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年羹尧担任过的官职)
年羹尧出生于康熙十八年,这一年正是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的末期。三藩之乱一旦平定,清朝真正完成大一统的时机,便又更进了一层。
而年羹尧的出身,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算是起点颇高,前途极好。他不仅有一个官至湖广巡抚的父亲,又是镶黄旗出身。
镶黄旗是清朝八旗中的上三旗,归皇帝直接管辖,相比其他五旗,地位特殊。清朝前期时,虽然提倡“满汉官员平等”,甚至刻意将满人官员的俸禄改成与汉人官员相同,但八旗出身的官员,仍是有更快的升迁途径,更有机会被委以重任。
不过,跟其他八旗子弟不同,年羹尧没有走侍卫或笔帖式这两条专门为八旗打造的升迁途经,而是走科举道路,还中了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任职。走科举考进士,需要跟全国才子比较,本就已经是极难的事情,年羹尧还能入选翰林院,更是不容易。
翰林院被认为是培养朝廷高级官员的地方,从这里出来的官员,委任封疆大吏、中枢大臣的,也是大有人在。
年羹尧被一路提拔,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升任四川巡抚, 位属封疆大吏。这个职位,如果对比今天的话,相当于四川省长的职位。年羹尧在四川巡抚的任职做得不错。
康熙中期,清朝开始大规模向四川迁入移民,解决四川在战乱后,出现的人口短缺,土地荒芜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担任四川巡抚,实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更要应对官场上的种种弊病。
而年羹尧在当时的四川巡抚任上,不仅各项繁杂事务处理得极好,更有清廉的美名,颇得康熙赞誉。
在康熙对西北用兵时,年羹尧又很好地保障了清军的后勤供给问题。这更让康熙满意。年羹尧也由此被提拔为川陕总督。
虽然都是执掌地方军政大权,跟巡抚相比,总督更侧重于军务。川陕总督管辖四川、陕西,又兼管甘肃,辖区面积极大,可以说是整个西北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这一年正是康熙六十年,此后清朝迎来改朝换代,雍正登上皇位。
在雍正登基之初,君臣二人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疏远,反而关系极为紧密。雍正甚至希望他跟年羹尧二人能成为千古君臣的典范。
雍正当时在奏折中以极为亲密的口吻,对年羹尧讲了许多军国大事。甚至是一些官员选任,雍正也特意用奏折跟年羹尧商谈。
当然,雍正的这份宠信,跟年羹尧在西北再立战功有关。凭着战功,年羹尧不仅被加封爵位,还破例加封太保。太保虽然是一个虚职,但相当于一个极高的荣誉地位。
清朝时,能够活着加封太保的官员,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个职位在当时为正一品,如果以级别而言,类似于现在的正国级。
而且,雍正元年又有规定,凡是地方总督,都同时挂兵部尚书衔,挂都察院左都御史职位。这两个职位都不是实际授任,但可以帮助总督在地方更好掌握兵权,监察地方文武官员,官阶上也由过去的正二品升为从一品,相当于今天的副国级。
权力地位之高,再加上雍正的特殊宠信,年羹尧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超自己的官职。
不仅是军权、政权在握,就连朝廷选拔官员,年羹尧也有极为重要的决定权。年羹尧却不懂收敛,反而愈加跋扈,做人上遭同僚皇帝不满,做官上又逐渐走向贪腐,终于引来雍正猜忌,被雍正赐死。
历史总是可以给人新的启发。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英国哲人培根曾言:“读史可以明智。”
了解过去,便是掌握通往未来的钥匙。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更需要历史的洞察和智慧。
但真正能从历史中获得洞察,不是只靠熟读历史故事,而是在合上书本后,能够设身处地回想,自己身处那个时候,到底会怎么办?
要想真正从历史中学会洞察现实。我一般给大家建议入手《中国大历史》十册套装。一方面,没有哪个国家的历史可以像中国历史那样独特,那样完备,那样延绵不绝。
另一方面,这套书的作者都是是当代泰斗级史学大师:吕思勉、邓之诚、孟森、蒋廷黻四人的巅峰之作,包含83个王朝,599位帝王,贯穿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这四位史学大师,不仅是历史功底扎实那么简单,他们的分析和观点也足够深刻,但语言也不是晦涩艰深的文言文,读起来并不困难,非常适合随时翻阅。
比如其中吕思勉先生曾说:“当一种制度的命运未至灭亡的时节,虽有弊病,人们总怪身居其位的人不好。恰如我们天天骂奸商,却没有人攻击商业制度的不好。”
有了这套书,相当于四位史学大师常伴身边,可以随时从历史更深处获取智慧,掌握 繁杂多变的现实。
没事翻一翻,在现实前行中获取更多历史的智慧。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我们按订单时间发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