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

一,矛盾律

矛盾律也叫做(禁止)矛盾律,其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不矛盾律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

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一致性。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叫做“自相矛盾”。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1)

理性矛盾句,例子:

1,他是死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

2,他的胞弟是独子。

3,张三不小心谋杀了李四。

4,这个寡妇有丈夫。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2)

色彩矛盾句,例子:

1,敬爱的周总理受到了四人帮的谴责。

2,电站外高挂一决告示牌:“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3,一位小伙子在给他女朋友的信中写到:“爱你爱得如此之深,以至愿为你赴汤蹈火。星期六若不下雨,我一定来。”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3)

逻辑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悖论(paradox),指这样的语句:若假设它为真,则逻辑地推出它为假;若假设它为假,则逻辑地推出它为真。逻辑中的自我指涉或是时效性。

例如:国王与大公鸡、意外考试悖论

说谎者悖论:一个人说了唯一一句话,“我正在说谎”。

罗素悖论:由所有不以自身为元素的类所构成的类是不是自身的元素?

理发师悖论:给并且只给本村人理发的理发师是否给自己理发?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4)

中国先秦墨家已经认识到思维中不能允许自相矛盾,他们提出了“悖”这一概念,并发展了如下的反驳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观点或做法将导致“悖”的境地,而“悖”在思维中是不允许的,因此,该观点或做法本身是不成立的。

言论上的矛盾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5)

行为上的矛盾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6)

二,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叫做“模棱两可”。

于是,根据矛盾律,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肯定,否则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根据排中律,也不能同时都否定,否则犯“两不可”的错误。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7)

因此,在一对相互矛盾的命题中间,必定是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或者说,任一命题必定或者为真或者为假,非真即假,非假即真。这就是所谓的“二值原则”,一般使用的逻辑都是建立在这个原则之上的,因此叫“二值逻辑”。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8)

二值逻辑是相对于多值逻辑而言,讨论只具有真、假二值的命题的逻辑。二值逻辑的特征是:(1)每一命题变项和公式至少在真或假二值中取一。(2)每一命题变项和公式至多在真或假二值中取一。(3)公式的值完全决定于其中变项的值。

二值原则假设了这样一幅图景:我们有一套语言系统,另外存在一个世界系统,我们的语言系统描述、反映、刻画世界系统,正是后者决定了我们的描述、刻画的真与假,这一点与我们是否知道这些描述的真假无关。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9)

三,基于矛盾律和排中律的推理

归谬式推理:是指如果从一个命题出发能够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则这个命题肯定不成立。其形式是:如果p则q,如果p则非q,所以,非p。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例子(排中律与二值原则)(10)

反证式推理:是指如果否定一个命题能够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则这个命题肯定成立。其形式是:如果非p则q,如果非p则非q,所以,p。反证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