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红色旅游讲解词(红色旅游正青春)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郭香玉)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艰苦奋斗路·绿色塞罕坝”线路,让游客可以全面感受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留坝红色旅游讲解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留坝红色旅游讲解词(红色旅游正青春)

留坝红色旅游讲解词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郭香玉)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艰苦奋斗路·绿色塞罕坝”线路,让游客可以全面感受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80%。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林木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

塞罕坝艰苦创业的精神着实是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在塞罕坝,有一些传奇故事,一棵树、尚海纪念林、夫妻望海楼,以及六女上坝等。只有真正了感受了这些故事,才让人懂得什么是塞罕坝精神。

一棵树的奇迹

了解塞罕坝,就要从一棵树开始。

在塞罕坝,笔者有幸看见了这棵树。这是一棵落叶松。然而,它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而是承载着无限希冀的树,由于它的出现,昔日的荒漠塞罕坝,已演变成了今日的百万亩林海。

从一棵树看见一片森林,这不是寓言,而是塞罕坝人书写的传奇。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

塞罕坝最低气温零下43.3℃;年平均气温零下1.3℃;年均零下20℃以下的低温天气达4个多月;年均无霜期52天;年均积雪期达7个月。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几乎使人难以生存。

1961年,10月的塞罕坝,寒风吼叫,大雪漫舞。想想“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刘琨,率队策马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坝上,为我国北方第一个机械林场选址。

荒漠无际、寸草难生的塞罕坝,让他心中疑惑万分,仰天长叹。他整整在荒原上考察了三天后,终于在康熙点将台的石崖下,发现了天然落叶松的残根。他默默抚摸着树干,无语泪先流,动情地说:“这棵松树少说有150多年,它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标本,证明塞罕坝上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

如今的塞罕坝,自然风光辽阔壮美,历史内涵深邃厚重,满蒙民俗浓郁独特,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已经成为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此外,森林物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

尚海纪念林

在塞罕坝,笔者看到这样一片林子,以人名命名,叫“尚海纪念林”。

林子里有一座墓碑,那是塞罕坝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的墓。墓碑不远处,竖着他一米多高的雕像,宁静、安祥,仿佛在深情地注视着林子里的一草一木。

1962年9月,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369名青年,怀着远大理想,一路北上,奔赴令这些年青人向往的塞罕坝。这此创业者来自全国18个省(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40人。

林场没有树苗,是从外地引进的。1962年,林场种植了1000亩树苗。到了秋天,发现成活率不足5%。1963年春,塞罕坝又种植1240亩树苗,此次成活率比上一年略高,但也不足8%。眼看着辛劳付诸东流,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受了挫。难道,塞罕坝不适合造林了?

“山上能自然生长松树,我不信机械造林不活!”党交给的任务,无论多么艰巨,王尚海都保证一定要完成好!身肩重任的王尚海、刘文仕、王福明、张启恩等人,深知这个任务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完成好,将来如此浩瀚的荒漠之地,威胁程度将是不言而喻的。

前两年的一度失利,让王尚海的团队潜心研究,决定自己育苗。他们决定把家从北京、承德、围场彻底地搬到塞罕坝,从原本舒适的楼房,搬到了坝上简陋的职工宿舍,带领林场职工,完完全全开启了荒漠造林生涯。

四月的塞罕坝,白天气温在通常在零度以下。每个人的雨衣外面都溅满了泥浆,冻成了冰甲,走起路来,咣咣直响。晚上就睡在提前挖好的地窖里,被窝里冰冷似铁。

王尚海因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劳作,落下了身体疾病,1989年12月24日,突发心肌梗塞,匆匆离开了人世。离世前,他的愿望是把骨灰撒在塞罕坝。“马蹄坑”是他造林最初的希望,所以,他想要守着这片林子,亲眼看着这里一棵棵树木茁壮成长,为塞罕坝、为京城挡风护沙。

时过境迁,纪念林中一棵棵松树已长大,浇筑着用奉献精神铸就的绿色丰碑。

夫妻“望海楼”

在塞罕坝阴河林场,有一座小楼房,是用来望火情的,名叫夫妻“望海楼”,只有夫妻二人看守。其实,它最初名为“望火楼”,一是因森林忌火;二是远远望去,仿若一片林海。鉴于此,遂改名“望海楼”。

这座“望海楼”的职工,丈夫叫刘军,妻子叫祁淑艳。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每隔15分钟,用望远镜观望周边火情,在记录本上记下情况,比如天气、风力、是否有火情等。一旦有情况,就马上想法设法通知总部。

塞罕坝森林大多为人工针叶林,林下、路边蒿草茂密,可燃物载量十分丰厚,且塞罕坝气候干燥,物干风大,属高火险区,加之森林集中连片分布,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守望,成了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警报系统。

瞭望房舍的每一次面貌更换,都是时代的象征。现在的“望海楼”,已是第四次改建了,从最初的瞭望房舍马架子到第二代砖房、第三代二层阁楼、再到如今五层小阁楼,这就是时代发展变化的缩影。

十余年的坚守,他们就是这样天天望着天、看着树,还有所面对的孤寂和无助。跟这片林子打交道,天天望着、数着,哪棵树又长高了,哪片林长势如何,他们都了如指掌。

风霜雪雨、天寒地冻、酷暑难耐。夫妻二人,一心想着看护林子,把林子当生命一样待。

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着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泽被着京津,造福着地方,被誉为“华北的绿宝石”。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无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年均大风日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年均降水量由不足410mm增加到460mm。

55年过去了,塞罕坝已不再是当年的极寒荒漠之地,而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林场内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其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7年6月30日,塞罕坝机械林场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建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演绎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铸就了林业建设史上的绿色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带动下,承德市造林绿化工作加速推进。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34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57.67%。

张北德胜新村,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正打造成为环境优美、产业蓬勃、百姓富足的田园综合体,游客畅游其间,村民乐享生活,过去的乡怨正在变成现在的乡愁。2017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最美特色小镇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隆化县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首都的天然绿色屏障。这里山高、水清、峰险、石奇、景色独特,春夏秋冬、姿彩万千,各有不同,专家称这里是“京畿绿色之肺、塞外绿洲氧吧”。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坝上地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这里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与塞罕坝森林公园同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五花草甸是迄今为止河北省保存最完好、植被覆盖率最高、最具观赏性的天然草甸。历史上,这里是辽、金、元、清等历代帝王游幸避暑的圣地;今天,更有“京西第一草甸”“坝上最美花海”之称。

“艰苦奋斗路·绿色塞罕坝”线路,游览于此,感受着塞罕坝人所经历的一生,感受着他们把荒漠变成绿洲的勇气和执着。塞罕坝人、塞罕坝的树,都是顽强的。站在这片塞罕坝林子里, 听着塞罕坝的故事,会让我们心中不自觉的滋生出一股奋进的力量。(郭香玉)

来源: 新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