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四大理论观点(原创论文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何为五蕴皆空?的确不好理解,不好理解之处主要在于我们难以接受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是空。
其实这里面有个小误会:《心经》说的不是“五类皆空”,而是“五蕴”皆空。而五蕴之中,受想行识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内心感受,容易理解,在此不赘述,只说“色/色类”“色蕴”。
1.首先,佛经里面的“色”,不是仅指眼睛看到的颜色,而是包括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质,包括宇宙天地、动物、植物,不管有情无情,只要看得见或者摸得着,人事物,都属于“色”、“色类”;
2.“色”、“色类”虽有形有相可看、有些还触感真实可触摸,但心经里面所讲“五蕴皆空”并不是指实实在在存在的人或物质,而是讲外在的人或物类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进入到“心”里的,并不是所见、所听、所闻、所尝、所触、所念的实物,而是色类被六根摄入阿赖耶识(以下暂以心代替)中的缘影和印象;
3.比如你喜欢超跑,超跑固然存在,但你看完车展之后,超跑其实物还在它该在的地方,而并没有被你六根摄入在你心中,在你心中记录的只是超跑的影像而已;
4.比如你吃了好吃的美食,你记在心里,下次去吃的时候,就知道还是那个味儿,或者怎么不是上次那个味儿;但有人问到底是什么味儿?你又无法拿出你那次那次吃过的那个美食出来,只能描述其酸甜香麻辣等印象;
5.比如你跟别人打架,各回各家或者派出所处理完毕,谁赔偿都尘埃落定,受的伤也痊愈不再疼痛;你如果想起来,搏斗和疼痛都是心中印象,而不会在面前重现事件。
综上所述,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像是摄影机、录音机、气味传感器、滋味传感器、麦克风、触觉传感器、逻辑分析器,而“心”就像是无形的硬盘或云盘。其本身也是非常科学无诤的事实,也是完全可以用科学语境阐述明白的生命科学。
这就是《心经》所说的“五蕴皆空”。我以前都是用“镜像”和“缘影”来表述,也是刚才突然发现把“蕴”换成“印象”,就很容易理解了。
既然五蕴皆空,这个世界上所有干扰我们的人事物都是色受想行识(虚幻不可得的印象和心理活动),折磨我们的都是自心执着和重播那些印象导致的;比如小时候被父亲狠狠打过,你不执着、不记仇、不重播印象,你就心理健康,没有心理阴影;如果你执着、记仇、循环播放印象,就会痛苦一生。被强奸凌辱更是如此道理,不执着、不循环播放,你仍是健康贞洁,被人倾心仰慕漂亮小姐姐。
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就很容易通过自心来“调节”心境,当下事尽力而为、过去事及时翻篇,就没什么可以烦恼我们的了。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心理学原理。
PS:本来文章越短越精悍,越浅显易懂越好。但文字语言总是容易断章取义,不得不尽量写的周到些、以减少漏误避免误导他人。
您觉得哪里不明白,或者不科学呢?欢迎评论区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