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农历八月是赏桂月。诗人笔底的桂花,是风流仙气的广寒宫花。在我看来,桂花像是古代戏文里性情轰轰烈烈的大小姐,“满树齐开,不留余地”,有着香动全城,舍我其谁的气派。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2)

从明代起,桂花已风靡中国,历史上几大著名产区,分别是苏州、咸宁、成都、桂林,还有杭州。

桂花虽贵为传统十大名花,却是极好的园林树种,不难伺候,且经冬不凋。园林桂花原产自喜马拉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如今已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的桂花,其生长区域北抵黄河下游,南至两广及海南等地,是南方民众熟悉且喜爱的恩物。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3)

江南,尤其杭州对桂花有着特殊的情结,桂花被杭州誉为市花。上世纪八十年代,杭州市民一票一票推选桂花为市花,对它的喜爱不言自明。今时今日,桂花树遍布杭城,一到秋天,金粟满目,桂香弥漫,“满陇桂雨”也列入了“新西湖十景”。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4)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5)

桂花在杭州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灵隐寺有个烧火和尚,在中秋之夜忽然听见窗外有滴滴答答的雨声作响。他开门一看,只见月亮里落下无数像珍珠般的小颗粒,便拾了满满一兜。

第二天,和尚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师父,师父仔细一看便道:“这可能是月宫里吴刚砍桂树时震落的桂子。”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6)

于是,人们把这些芬芳的小颗粒种在寺前庙后的山坡上。第二年中秋节时,桂树不但长得又高又大,而且树上还开满了芬芳馥郁的桂花。和尚便把它们取名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

灵隐寺旁,现在还有一座月桂峰,据说便是当年月宫落下桂子的地方。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7)

天然的桂花树多丛生于岩岭之间,因此又名岩桂。木材“纹理如犀”,又名木樨。因花色不同而分为许多品种,白色花者称为“银桂”;黄色花者称为“金桂”;红色花者称为“丹桂”。桂花是栽种普遍的木本香花植物,“轻晓朔风,香来鼻观,真天芬仙馥也”。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8)

自古桂花即为月的代称。唐朝段成式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就是民间盛传的“吴刚斫桂”的故事。

古人也以兰桂腾芳比喻子孙昌盛显达,如同兰桂一齐散发芳香。《晋书·谢玄传》,说谢安淝水一战大胜,与谢石、谢玄等人同以功劳封爵,一门多人受此殊荣,国人譬之为“兰桂腾芳”。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9)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0)

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曾写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柳永在《望海潮》中也写到了杭州的桂花:“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历代文人对桂花格外偏爱,多加吟咏,赋予了它更多的人文意向。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1)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2)

中国人历来喜欢把花加入到饮食里。“凡食芳者,必鲜且洁”,以花入馔,以花入茶,吃的是菜,喝的是茶,也是风流雅致。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3)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4)

图片 | 浮云堂

古代的花卉食品始于先秦,《楚辞》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指的是以菊花为食。“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则是把蕙兰蒸制成食物,用于祭祀神灵。

秋日里,最迷人的两样风物,大概就是螃蟹与桂花了。就两只蟹脚,烫一壶桂花酿,闲翻书两页,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5)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6)

图片 | 日食记

在食物的王国里,桂花是平民的花,以桂花加工的食物,也是寻常百姓家唾手可得之物。南京传统小吃桂花糖芋苗、桂花酒酿元宵、上海人最爱的桂花糖藕、桂花熏鱼,杭州特产桂花龙井茶、苏州的桂花冬酿酒,还有江南秋冬时节街头热乎乎的桂花糖炒栗子……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7)

图片 | Honey-HMY

桂花用绵白糖溶成的糖浆腌渍,可变成桂花蜜。自制一罐存在冰箱里,在煮甜汤、做汤圆的时候加一勺,趁热喝下一口,香气塞满整个口腔。

人闲桂花落(人闲桂花落)(18)

香气,是一种奇妙的,带有想象力的治愈体。天然干花的香气有疏散、疏肝的作用。在湖北咸宁,酿桂花酒是秋天的传统,鲜桂花浸成桂花露,以白酒醅酿,入坛密封上两三年,便成佳酿。饮下这一口馥郁,倾时化作人心最踏实的抚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