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生活如何应对焦虑(日常生活中那些紧张与焦虑)
很多人在没接触社会学之前,会对社会学有很多好奇与想象,比如,社会学是不是研究类似马加爵这类“反社会人格现象”的?是不是研究留守儿童、农民工这些“社会边缘群体”的?是不是研究各种各样严峻的社会问题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些都属于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但是并不构成社会学的全部。
我喜欢用八个字来概括社会学这个学科,那就是“生而为人,何以成群”。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和你聊聊,什么是“社会”。
01.生而为人,何以成群?在咱们的日常习惯中,“社会”这个词的含义抽象又暧昧,很多时候又不那么友好。你或许接受过长辈这样的教诲:“好好珍惜校园生活,以后走上社会就没有那么单纯了”;你也一定听过这样的流行语:“哥不是社会人儿,但哥社会上有人”。在大多数人眼中,“社会”似乎充满着复杂与陷阱,也往往给人带来恐惧与未知。
图 | 范伟饰演的东北“社会人”范德彪
那么,大多数人的理解对不对呢?究竟什么是“社会”呢?
其实“社会”这个词没有那么“不可描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谓“社会”,就是指人与人之间所组成的各种群体。这些群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从家庭到社区,从原始部落到民族国家,从城市社区到乡野村落,从宗教团体到现代政党,这些都是群体,也都是“社会”。
人是群居性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群体,也就有社会。知道了社会是什么,我们再重新理解一开始的那句话,“生而为人,何以成群”,就没那么难了。社会学,其实就是研究群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么一个学科。
群体有很多类型,所以婚姻、家庭、国家都是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群体的形成又要依靠一定的价值理念,所以平等、自由等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也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群体光靠价值,是活不下去的,它需要生存,需要延续,所以我会讲劳动与财产、职业与分工;群体还需要一定的秩序,否则,哪怕吃饱了、穿暖了,仍然会陷入无尽的斗争里,而政治和宗教与秩序息息相关,所以我也会讲关于政治与宗教的社会学分析。
也许你会说,社会学这不是什么都研究吗?这种说法也并非错误,因为社会学这个词的英文sociology,它的词根在拉丁语中的含义,其实就是“社会科学总论”,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社会”与“社会学”的本来面目。
02.社会学和现代社会一起诞生
然而到这里,关于社会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社会一直都存在,但社会学却很晚才产生,再具体一点来说,社会学其实是和现代社会一起产生的。问题来了,现代社会到底有什么特殊性,以至于必须出现一门学科来研究它呢?
其实,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无论朝代如何变更、技术如何发展,社会的变化都是非常微小的,甚至可以说,社会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人们的家庭生活、公共生活,几乎不受周遭变化的影响,婚丧嫁娶、出仕入仕,人们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直到“现代社会”来临,人们开始发现,自己身处的社会开始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个体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强调。工业革命与商业的发展塑造了个体欲望的无限伸张,政治与宗教变革确认了个体价值与权利的正当性,婚姻不再需要门当户对,政治也不再是上层人的特权。平等、自由,这些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带给每个人无限的可能性,个体的地位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如果说,在过去的社会里,每个家庭都可以不依靠别人,自给自足地活下去的话,那么现代社会,就是任何人离开彼此都活不下去的社会。现代社会像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最重要的是,你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
于是,一种叫做“紧张”的独属于现代人的普遍状态出现了。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被允诺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职场,个体又在不断感受着“内卷”带来的焦虑与疲惫。这种崭新的社会秩序,这种全面的、深刻的紧张,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体验。紧张的现代人如何面对旧秩序、又如何构建新社会,面对这个根本的“元问题”,社会学应运而生。
图 | 电影《三峡好人》剧照
03.社会学与你有关讲到这里,也许你还是会问:你所讲的这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这当然与你有关。因为你就是现代人,就身处在这样的秩序与紧张之中。你无法回避,也无法逃脱,社会学这门知识,就是帮助你直面自己现代人的身份,帮助你解释“紧张何来”,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你理解自身,安放自我。
在这门课里,我会重新解释平等与自由、劳动与财产、职业与分工,我会告诉你们,它们究竟怎么造就了现代人;此外,我还会重新解释政治与宗教,我会告诉你,纠缠不清的政治与宗教,到底怎样塑造了社会秩序,中国人的家庭与国家为什么能够“一体同构”。这,是我要带给你的社会学。不仅如此,作为现代人,你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那些紧张,都会在这门课程中找到答案。我会在第4讲中讨论“职业与分工”这个问题,来对“工作到底是不是只是为了挣钱”这一灵魂拷问作出回答;我还会在第8讲里,专门讨论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这个话题,让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社会是否还存在着“隐秘的角落”。这是这门课程的第一个有用之处,理解你的紧张从何而来,何以产生。
如果说解释“现代性紧张何以产生”是这门课程的第一个“用处”的话,那么下面要讲的社会学的第二个用处可能对你更为重要。在理解与解释你的紧张之后,社会学可以告诉你,如何与他人共存,与紧张共生。
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2003年非典那年我参加高考,社会学其实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而是被调剂的结果。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只知道这个学科它似乎没有“对口”的就业渠道。那时的我,还在担心自己学了一门“无用”的学问,而为未来的生计和人生前途紧张,甚至在大学第一年的生活里,满脑子想的,都是要不要转到一个所谓更为“热门”的专业去。
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我对社会学有了改观,我发现自己的很多“紧张”情绪都能够在社会学中找到答案,而我对社会学发生改观的契机就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精神》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这本书里,韦伯用“理性化”来概括现代社会的特征,他说,现代人把“理性”作为基础的思考与行为逻辑,强调个体行为的意义与合理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构造了现代社会秩序。理性带给现代社会的,当然有便捷、高效、有序;但同时,也在现代社会里造就了一个“理性的牢笼”。紧张,就是这个牢笼的代价。
图 | “铁笼中的马克斯·韦伯”
“理性”真的意味着“文明”吗?“现代”真的意味着“进步”吗?尽管韦伯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但是这门课、这本书却极大的改变了我。因为我发现社会学已经完全洞悉了我的日常生活,我因此才知道,原来我的紧张就是“现代性”的自然结果。那些耳熟能详的社会学家,看似有着不同的、甚至在大多数人看来晦涩的理论,但其实都在解释“生而为人、何以成群”这个问题,也都在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回应着我作为现代人的紧张。比如社会学家涂尔干就在用“社会团结”和“职业分工”的理论解释现代社会秩序;马克思就在用“阶级斗争”的方式应对现代社会的紧张;而韦伯则是用“个体行动”理论给我们提供与紧张共生的办法。
社会学就是这样,改变了我的人生。慢慢地,我不再为无限的未知而感到茫然,也渐渐放下了对“不确定性”的焦虑;我也不会再像一个莽撞的少年那样,不假思索地进行评判,而是静静地观察,理智地思考,同情地理解。社会学让我越来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紧张与焦虑,是现代人的“命运”,你不可能彻底“消灭”它们,但你要慢慢学会,安放这些紧张,并与它们相处,与它们共生。我一直不断学习这样一门“解释与化解紧张”的学问,也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安放着自己。
图 | 网上一项调查,很多网友表示会在周日晚上日常焦虑
04.社会学是一门温柔而具体的学问在社会学这个板块,我会对十五组“现代社会”的关键词进行解读,揭示构成现代性紧张的一系列元素,并具体讲解这些元素对于我们生活世界的意义所在。我将带给你的,不是深奥晦涩的社会学理论,而是社会学的思维和视野,是社会学观察、理解、分析我们的生活秩序的方法。我会带你用社会学的思维来看待我们周遭的“习以为常”,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理解那些伟大的社会学家的洞见。我希望的是,在这样一段社会学的旅程过后,你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面对紧张焦虑时的从容淡然,和面对复杂世界时的理智清明。
最后,向你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老师,从本科的南京大学,到博士的清华大学直至今天,一共17年的时间,我都一直与社会学捆绑在一起。它带给我的,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本身。
社会学是一门温柔的学问,它要求我们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世界,设身处地理解他者的生命世界。这个要求并不简单,因为这需要我们“暂时”地放下自己,去理解、观察和思考,如果你做到这点,这也会是你变得从容和温柔的开始。
社会学还是一门具体的学问,因为社会学观察和思考的,并不是那些抽象的大道理,而是我们生活里那些一件又一件小事情背后的逻辑。大道理人人都懂,但现代生活对人的考验,根本不在于你会讲多少抽象的大道理,而在于你如何妥帖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又一件小事情。只会讲大道理而不知小事情的人生状态,是抽象而苍白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是不是长得抽象,但我们可以决定是不是活得抽象。
社会学便是这样一门学问,具体而温柔,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安放我们的紧张。我主理的《人文通识100讲》社会学板块已经开始在喜马拉雅APP上线连载,欢迎和我一起,与社会学同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