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真实的一首诗(李白第一次看到广阔平原的惊喜之情全在这首诗里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⑴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⑵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⑶流。

月下飞天镜⑷,云生结海楼⑸。

仍怜⑹故乡水⑺,万里送行舟。

李白最真实的一首诗(李白第一次看到广阔平原的惊喜之情全在这首诗里渡荆门送别)(1)

注释

⑴荆门: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从楚国:到楚地去。楚国,指湖北一带。

⑶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与上文“平野”同意。

⑷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

⑸云生结海楼:白云涌起结成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

简析

青年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这首诗。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表现了倜傥不群的个性。

首联叙事,紧扣题目写送别之地和此行目的。颔联写舟行江上所见近景。“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颈联写所见远景,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感受独特,想象新奇,色彩斑斓,意境瑰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尾联化宾为主,含蓄抒发对渐行渐远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诗薮》:“‘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

最豪放名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秦安县陇城),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幼年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李白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20岁时只身出川,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10年后,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为玄宗所赏识,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在京仅三年就被赐金放还,继续飘荡四方。安史之乱的第二年(756),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兵败之后,受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其诗作结构跌宕开阔,寓含世事万变,雄奇飘逸,恣肆豪放,善于借助夸张手法描绘充满神异色彩的理想世界,具有独特魅力。杜甫盛赞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30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