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论语句子(有情有义有人生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情有义论语句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情有义论语句子(有情有义有人生15-31)

有情有义论语句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尝”的本义是用口舌辨别滋味,引申为吃、食用、试探。还由吃、食用的意思引申为经历、经受,由此虚化为时间副词,表示曾经。

夫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用来专心思考,但没有获益,还不如求学。”

孔门弟子三千,成就七十二贤,可以说,一入孔门,很多人通过学习和思考,基本上都能“进德修业”的。对于每个弟子,孔子尽管是“因人施教”,但他也有自己解不开的小疙瘩。想着想着,有些时候,孔子一天都不讲吃饭的事儿。年轻的门人端了一次饭,凉了再热,热了再凉……孔子老师一天没有进食!惊奇的是,老师第二天做什么,还是力量十足,没有一点饥饿的表现。弟子们纷纷惊叹;要是我们一天不吃饭,估计都饿蔫了,老师真是神了!

有个弟子,也许是宰我吧,这个大白天睡觉的家伙,对老师的精力可以说是最佩服的,因为他看到老师一整夜都没合眼,但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忍不住地赞叹;老师真是神人啊!

……

听到了弟子们私下的议论,孔子不愧是“万世师表”,他必须得解疑释惑啊?

在一次曲阜国学大讲堂上,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到底该如何解释,我们接着说。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终日”这个词的重点在“终”字上,“日”在这里只是强调时间点,“终日”是一天的终结,整天整日的意思。

“终日”在《论语》中出现四次,“吾与回言终日”(《论语•为政篇》)(我和颜回谈话一整天。)“群居终日”(《论语•卫灵公篇》)(整天聚在一块。)本章句以及“饱食终日”(《论语•阳货篇》)顺着理解,“终夜”就是通宵,彻夜的意思。

“寝”的本义是睡觉的地方,卧室。引申指卧、就寝。在古代,在床上睡觉叫“寝”,不论睡着还是睡不着。《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宰予昼寝。”(宰予白天睡觉)睡着了叫“寐”。如归寝不寐。(回家睡觉可是睡不着觉。)

这句《论语》的意思是说;孔子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孔子是圣人,可以如此的,如果我们普通人,“终日不食,终夜不寝。”用小日本的话说,那一定是死啦死啦的干活!其实,到现在,我还不明白小日本的话,人已经死了,还得干活!咋干活啊?想不明白的。所以就不需要想了,等遇到专业的人士或者日语的专家,再去请教吧。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是什么样的事情,让孔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这说明这件事关注。譬如;在春秋末年,诸侯王都忙着称王争霸,社会没有秩序,“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状让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得不认真思索,这个社会的出路在哪里?在这样的境况下,推行周公之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使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是“利己利他利天下”的事情,孔子还是义无反顾。尤其是在诸侯王不接受儒家思想的时候,孔子开始从事教化工作,通过教育三千弟子,传承圣贤之道,让圣贤之道“薪火相传”。

南宋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拜陕西名师周侗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岳飞可以说是“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寒暑冬夏,苦练不缀,终于练成了岳家枪。后来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他的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子曰:“以思,无益。”孔子说:“用来专心思考,但是没有获益。”

“思”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型上看,是一个“心”字加一个“田”字,从字面意思来看,表示记挂谷物收成、考虑吃饭问题。本义是考虑吃饭的问题。由此引申出深想、考虑,怀念、悲伤、意念、创作的构想等。

《论语》中有“思”的句子有12句。“思无邪”(《论语•为政篇》)的“思”是一个语助词;“原思为之宰”(《论语•雍也篇》)的“思”是原宪的名字,这两条除外,其余的“思”是表示“思”与做人做事的关系。如,“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的“思”,强调的是一个人要有思考力。

在人生中,孔子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对于遇到的问题,孔子是“以思”,他一个人蹲在房间里,静心思考,可想了一个整日整夜,也没有想出个门道来。光这样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孔子就向身边人学习,通过周游列国,向天下人学习,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孔子明白了这一点,一些人不在道上,完全是被名和利遮住了双眼,如何引导这些人呢?需要进行教化,而教化最基础的就是引导他们学习!

孔子教化弟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在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孔子“思”的内容是什么?孔子是圣人,他一心向善,做事是“利己利他利天下”,但这个社会恰恰还有一些违背礼制现象的事儿发生!这似乎与他所谓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提法有些不一致。对照着“寝”的解释,我觉得,这里的“思”,如果解释成一个人独自在房间中静思,甚至是静坐,也是可以的。但这样人为地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既不和其他人联系讨论,也不查阅历史文献和各种典籍,你说说,能想出个啥来?也不是说拔你的气门芯,圣人都说“无益”,你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吗?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有经过了“百回读”之后,你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这就是“思”。如果有“思”再转化成你的行动,那才真的叫做“学”与“思”的结合,用一句俗语叫做“知行合一。”

“无益”是没有获益。“益”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溢”的本字。水漫出。《说文》给出的解释是“益,饶也。”意思是好处,对什么有益。益还有增加、更加、渐渐地等意思,可作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这里是受益的意思。

在当今社会中,一些知识分子特别喜欢思考,总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来转去,就是出不了圈儿,原因何在啊?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啊,自己是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了。在单位,都是牛气哄哄的,自已小小一思考,就比很多人的境界高得多。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一叶障目啦,咋见泰山啊?最让人可笑的是他的“我执”,是圣人最需要放弃的东西,这就是一些知识分子的悲哀!

子曰:“不如学也。”夫子说:“还不如读书求学好。”

“学”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表示“进行教导”的意思。《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学,觉悟也。”读音是jiào;《学记》记载:“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不足所谓觉悟也。”对照着“思”来说,“学”就是觉悟,学了就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而“思”则是融会贯通的意思,总之,“学”与“思”联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步步深入,并逐渐觉悟的过程。

“学”读作xué时,原本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由此引申出互相讨论、模仿、注释、讲述、知识等含义。

《论语》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置于全书之首,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学”和“好学”的重要性。《论语》中,有三个人被孔子赞许为好学,孔子自己、弟子颜回,还有一个是孔文子。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篇》)可见,忠信加好学,是孔子的成圣之法。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篇》)颜回是最好的学生,但他学习的目的是修己成德,进而为社会服务。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孔圉,孔子说孔圉所谥号为“文”,是因为他做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中的“学”句子有43处,“学”的意思主要是学的原则、学的内容、学的方法、好学的典范,还有是孔子就学的问题对学生的一些评价等。

关于学习,孔子论述最多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向经典学习。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称为经典。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比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道德经》,佛家的《金刚经》等。经典可以教会我们为人之道,处世的哲理,懂得人生的真谛。

蜀国的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在《诫子书》中,诸葛亮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教育子女“俭以养德。”可见,学习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恰如其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做到。

“学”的另一方面是向社会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尤其是一些哲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需要虚心求教的。

三国时期,曹操教育孩子学习很有一套的。他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之才。在他的心目中,江东的孙权是他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通过立志,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曹操的儿子们个个都是比较厉害的,如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曹彰武艺超群,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早夭的曹冲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

古人教孩子读书的方法很简单,孩子小的时候记忆力好,就是让孩子先一遍一遍地读,懂不懂意思先不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遍数多了,文章的意思自然就会显现出来,再结合日后的实践,感悟会更深。

从2015年到现在,我一般情况下是六点二十左右起床,洗漱之后开始诵读《论语》,四十五分钟左右读完,这其中,一个人基本上是沉溺在经典之中,没有所谓的名利得失,只是诵读经典而已。以前,读经典的时候,一会儿,想起来这,想起来那的,虽然口中在读经典,就是降服不了自己那一颗妄心!时间长了,能慢慢排除一些杂念,静心诵读了。读过之后,浑身清爽,思考问题也觉得脑子利索多了。

一个人只顾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人就会变得迷惘起来,最终一无所得。《论语•子路篇》记载,“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你读诗经三百篇,结果不会处理政事,这是啥,这是典型的“书呆子”。儒家是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反过来说;一个人不学习,光思考,想来想去,想破了脑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人神经!这两种结果都是十分危险的。

“学”是将书本上、社会上的有关知识记在心中的过程;而“思”是自己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只有“学”和“思”紧密结合,才能“学以致用”。“学”与“思”能够兼顾当然更好,退而求其次,与其冥思苦想,不如读书学习。这才是让人逐步提升的关键处。说到这里,真的佩服孔子的思想深度,看问题的敏锐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