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

前不久,我的一位大学同学Helen约我出来聊天,她曾是我们一圈同学中的学霸,如今也在为孩子的教育苦恼。

她家老大在民办双语学校,老二在公立学校。疫情 国际关系不明朗的时候,她动摇了送老大出国的决心,想把他从民办双语学校转回体制内;

但现在“双减”,学科类培训大大收缩,她又动摇了想让老二在公立读完小学的心思,在考虑是不是要把没地方“鸡”英语、找不到课外活动、在公立学校成为“小透明”的老二,转去民办双语学校。

“形势不断变化,我们到底应该读公办还是民办?”Helen纠结极了。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

不仅是Helen,疫情 双减下教育的变化也让很多家长产生了相似的焦虑,不知该如何选择。

我把Helen的故事告诉了一位在择校上颇有见地的妈妈,她一针见血地告诉我,每个家长的诉求不同,每个学生的特点也不同,从课程上来看,公办民办学校都是9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但如果这位妈妈的理念不是以短期的分数为导向,而是希望能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开拓国际视野,而且在意师生比以及孩子能不能被关注到,那么可能国际化学校更适合她和孩子。

为了帮助Helen和像她一样的妈妈们做出适合的选择,我采访了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妈妈和学生: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2)

Andrew妈妈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民办学校,经历了体制内民办学校和民办双语学校,也经历了双语学校从以国际课程为主,转变到了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为主,如今孩子10年级,是坚定的国际化教育的支持者;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3)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4)

Elaina

学生,在公立学校读到小学毕业,6年级转入双语学校,目前10年级。

这两个学生目前都在上海市民办德闳学校。在经历了在民办体系就读的10年以及5年后,他们纠结、经历、选择的过程,或许能帮到Helen和其他妈妈们。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5)

△上海市民办德闳学校

#01

两个家庭的转轨史

Andrew从小一直在民办体系就读,辗转了三所不同风格的民办学校。

1年级时,他就读的是一所偏体制内民办学校,因为2年级外出拍戏耽误了学习,妈妈怕他跟不上学校紧张的学习节奏,所以把他转到了一所偏体制外的双语学校。

当时这所知名的双语学校才刚创校,采用的是美国加州的教材,英语课程含量较大,偏美式教学的风格,相对比较宽松。可是到了4、5年级,妈妈却感到学校变得越来越“鸡血”。

“孩子经常回来和我说,英文课程难度和学习量都有点大,老师好像在‘填鸭’,让他感到学习很枯燥,压力很大。这和我原来想象得不一样。既然已经选择了双语学校,我希望孩子至少觉得学习是有乐趣的。可能确实有不少家长喜欢‘鸡血’,孩子也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但不太适合我家孩子。”

所以小升初,Andrew决定离开这所很多上海家庭趋之若鹜的学校,转而寻找更合适的地方。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6)

△课堂上的Andrew

当时还有一段小插曲是,Andrew妈妈一度考虑让孩子出国读初中,但在澳洲考察了一圈后,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看到那里有孩子被孤立、排挤,那么小的孩子出去确实会有很大的文化冲击和不适应;另外在澳洲的华人家庭只会更‘鸡’,补课从中文到各种才艺,一样不会少,如果是这样,反而国内的资源更多。”

从澳洲回来后,Andrew妈妈更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其一,要让孩子在中国读完中学再出去,未来孩子想留在国外ok的,但我们的根肯定是在中国,希望他能学好专业本领和技能,回到国内服务,所以中英文双语哪个都不能偏废;其二,不纠结于短期的成绩,而更看重孩子长远的发展。还是那句老话,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有了这么多对学校、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最终Andrew妈妈找到了孩子的第三所学校上海德闳,并一直待到现在。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7)

△Andrew在九年级家代会上介绍学生会信息

和Andrew一样成为德闳学生的,还有Elaina。如果说Andrew从小就在民办体系学习、很早就坚定想要出国,Elaina就是“半路出道”的转轨者。

在长宁区的一所公立学校,Elaina其实如鱼得水,哪怕国内路线一直走下去,也是极好的。但妈妈更希望她能全面发展,“不想把最美好的时光浪费在刷题上”。

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让Elaina和很多公立转民办的学生一样,在6年级,转入了上海德闳。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8)

△课堂上的Elaina

从2017年创校至今,上海德闳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在上海家长中的口碑一直很好。我曾经和多位德闳的家长聊天,大家都认为德闳的教育超出他们的期待。

大家看中德闳的地方,除了宽敞的校园和丰富的硬件设施,及其结合了400年德威全人教育的精髓、中国国家课程的精华和探究式、技能培养为基础的双语课程体系,还有学校从上到下对于学生的真正尊重。

不只一个家长告诉我,最后决定来德闳是孩子自己选的,因为在入学时,德闳的老师是他们的几所候选学校中,最为亲切、最没有架子的。从这么一个小细节,折射出学校到底是傲慢的,还是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的。显而易见,德闳拿到了高分。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9)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0)

△上海德闳的课堂

#02

一堂充满细节的学术课

在聊到学校的就读体验时,Andrew妈妈和Elaina不约而同都对德闳的学术课程赞不绝口。

Elaina讲到每门课都热情满满。“英语课上,我们读各种不同风格的诗作,研究不同文学作品如何折射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如启蒙运动时期重视理性和逻辑的价值观,还通过电影如《银翼杀手》等,深入探究社会问题。

在我眼里,语文老师一直是一个有趣的角色,他教了我们很多学习方法论。音乐老师很幽默,同时知识和技术都很硬核,会教我们做各种稀奇古怪的音乐片段,比如怎么给鬼片配乐……”

德闳课程的魅力不止如此。

我专门花了一整天,旁听了德闳独特的“全球视野”课,中英文课和数学课,看看双语学校的课程究竟是怎样的?也试图找到德闳学生学术出众的秘诀。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1)

这是一节7年级的全球视野课(Global Perspective),授课者是上海德闳的中学部校长Ryan Miles,在英国、韩国等地有着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

几乎是一开始上课,我就被Mr. Miles的课堂深深吸引住,这哪儿是中学课堂,说它是大学水准的课程也毫不为过。

这节课讲的是工业革命时代的童工问题,是一个看似离学生有些遥远的话题,Mr. Miles用3个视频和4个引导性的问题串起了两堂一共80分钟的课,这几个问题分别是:

  • 看到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
  • 当时的生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 为什么要使用童工?
  • 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到童工?

每看完一个视频,学生都会回答相应的问题。我注意到这节课细节爆棚:

其一,老师的问题都是开放式的,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发挥。每问一个问题,Mr. Miles都会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圆形的思维导图,围绕这个图,学生们可以在周围写下自己想讲述的点,在表达时就会非常有逻辑结构,也不会无话可说。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2)

其二,在学生回答问题时,Mr. Miles会在黑板上写下新鲜的词汇,构成Literacy Wall(词汇墙),“我会鼓励学生们使用从未用过的词,这样他们的词汇量就逐渐积累起来了。”

其三,回答某些问题时,Mr. Miles会留出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写一段话,“这是让他们锻炼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作的能力。这些作业我都会收上来仔细批改。”

就在我旁听的这堂课上,学生们写了两段内容,每段约有100多字,我读了一些文本,真的不错,有的学生还现学现卖,把刚学到的词汇就用上了。

其四,Mr. Miles对做笔记的要求特别高,让同学们把引导性的问题、思维导图、Literarcy Wall和作文等内容,都要完完整整地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有时候我还会教他们用不同颜色来标注不同的内容,帮助他们迅速查找所需的信息。这也是未来IB学习的一项技能,我希望能从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3)

其五,虽然讲的是工业革命时代的童工现象,但Mr. Miles会把它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这节课的高潮,是对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将童工问题与现实的新冠疫情结合。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这是我都不知道的角度,而在视频和学生们的讨论中,我了解了原来因为新冠在一些国家,成人得病,孩子不得不出去工作维持生计;在印度,很多孩子因此辍学……

“加入现实的内容,会让学生觉得这件事是和自己有关联的,也是在教他们如何用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是高阶的思考技能。”

这是信息量太大的一节课,对听说读写的语言练习,完全融入课堂中,既有关于历史、人文、社会等领域丰富的知识量,非常开眼界,也有各种思维、技能、习惯的培养。我特别喜欢Miles老师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和很多孩子的命运,这些孩子不像你们,能坐在课堂读书,就好像在一个泡泡中。”

“我说这段的意思是,希望学生们意识到,自己能有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运,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长大后,他们可以做更多事情,来解决我们提到的挑战,像是疾病、气候变化、人口问题等等。”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4)

接下来我还旁听了6、7年级的语文、数学及英文课,每门课都十分有亮点。

比如语文课上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皇帝的新装”,老师采用了很多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为什么皇帝那么容易受骗上当?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小孩来道出真相?为什么小孩不在中间说出真相,而要在最后说?这些人物到底是哪几类人的缩影?讽刺了什么?安徒生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既有关于内容、情节的思考,也有对人性的探讨。

数学课,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每个孩子都会在适合自己节奏的小组上课,基础一般的学生能更扎实地理解概念,打好基础;程度较好的学生,会有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内容,让教学更为个性化。”数学老师Mia告诉我。

而英文课,这一单元的学习成果是用戏剧等形式展示。我进入课堂时,6年级学生正在彩排戏剧《Coraline》,完全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5)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6)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7)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8)

“学生要精读原著,改编成剧本;要背台词,理解人物的状态;要团队合作和沟通来排练;还要自己准备服装、道具、音乐、灯光等。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孩子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不怕失败的精神。”6年级英语老师Catherine表示。

这么一天下来,仅仅是听课,我都觉得强度很大,更不要说学生们还要各种动脑动手动嘴。

而从这些课中,我也看到了德闳老师对于每节课的精心准备,以及学生扎实学术的秘诀。难怪Andrew妈妈会说,把学习交给德闳很放心。

这样的学习方式带给学生们最直观的结果是,“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而这样的兴趣会逐渐形成自驱力。”Andrew妈妈说。

#03

潜移默化中“一夜长大”的孩子们

“后劲很足”,Andrew妈妈这样形容进入高中的儿子。

经历了在德闳的5年,Andrew像是突然开了窍,在学习和对自己的人生都非常有自驱力。妈妈甚至开玩笑说,孩子“卷”起来了,只不过“卷”的方向是对自己使劲,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比如他最近迷上了后期制作,会自己上网自学视频剪辑和动画制作,还会找到在国外读视觉艺术的堂姐,连线请教问题。前不久,他和Elaina一起,为中学部的中国文化主题活动‘风雅宋’做了一支MV《玉楼春》,两人从写歌、唱歌、剪片到后期上传,都是自己完成。”

这不是Andrew一个人的情况,妈妈说,她和班上很多家长聊,大家都觉得孩子们进入高中后好像“一夜长大”,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开始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未来可能的专业方向做准备。

“喜欢经济的学生,会在网上自己找经济类网课;喜欢戏剧的同学,会自己写一出两万字的‘民国戏’,组织同学们进行戏剧表演……”

Elaina也是如此,在和德闳的升学指导沟通后,确定了自己想要走心理学和音乐双专业的道路,于是自己会主动去上心理学相关课程,读相关的书籍;会自己写歌、编曲,发在网易云音乐上;她还组建了一支自己的乐队,组织排练、团队管理、活动报名,都要一手抓,还和队员们参加各种演出……

这不免让我好奇,到底这样强大的驱动力来自何处?Andrew妈妈分析,除了对学习本身保持浓厚的兴趣外,一可能是来自于足够多的选择和尝试,二来自于学校引导、培养学生自驱力的氛围。

近百启迪课程

在德闳中学部,有近百门学术类、体育类、创意类的启迪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很多课程光听名字就非常吸引人,像是标签橄榄球、人工智能、现场乐队等。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19)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20)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21)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22)

△滑动看上海德闳的启迪课

Andrew和Elaina都尝试了很多,比如Elaina喜欢声乐、吉他、钢琴、古筝等各种音乐课程,也喜欢羽毛球等体育课;Andrew喜欢美术、戏剧、音乐等。两人都参与了德威德闳举办的各种活动。

比如Andrew连续两年参加了在新加坡和北京举行的德威的“莎士比亚戏剧节”,Elaina也远赴伦敦参加德威奥林匹亚运动会。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23)

△舞台上的Elaina

学校支持的氛围

学生自己有动力,学校则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妈妈说,Andrew当时主动跑去和学校申请,问能否开设剪辑类相关课程。

学校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鼓励Andrew自己创建兴趣小组,组织一些同样喜欢后期制作的学生共同学习、交流;

另一个是可以进入学校的宣传部做实习生,帮助制作视频。初三那年,Andrew给学校启迪课程做的视频,还上了公众号,让Andrew喜出望外。

“从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学校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和宽松的氛围,让他可以敢于去和学校沟通,也有空间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学校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Andrew妈妈感慨。

妈妈整理错题本孩子考上北大(上海妈妈为逃避鸡血换了3所学校)(24)

△制作后期的Andrew和Elaina

家长也需要成长

孩子在不断成长,Andrew妈妈说,这个过程中她也在认知升级、更新迭代。德闳不仅是孩子的学校,也是她的。

“时代变化太快,家长也会迷茫和纠结,比如此前民办学校转型到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为主,不要说学生,家长也会迷茫应该怎么学习?时间如何分配?又比如这一代家长都是从公立学校一路上来的,对国际课程都不了解,应该如何做好选择?……

学校会经常举办和家长举办座谈会、IB工作坊、青春期课程等,效果非常好。对家长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经历了民办学校的10年,Andrew妈妈说,她越来越觉得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在发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不好,它是一个不断自我肯定、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一个向上的方向,我就很满意了。Andrew进到德闳后,经历了学习还不错——到迷茫、波折——再到找到动力往上走,现在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哪些方面擅长或是缺失的,也越来越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目标。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