩家绍了基础的编程技巧,鼓励玩家在二维的《我的世界》中自由探索,插入各种模块,完成所有的操作,最终生成计算机代码。玩家将会在游戏中面临14个挑战(包括自由调试时间),来探索在教程中所学到的编程概念。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60万名中国学生体验到与全球同步的一流计算机科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四、科技助力红丹丹

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用声音解说技术为视障人提供无障碍文化产品服务,倡导社会为视障人群提供融合性支持环境。红丹丹开创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的盲人图书馆“心目图书馆”和中国第一个为盲人讲电影的项目“心目影院”,其制作的DAISY有声图书符合国际标准,阅读覆盖全国105所盲校/特校8000多名视障学生。

  • 微软与红丹丹自2006年合作至今,从组织员工志愿者参与心目影院、提供IT支持,到2014年起,微软支持红丹丹建立了基于Azure的云端“心目图书馆”,让所有视障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获得有声阅读资源;
  • 2018年,微软支持红丹丹搭建了“心目图书馆”小程序,平台集合了“心目图书馆”和“心目影院”的文化产品资源,以及微软捐赠的中国最大的公版儿童有声读物全集“小冰姐姐讲故事”。目前,红丹丹网站、微信小程序等网络阅读途径已服务人次超过40万。
  • 2019年,微软为红丹丹提供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语音合成服务(Neural Voice),为视障朋友定制发音标准、情感饱满的人工智能声音,帮助红丹丹快速高质地将电子书转换成更贴合人声、饱含温度的有声读物,大大改善视障人士有声读物匮乏且读物声音机械、空洞的阅读环境,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感知世界。
  • 2020年4月,微软携手红丹丹、周迅在世界读书日共同发起#让读书更有温度#活动,倡导社会共同关注视障朋友的读书现状、响应有声书无障碍建设。活动影响人数达8百万。
  • 2020年12月2日,微软与周迅AI语音红丹丹公益项目发起人——鹿音苑文化传播公司、以及来自微软及各界的150名余志愿者,将创作的首批人工智能有声内容正式捐赠给红丹丹“心目图书馆”。红丹丹为微软、鹿音苑文化传播公司及志愿者代表授予志愿者证书。这些作品是基于微软Azure云认知服务语音合成平台Speech Studio及其丰富的人工智能(AI)语音创作的,其中包括艺人周迅授权的定制声音、红丹丹视障人士播音员董丽娜授权的定制声音,以及多个微软智能语音合成平台声音。

案例点评

一、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创新志愿服务项目

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全部潜能,是微软的使命。这一承诺植根于微软的企业文化。微软的员工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技术优势,“编程一小时”系列活动是典型的技能型志愿服务。它结合“计算思维”这一理论基础,将人们原本印象中的编程、代码,从遥不可及、神秘,以一种轻松的、趣味的方式带到所有人的面前。致力于提升青少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对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践行。微软员工发挥员工的专业特长,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发挥企业的优势,创新志愿服务项目。

二、携手各方资源,共促志愿服务落地

微软的教育志愿服务实践重视与政府、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比如,与教育部合作的协同育人项目、高校及中高职院校VR实验室建设项目;“编程1小时”联合了多所中小学、高校、乡村学校、社区青年中心、非盈利组织,积极推广该活动在中国的展开;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女生编程专场活动。

三、良好的志愿服务支持体系

微软多年来一直推行每年向员工提供三天的带薪“志愿者服务假”,通过提供支持员工志愿服务的政策支持微软员工志愿服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Give是微软一年一度的志愿者活动月,每年十月,微软鼓励员工通过给予自己的时间、专长、热情、或钱和物资,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和机构。以及微软美国实施的match fund,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实施,不过微软中国一直在努力把此项政策在中国落地。这些支持体系都很好的推动了微软企业志愿服务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