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

在b站看《风犬》当然要开弹幕。

上周,《风犬少年的天空》(以下简称《风犬》)迎来了大结局。这部没有流量明星,也不算知名IP的网剧, 起初最值得关注的是它的“出身背景”。

《风犬》是B站投资出品的第一部影视剧。严格来说,是在B站以5.13亿港元战略投资欢喜传媒之后,跟着欢喜传媒“陪嫁”过来的。虽然,B站并没有参与《风犬》的制作,但二者有着相同的气质内核,中二、热血和沙雕时常无缝衔接。

在《风犬》中,有时候为了戏剧效果,导演会打破第四面墙,跳脱出现实逻辑,最后一集的结尾就是一段超现实的回忆杀。彭昱畅扮演的老狗一路狂奔,而本剧几乎所有出现过的角色也在他奔跑的途中一一亮相,甚至包括已经去世的人物:父亲涂夫(黄觉 饰)和朋友刘闻钦(周游 饰)。当狗哥跑进校园时,他的内心独白作为画外音响起,而当他终于跑上学校的天台,站到他喜欢的女孩——女主角安然(张婧仪 饰)面前时,安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的旁白我都听到了。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1)

安然。

近些年来,国产剧在青春片领域仿佛突然开了窍,走出了“青春伤痛文学”,也走出了“艾利斯顿商学院”,回归到普通人的家庭和校园,观众能从中看到自己和年少时光里出没过的人,《风犬》尤其如此。尽管时常有无厘头或者夸张的喜剧桥段出现,但却不会让观众觉得悬浮或失真。

重庆的烟火气

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因为《风犬》始终弥漫着一股市井烟火气。本剧的故事发生重庆。关于这座城市一切标志性的元素:上坡下坎的地形、区分贫富的上下半城、火锅、小面和椒盐普通话······在《风犬》之中都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板而已,而是真正融入了这部剧的骨血,成为了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重要因素。

例如,剧中几位主角,生长在下半城的“大兴村四兄弟”在学校之外都讲重庆话,在学校内彼此讲椒盐普通话。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2)

“大兴村四兄弟”,:(从左至右)娇娇、老狗、咪咪、嘴哥。

而以转校生身份亮相的安然、马田,剧中没有清晰交代过他们过去的背景,但从他们不能吃辣、不说重庆话等细节可以推测,他们可能不光是这个学校的外来者,也是这座城市的外来者。他们生活在上半城,家境优渥。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3)

马田(左)和安然。

当狗哥等人和安然、马田在一起时,他们会尽量说普通话,而当马田和安然也会不时冒出两句发音蹩脚的重庆话时,除了喜感,观众还能感受到几个年轻人日渐坚固的友情和萌芽的爱情。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4)

之所以能够利用这些细节塑造人物,是因为总导演张一白和编剧里则林都在重庆长大,两人还是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的校友,这所高中也正是剧中“解放碑中学”的原型。

除了张一白,《风犬》还有另外两位导演——韩琰和李炳强,他们分别拍摄了该剧夏天和冬天的部分。尽管由三位导演共同完成,但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不会感受到风格的割裂。韩琰认为,之所以能实现风格统一,除了剧本自带的强烈风格以外,张一白对于整体风格的把控、演员出色的表演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弹幕的“火锅”体验

《风犬》就像一锅重庆火锅,锅底鲜香麻辣,足够霸道、但还能吃得出不同食材的口感和味道,不管是不同的导演,还是多种风格元素,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融入其中。

一条脑洞清奇的弹幕可以让原本就颇具喜感的段落好笑程度翻倍。比如,即将跑到终点线的咪咪听到苦追多年的女同学终于答应毕业后做他的女朋友,咪咪兴奋地高高跳起,四肢在空中扭成奇异的形状。这段戏韩琰在后期剪辑时看过太多遍,已经麻木了,但这时,他看到一条弹幕飞过:“《釜山行3》没有你我不看。”韩琰瞬间被逗乐了,为了能给这条弹幕点赞,他还专门去答了题。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5)

韩琰导演点赞的弹幕。

从弹幕也可以直观地看出用户们对于《风犬》的认可,各校贺电、表白许愿······B站弹幕能给出的高规格礼遇,《风犬》一样不落。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6)

张一白发微博称:“什么十万人同时在线,什么几百万弹幕,于我那都只是数字而已。只有到大结局时看到满屏各

作为一名行业观察者,在看剧的同时,我也在通过弹幕看那些看剧的人——看现在的年轻人如何评判剧中几段“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看很多观众压根认不出客串的张一白和宁浩,也识别不出直白的《疯狂的石头》的梗,看大家留言说我一定要考上XX大学······看到最后,都是时代的眼泪。

上周,观众等了整整十六集的告白终于被老狗声嘶力竭地喊了出来,他还放言“如果编剧这季不让我们在一起,我就让他一直写一直写!”而他喊出的每句话,都用泼墨式的大字显示在画面里,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导演帮把狗哥的表白打在了公屏上。当然,这些画面上早已被“舒服了”、“完结撒花”高密度地覆盖了。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7)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

全现在和导演韩琰的对话,就从大结局开始,围绕着《风犬》的创作、和张一白导演合作的体验,以及B站这一独特的平台。

以下是全现在对韩琰的专访节选:

有张一白导演在,《风犬》的风格不会有割裂

全现在:看完大结局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主角对导演、编剧喊话同时出字幕形式是如何确定的?

韩琰:是一白导演想出来的。剧本出来以后,一白导演就已经想象出这个画面了,当他描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被感染,觉得很牛了。因为角色突然间跳出来,以一个客观的角度面对观众讲话是本剧的一个风格,最后用这样的方式去结束也是很统一的。

全现在:《风犬》由张一白、你和李炳强三位导演共同完成,三位的合作方式是什么?你侧重在哪个部分?如何让风格保持统一?

韩琰:我们是分冬、夏两个时间段拍的,我主要负责夏天的部分。首先,我觉得剧本自带的风格体系已经非常明确和强烈了,演员表演方式也在拍摄过程中逐渐成型,我们都找到了剧本里适合的语境。当然在拍之前我也看了很多李炳强导演拍的片段和素材。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张一白导演的把控。他会把控所有的东西,也会事无巨细地关心我们每一个地方的创作,有他在我不担心我们有风格割裂的问题。

全现在:这是你跟张导第一次合作吗?有什么感受?

韩琰:第一次。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在讲戏的时候对于人物情感的处理,该怎么去把握演员的表演节奏,比如在拍最后一集安然得知刘闻钦死讯的那场哭戏,演员情绪很饱满,她转过身去的时候虽然走得很远镜头已经拍不到了但她还在哭。张导就让大家拎着机器追上去,所以几十个人就这么扛着机器和灯去追,拍下了现在呈现出的特别动人的一幕。

全现在:张导第一部作品就是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后来他一直在拍电影。这次重回剧集领域,有没有跟团队表达过他希望达成什么结果?

韩琰:有聊过,当然是希望做一部跟他以前做的不一样,也跟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青春剧不一样的东西。

全现在:你觉得《风犬》不一样在哪里,为了“不一样”,团队做了哪些工作?

韩琰:我觉得我好像很少在一部青春剧里看到那么真实的场景,真实的职业和这么有生命力的人物。比如美术一开始搭的老狗的家,其实质感非常好,我们看了都觉得还不错,但是张导到了现场以后就提了一个要求:把屋子再切掉一半。摄影团队说这样拍摄空间会变小,但张导非常清楚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知道如果这个“家”大了,就不是老狗和他父亲这个阶层的人物应该住的空间。我觉得在张导在这些地方的把控让这部剧真实的质感是可以被触摸到的。而能被触摸到的生活质感,就已经是很“不一样”了。

全现在:正好有这一机会,我来验证一个观众们的猜测。有次安然来给做饭时,刚好刘闻钦在,他看到了安然。但大家都很好奇,安然是不是也看到了刘闻钦?他们俩是否通过墙壁上的镜子对视了?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8)

观众非常好奇两人有没有对视。

韩琰:剧本里安然并没有看到刘闻钦,但是在拍的时候我们觉得如果有一个不同的东西在呢?我记得我跟张婧仪说,假如你觉得那个人是钦哥你会怎么表现?当时也没有想好到底要用哪种,但我觉得可以留两条不同情绪的片段,剪辑的时候再决定,我们希望可以让观众有一些遐想。但是我觉得可以不要破梗,让安然和刘闻钦到底有没有看到彼此成为永远的一个谜,这样更好。

全现在:之前在张一白导演的一篇采访中,他说这部剧是对他“青春剧美学的颠覆”。在合作之前,你觉得张导的“青春剧美学”是什么?这次合作之后,你觉得他在哪些方面被颠覆了?

韩琰:张导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我们在上学的时候也是每天都要追的。那个时候国内基本上没有看到过青春题材的偶像剧。在我看来张导所谓的颠覆首先还是从刚才所说的角度,他做了一部具有烟火气的青春片。《将爱》的故事在上海,但我们在山城重庆,这两个地域与生俱来的气质完全不一样,上海可能偏小资、浪漫,但重庆有一种烟火气,高楼林立和人间烟火近在咫尺,冲突又融合。

另外剧里很多非常无厘头的、放肆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戏剧桥段都是我们想追求的。因为我觉得青春是没有原则的,也是没有规矩的,就应该是放肆的。我觉得张导做了一部非常极致同时又非常具有市井气的青春剧,它讨论了很多社会性的话题、包括阶级、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自我身份的认同······这些都是过去的青春剧里很少讨论的。所以我觉得他在美学、社会话题和思想深度上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全现在:你提到对于阶级的讨论,现在很多影视剧里的爱情故事要么直接架空一个背景,不涉及阶级,要么主角处于同一个阶级,比如都是贵族、都是神仙,也不会面对这个问题。

韩琰:对,其实阶级和贫富(差异)是从出生的第一刻开始就存在且伴随着每个人。只不过好像在生活中探讨这个话题容易触动自尊,所以很多青春剧不会关注这些。那些剧的架空感会让人觉得那个世界虽然不存在,但是每个却都向往在那个世界里遇到一个高富帅。

我觉得《风犬》好的地方在于我们也有这样的(高富帅)人物,比如说马田,但是他很真实。他不仅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一个真实的17岁的少年,自负、中二、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显得这个人物很有趣很生动,而他那些所谓“高富帅”的行为也变得特别的可爱。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9)

“高富帅”马田和小面面馆老板的女儿娇娇,很多网友非常喜欢这对“甜椒CP“。

全现在:刚刚我们提到《风犬》既有烟火气、有现实议题,同时还有无厘头的部分。团队如何把控跳脱和现实的平衡?

韩琰:演员的表演是一方面,我觉得这几个演员有点过于优秀了,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你刚才的问题。他们可以在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内完成由悲转喜的情绪转化,这在我的拍摄经验里算是第一次。比如有一场戏是老狗的父亲去世,他的几个朋友在门外面哭着看他,又想进去劝他。那场戏本身很伤感,但是他们几个的表演又带着一种喜感。我觉得他们的表演承载了这部剧扎实的部分,让你能够进入到那个世界,愿意去相信那些事。

至于如何平衡风格,首先我并不觉得这两种风格是完全矛盾的。周星驰的很多电影也是既有烟火气,又很无厘头。现实中也是一样,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很跳脱的,而且越是接近市井,越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人,《风犬》只是把他们提了出来。以娇娇为例,有人觉得她行为夸张,但弹幕也有很多人说“我们重庆女孩就是这样”,所以我觉得这两种风格本身就没有违和感。

在B站看《风犬》当然要开弹幕

全现在:B站平台的用户总体比较年轻,对于这些年轻用户的评价你怎么看?有哪些出乎意料的地方?

韩琰:我觉得基本上我们所希望传达的泪点、笑点和一些有争议的点,观众都接收到了,而且他们的评论跟我们在拍摄剪辑的时候所想的很多东西是类似的。但某些点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或者是拍摄的时候没有感受到的,比如我看b站上还有人剪了李大军(保安)和潘主任(教务主任)的CP视频,非常有趣。

全现在:平常有在b站上看视频,或者开弹幕看视频的习惯吗?

韩琰:有。在B站看视频肯定是会开(弹幕)的。

全现在:一般会看些什么?

韩琰:我会看一些up主剪辑的视频,比如群像视频,或者CP向的比如林黛玉和伏地魔之类的。有很多视频我在别的平台刷到后,会回到b站找一找。

全现在:B站弹幕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此处本来是一个泪点,结果某条弹幕出现后,可能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笑点。

韩琰:对,很多次片尾本来很伤感,但是弹幕全是“别开窗”。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说明观众很喜欢这个剧,不希望它结束,包括大家刷屏的“吾辈楷模”,我觉得都特别的好玩。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10)

《风犬》的片尾曲由周迅和陈坤演唱,歌词的第一句是周迅的“打开窗”,所以每到片尾,观众都会刷跟“别开窗

全现在:类似这种本来严肃的场景被消解掉的情况,作为创作者,会觉得这是对作品的一种破坏吗?

韩琰:不会。我觉得大家喜欢这部作品才会去发这些好玩的弹幕,如果观众对于你的作品没有情感,也不会真情实感地去调侃或者玩剧里的梗。

全现在:如果要向一个从来没有看过《风犬》的用户推荐这部剧,你最推荐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开弹幕还是不开弹幕?

韩琰:当然要开弹幕,在b站上看《风犬》不开弹幕一定会少了很多乐趣。而且有些弹幕本身也挺有意思的,有一些我们没表的剧情,弹幕还会帮忙脑补,甚至神展开,我觉得(剧和弹幕)是相互的一个东西,而且B站弹幕还是很和平很有教养的。

“我们值得更好的评分”

全现在:有没有关注这部剧的在豆瓣上的评分?大家对《风犬》的评价最开始有些两级分化,播出几集后,豆瓣评分从7.1涨到7.9(截止发稿日已达8.0分)。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这个情况创作团队之前想到过吗?

韩琰:可能观众对这个剧风格期待是应该深沉一点,而我们人物一上来出场是比较欢脱的,有些观众一下子进入不了那个语境,于是对它产生了排斥。播出后也有在想是不是一开始给的太猛了?但此刻我依然觉得,在创作上一开始就应该明确的呈现出我们的风格,这才是《风犬》的特色。

后来我看评论发现有很多观众其实并没有完整的看完一集,甚至只看了前5分钟就来评分了,我个人觉得这种评价并不客观。我希望所有看剧的人,不管看《风犬》还是看任何一部作品,可以摒弃偏见,摒弃固有的执念。我看到很多评论说“这个不是我的青春,我觉得不好。”这种说法很可笑,可能你的青春不是这样,但为什么别人的青春不能是这样?我自己的青春也跟《风犬》不一样,但是我非常理解剧里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能因为我的青春不是这样的,就去否定这部作品。

这么说可能有点自吹自擂了,但我觉得无论从主创的用心,还有大家所追求的质感,我不觉得《风犬》应该是现在这个分数,它应该更高,而且它值得。

全现在:第15集播出后,#刘闻钦下线 这一话题当晚就上了热搜。很多观众对这个情节非常不满意。你有没有看这些讨论?团队之前想过观众反应会这么强烈吗?

韩琰:首先我觉得这说明我们塑造人物很成功,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人物在临近结尾的时候死掉。从创作来说,我看剧本的时候并没有像大家一样反映这么激烈,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经典的剧作方式,我们只是没有去讨好观众,但不代表这个处理是错的。

全现在:关于这一情节的讨论里,有没有哪些内容是你之前完全没想过的?

韩琰:我发现(因为这个情节)很多观众打一星,我也问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告诉我,因为刘闻钦更像大部分人真实的人生,可能没有多幸运,可能很贫穷。所以他们更能带入这个角色,希望刘闻钦能有一个平稳、安定的,哪怕没有很幸福但是简单平淡的生活。结果还是突然间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可能有一点接受不了。这是我个人在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风犬少年的天空)(11)

刘闻钦和安然。

我觉得刘闻钦承载着的是青春的一种无奈,你觉得你可以牢牢地抓住很多东西,你觉得生命在一点点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总还是会有一些突然的变化让你措手不及。青春就是随时都伴随着告别,但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告别与分手中成长的,刘闻钦的死就像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成人礼。我们着重的点并不是这个角色的离开,而是他离开后所带来的与青春挥手告别。当你看完16集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风犬》的落点是温暖的,也是治愈的。它起码教会我了一点:“我们告别那些我们爱的人,就更应该珍惜那些剩下的我们爱的人。”毕竟就像剧中最后那句slogan说的一样——我们都是因爱而生的。

————————

请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全现在”,朋友圈的世界也会不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