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民国最美的地方(穿越凤林千年历史)

来源:【襄阳日报】

穿越到民国最美的地方(穿越凤林千年历史)(1)

组稿:通讯员 何丽 辛清英 张帆 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科

图片:通讯员 张帆 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科

凤林古渡,西邻习家池,北接岘首山,南望鹿门寺,是襄水南入汉江的重要关卡。

蔡凤腾云、洞宾咏雪的传说在这里熠熠生辉;三国时期,孙坚与黄祖在此曾有著名一战;南北朝时期,萧衍于此发兵,顺流而下,最终建立梁朝;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孟浩然,曾在这里赏石品酒、弹琴吟唱,留下名篇《游凤林寺西岭》……厚重的历史人文,伴着江声依旧,成为千古传奇。

9月16日,凤林古渡生态公园历史文化旅游座谈会召开,襄阳的文史学者齐聚一堂,为大家详解凤林古渡的历史文化内涵。

孟浩然研究学者、《孟浩然传》作者刘国传:孟浩然曾在凤林古渡撑船起航

全媒体记者 周娜

凤林古渡离孟浩然的老家涧南园非常近。文史专家反复考证后认为,涧南园就在今凤林古渡旁。涧南园原物无存,但我们至今铭记它的所在地,这就是孟浩然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影响。

在孟浩然的诗词中,凤林古渡处处留有痕迹。因为凤林古渡位于襄水、汉江的交汇处,这个地方是孟浩然出门交友、送别故人时必然经过的地方。

当时的孟浩然想要去襄阳城,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陆路,步行10多里进城。另一条路是水路,从凤林古渡撑船出水,直达襄阳城。后人读孟浩然的诗,从中可以看到孟浩然自小在襄水中嬉戏,成人后或撑船或乘船从凤林古渡出发会友的情景。

孟浩然在《送张祥之房陵》中写道:“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在《西山寻辛谔》中写道:“漾舟乘水便,因访故人居”;在《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中写道:“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彼时的孟浩然尽情于家乡的山水,经常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水边垂钓,好不快活。

随后,孟浩然暂别家乡,外出求仕。在外游览之时,孟浩然仍然难忘家乡的山水,襄阳、襄水、涧南园仍然是他诗歌中的主角。他写道:“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后期,尽管看尽天下山水,他仍然发出感慨,写下“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等诗句,抒发对家乡山水美景的真心赞美。

孟浩然是襄阳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也是写家乡诗篇最多的著名诗人。他对家乡襄阳充满真情,有大量的诗篇歌颂襄阳、描绘襄阳。孟浩然现在流传下来的诗歌有260多首,其中关于襄阳的就有100多首。

如今,凤林古渡的复建,让今人可以遥想当年孟浩然撑船出行的情景。今人在凤林古渡再次吟诵他的诗篇时,也有了与他穿越时空共情的羁绊。

市政协协商议政专家库成员、市规委会咨询专家方莉:凤林古渡是襄阳文化最为富集的点位之一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说起凤林古渡,首先要认识其位置,不仅是地理位置,还有历史地位。凤林古渡水路连接着鱼梁洲、鹿门山、襄阳城、樊城、襄水、洄湖等襄阳传统文化地标,可以说,除了襄阳古城外,凤林古渡是襄阳文化最为富集的点位。孟浩然在《北涧泛舟》中这样写道:“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凤林古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最早在楚国时被称为东津渡,汉代时因桃林亭又叫桃林渡。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记载:“楚有二津”,即楚国建筑了两个主要服务于军事的大型渡口——东津和北津(襄阳城的前身),对楚国的强势崛起与持久兴盛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汉代,这里成为一个地区性的渡口,全国那时有2万多个驿馆,留下的很少,襄阳很幸运记录下一个驿馆的名字——桃林馆。在汉代,驿传制度成熟,“邮”“驿”分开,骑马“飞报机务”的是驿,步行“递送文书”的是邮;十里一邮,邮有亭;三十里一驿,驿有馆,桃林亭、馆合建。《荆州图》云:“襄阳县南有桃林馆,是饯行送归之所萃。”同时,这里的渡口被称为桃林渡。

凤林一名的文化资源更是不胜枚举:一是与《三国演义》中凤林关之战有关。二是凤林寺的修建与梁武帝或韦睿有关。三是与隋文帝杨坚有关,杨坚在随地居住时曾到凤林寺礼佛,登基后特地遣人送佛骨舍利到寺供奉,是享誉全国的名刹。四是与孟浩然有关,他不仅经常在这里活动,还埋葬在这里,中晚唐时期,节度使樊泽还为他重修过墓园。五是与吕洞宾有关,其在《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写道:“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六是唐代宰相朱朴在《迁都议》中,特别提到凤林关易守难攻,将其作为建议迁都襄阳的有利条件之一。七是与王安石有关,其《幕次忆汉上旧居》有云:“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表明王安石曾在附近居住过。八是“凤林”屡屡出现在薛道衡、孟浩然、宋之问、卢照龄、欧阳修、曾巩等历代名人诗文中。

值得一提的是,桃林渡这个地方与南北朝政权更迭也有很大关系。梁武帝萧衍曾在南朝齐末担任雍州刺史,镇襄阳。他就把襄阳作为根据地,秘密将建造战船的木头、竹子等藏于襄水底,等推翻暴君统治的时机成熟,便迅速召集将士连夜赶制战船。萧衍在檀溪所造的三千多艘舰船沿着襄水到了桃林渡(凤林古渡),沿江而下进入长江流域,夺取建康(南京)。

“照耀双阙下,知是襄阳儿”“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襄阳健儿不但助梁武帝夺取政权,身登大位,对这位以文采著称的皇帝来说,襄阳健儿的热血神勇更给他以震撼和共鸣。中兴二年,代齐建梁后踌躇满志的梁武帝,还亲自写作了《襄阳蹋铜蹄》三首。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高新伟:凤林古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全媒体记者 周娜

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项目对襄阳城市建设、文化发展大有裨益。凤林古渡这个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在古文典籍中,与凤林古渡相关的地名、人名、传说等有很多,比如凤林山、凤林关、凤林寺、凤林诗、浩然墓、凤林人、凤林奇事、凤林镇、望海亭、濯汉亭、桃林亭、桃林馆等。

《光绪襄阳府志》载:凤凰山,在县东南十里。一名凤林山。《隋书·地理志》载:襄阳有凤林山。杜绾《云林石谱》载:凤凰山地中出石,巉岩险怪,如大山势,色青黑,叩之有声。

《乾隆襄阳府志》载:卧龙山,一名凤凰山,在县南十里。上为观音阁,有凤凰亭。又有望海亭、濯汉亭,皆废。俯临汉江,昔凤凰滩在是山之隘,实为郡城扼要。西为凤林关。山后有蛮王洞。

《光绪襄阳府志》载:凤林寺,在城南七里。《通志》引《名胜志》载:凤凰山旧有梁武帝寺,宋之问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有诗即此处也。唐代宋之问诗歌《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孟浩然《游凤林寺西岭》诗: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光绪襄阳府志》载:孟浩然墓,在县东凤林山。《新唐书·孟浩然传》载: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封宠其墓。《光绪襄阳府志》载:王从善,字承吉,号凤林……著有《凤林文集》。

《宋史·仁宗纪》载:(天僖五年)五月,襄州凤林镇道侧涌起,高三尺,阔八尺,知州夏竦以闻。《元丰九域志》:襄阳县四乡,凤林、大安、岘首、沉碑、汉阴、朝宗、八叠、东岸八镇。

《光绪襄阳府志》载:望海亭,在县南。《方舆胜览》载:在卧龙山绝顶。《下荆南道志》载:濯汉亭,在凤皇山下。雍正中副使鲁之裕建。今圮。洗药池,在濯汉亭后,相传王叔和洗药处。

《光绪襄阳府志》载:桃林亭,在城南三里。《水经注》载:沔水又经桃林亭东。《乾隆襄阳府志》引《荆州图副记》载:襄阳县南有桃林馆,是饯行送归之所萃。《舆地纪胜》载:在县南六里。《南雍州记》云晋桓冲北伐,屯军于此时方食桃,至春其核萌生,遂成茂林。沈约诗歌《襄阳蹋铜蹄》:分手桃林岸,望别岘山头。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

历数凤林古渡如此多的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我们知道了,它不仅是一个古渡口,是孟浩然曾经泛舟的地方,它还是古寺庙、古战场、古镇……我们知晓它的历史沿革和典故,是为了盘活它的文化资源。很高兴地看到,今天展现在市民面前的凤林古渡完全符合我们的历史想象。

襄阳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严爱华:凤林古渡有浪漫的爱情诗话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襄阳以及凤林古渡的历史文化内涵俯拾即是,这里我给大家讲两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你知道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郊的《赠婢》是一首诞生于襄阳的经典唐诗。此诗产生于一个真实故事:唐元和年间,秀才崔郊寓居姑母家,与姿容秀丽、擅长音乐的姑母家婢女互相爱恋,后婢女却被卖给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节,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相赠。后来于頔读到此诗,大为感动,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并且赠送了很丰厚的妆奁,传为诗坛佳话。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经典的唐诗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就产生于襄阳。这不是齐东野语,更非凭空杜撰,而是有史可稽。最早载入崔郊这首《赠婢》的,是唐代一本专门辑录诗歌史料及杂事的《云溪友议》。该书《襄阳杰》一文中说,崔郊寓居于“汉上”,婢女的秀丽容貌和过人才艺又是“汉南之最”,这“汉上”“汉南”均指襄阳,而且很有可能在凤林古渡一带。崔郊的诗,不仅改变了似乎不可逆转的故事结局,成全了自己的爱情,也成全了于頔慷慨仗义的“襄阳杰”美名。

第二个故事不仅说到凤林关,而且从岘山凤林关一直来到凤林古渡。南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唐五代时,武补阙将要赴任岳州通判,便与贾郎中自京师结伴南行,二人在襄阳偶遇一名“才色俱妙”的歌妓。当时他们两人急着赶路,只好与她“醉别于凤林关”。那歌妓临别赠给了武补阙一首诗《送武补阙》,《全唐诗》收入了此诗:“弄珠滩上欲销魂,独把离怀寄酒尊。无限烟花不留意,忍教芳草怨王孙。”

综合《能改斋漫录》和《全唐诗》的有关记述,这个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襄阳爱情故事,有了一个大致轮廓。而且,男女主人公当时的行迹也完全与地理方位契合:他们先是在岘山偶遇,相邀饮酒弹唱并一见钟情,然后“醉别于凤林关”,而凤林关就在岘山附近、汉水之畔。男主人公要乘船南行,只能在汉水边告别,而船码头正是凤林古渡。

襄阳市旅游行业协会会长李少国:期待凤林古渡成为展示襄阳的城市会客厅

全媒体记者 周娜

凤林古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周边景点资源丰富,未来可以将其打造成唐诗文化的演绎之地、爱情文化的绽放之地、三国文化的发扬之地及襄阳历史文化的传播之地。

历代都有众多吟诵襄阳、襄水的诗篇,如孟浩然在《早寒有怀》中写道:“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王维在《汉江临眺》中写道:“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后期,可以以唐诗文化为载体举行相关演绎类活动,如开展历史故事再现、主题水幕电影、亲子穿越唐诗活动等,将文化与自然风光深度结合,让游客、市民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悟浓浓的文化氛围。

我们也可以考虑以凤林古渡为基础,依托流传于襄阳的爱情故事,将此处打造成为爱情文化的绽放之地,率先聚焦打造“中国爱情节”这个浪漫节日品牌。

凤林古渡的功能定位是“生态公园”,是民生项目,也是城市形象的展示项目,其功能定位也决定了它需要多维度与周边环境、优势资源形成联动。

另外,凤林古渡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显著,距襄阳古城仅十几分钟的车程,毗邻唐城、习家池、伏羲摩崖石刻等景点,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目前,唐城是以动态演绎的形式呈现大唐文化,习家池和伏羲摩崖石刻是以静态的形式展示历史文化,而凤林古渡可以动静结合,成为串起这些景点、名胜古迹的新活力点。

《襄阳日报》(2022年9月21日8版)

(编辑:罗安 审核:金成岑)

本文来自【襄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