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


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1)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大意: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2)

一、这一章的核心思想就是‘老子’对柔弱的赞美;柔弱包含很多意思,像迂回、低调、阴柔、谦虚等等;其实“柔强”就是“无和有”的衍化;这里很多人认为老子这样赞美“柔弱”,说明柔弱胜过刚强,这样理解有点片面,老子从之前的“有无”理论可以看出他想说柔弱和刚强其实都很重要,只是表面上刚强胜过柔弱,众人都忽视柔弱,甚至抛弃柔弱,这样就违背了天道阴阳之法。

所以他就想说柔弱不比刚强差,柔弱很多地方有可取之处,甚至超越刚强。就比如说男女,雌雄、明暗、长短等,谁能说女的、雌的、暗的、短的等就一定不好?一样的道理;而且老子整本《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不争之道,所以柔弱也符合主题思想。

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3)

二、老子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是告诉我们要学会返还到柔和的状态,而不要追求刚强。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也说过"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现在七十六章又说;还有非常出名的“上善若水”等都是柔弱;所有这些论述,若再深入内里悟察,可知"柔弱"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道的本性,是天道的表现,是自然的真相,当然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人体生命力旺盛的特征是柔和,生命力衰竭、趋向死亡的特征是刚硬。人的一生最柔软的时候是婴儿时期,也是生命力最强的时候,老子主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就是这个道理。身体一旦生病了,比如中医按摩推拿时,按下去身体哪里硬就是哪里出了问题;老了以后,整个身体会变硬,骨质变脆。

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4)

三、对于一个人来说,要知道“守下”、“不争”的道理,遇到争论时,不妨对自己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争强好胜,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会扰乱自己的心情,破坏自己的形象,同时这也不是一个君子应该具有的美德。孟子就说“无辞让之心非人也!”作为一个统治者则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可恃强凌弱,不可残虐人民,只有甘居下流,才能容纳百川,才能为天下谷。

孔子听闻老子贤能有道,就率领弟子去向老子求教,希望在他身上可以得到人生智慧。见面以后,孔子恭敬地向老子请教为人处世之道。老子看了看他们,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张开嘴,伸了伸舌头然后就继续静坐冥想了。孔子的弟子们都十分不解,离开以后,问孔子老子想要表达什么。孔子说:“他张开嘴是要我们看他的牙齿已经快掉光了,伸了伸舌头是告诉我们他的舌头还灵活得很呢。这是在教导我们,越是柔弱的东西越是能够保存长久,越是坚硬的东西越容易损毁。”

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5)

《菜根谭》中“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就是从此而来的。

无论人还是草木,活着的时候都是柔软脆弱的,而死了以后则是坚硬枯槁的。老子通过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入观察,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现象。于是总结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道理,即坚强的东西倾向于死亡,柔弱的东西则能够长期生存。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6)

四、兵势强劲就会遭到灭亡,树木繁盛就会遭到砍伐。坚强的东西倾向于死,柔弱的东西倾向于生。坚守雌柔才是保全生命的根本,一味逞强只会自取灭亡。

诸葛亮:“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柔弱并不是指软弱无能、任人摆布、任人宰割,而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是指事物生命力十分旺盛、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人生就像大海,不会永远风平浪静,当危难的狂风暴雨袭来时,如何才能保全自己呢?很多时候,困难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一味地抗争只能导致失败,甚至死亡。这个时候不妨想想老子说的“柔取生,强取亡”,暂时退一步,暂时忍一会儿,雌伏待机,相时而动。

人生支撑点美文(柔弱处上的智慧)(7)

锋芒外露者必招致损毁,善于韬光养晦者必得保全。

真正的强者也是柔弱而富有弹性之人,像婴儿般让人喜欢的单纯之人才是能笑到最后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