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制人员合法吗 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

大家都知道,每年毕业季,除了阿里、华为、腾讯等大企业,最吃香的岗位莫过于事业编制。但凡能和编制挂钩的单位,必然会有激烈的竞争。只要顺利进入体制内,各种福利待遇就是妥妥的。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制人员合法吗 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1)

近几年,随着事业单位的越发壮大,拥有编制的人数也是急速增长,达到了3000万左右的一个数量。但其实有很多编制都是属于浪费国家资源,这种情况下,改革便在所难免。

早在2011年4月,国家就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该表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制人员合法吗 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2)

目前,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分类基本完成,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是从事公益服务的。

这其中,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随着2020年的临近,多部门日前还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等各种税收优惠。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制人员合法吗 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3)

改革以后,在职人员何去何从?

一是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安置。“事”指职能,“编”是编制,“人”是人员,意思是连人带编一起随职能整合,职能整合到哪里,人员编制一起调整到哪里。

二是招聘的合同制管理人员自主择业。《机构编制法》颁布实施后,不允许出现法律规定之外的编制类型,再加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将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经营,推向社会。

因此,所有合同制管理的自收自支人员、合同工、临时人员等编外管理人员,将按《劳动合同法》规定,领取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或者随企改制,安置到新成立的企业。

三是临近退休人员可提前交由社保部门接管。机构改革中,以提前退休政策为基础,提出了对临退休人员的安置方案。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领导干部恢复提前“退居二线”的说法,但却明确提出了“临近退休人员可以提前交由社保部门接管”。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制人员合法吗 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4)

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公益类事业单位

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文体、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制人员合法吗 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5)

图源网络

比如,此前热议的医疗和教育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涉及800多万公立医院编制人员,230多万的高校在编人员,占全国事业编人数的三分之一。目前,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正在试点保留事业单位属性,但取消事业编制的改革。

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的编制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干事业的地方。

(来源: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人民网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