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什么(我们到底要跟老师学习什么)
职业画家:李丛
作为学生,我们到底要跟老师学习什么?
文/李丛
李丛老师作品
从2006年至今,我这个没有教师证的山寨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教了13年国画,由于有些艺术机构离我住处较远,交通极其不便,每次去上课总是坐完公车再转地铁然后再步行,反反复复颠三倒四的,让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我的创作和休息时间。特别是在下雨天或者酷暑的季节,真让我吃尽了苦头,这个中苦衷,可谓冷暖自知。因此,我这个学期只能忍痛割爱推掉一些交通不太方便的机构,但实际上还真有些于心不忍,毕竟教了这么久,跟学生还是有感情,更何况他们都确实画得很好,个个进步神速,并且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对我的教学十分认可,对我有些依依不舍。但人生真的很现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求全,我也有自己的苦衷和难处,真的希望家长们能够理解!但我细想起来,这不也是人家对我的信任和认可吗?作为一名山寨教书匠,我已经感到非常欣慰了。我顿时又想起这辈子有幸交往过很多良师益友,他们都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影响到我,让我得以逐步成长。
孩子作品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跟老师学习,就是学他们怎么画怎么写,其实这在我看来都太过表面,坦白说,只要你够聪明够勤奋,在技法方面不用三五年时间就可以学得有模有样了,至少可以到外面骗一部分人,但老师内在的修养、艺术的思想以及为人处事的品德,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学得到了!回想起这么多年遇到的各位师友,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远远超过艺术技法的更重要的东西,我看一个人,总是喜欢从小事入手,因为我觉得越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越是不经意的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现在可以随意举例罗列如下:
我初中时期的恩师沈澄婴老师,早年我们这些学生经常拿作品向他请教,每次他除了指出毛病之外,还总是说:“非常好!已经很好了!你们这样发展下去,今后会比老师更优秀的!”直至很多年后有一次我在整理旧作,发现自己以前画的那些画实在不堪入目,才回想起老师以前说的这些话,坦白说,以老师的水平,他当年怎么会觉得这些画很好呢?!突然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一直以来总是以包容的心态去鼓励学生,这些善意的谎言,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信心继续画下去,毕竟教学生除了批评之外,还需要勉励啊!因此,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忘勉励学生的自信,便成了我日后教学的一条重要法则,不应该以老师高高在上的心态和标准去衡量刚刚初学的学生。
十五年前,我在《广东书画艺术》杂志当编辑兼评论部主笔,总编辑李书成老师身上有两个细节令我十分佩服:他每到一处地方,都会主动跟看门的保安人员打招呼,回去的时候也会再跟保安打一次招呼;此外,每当有快递员上门收快递,只要家里刚好有水果或者点心,他总会顺手拿个苹果或者什么给快递员,这两点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我的好兄弟吴子英老师,近十年前我们相识时便一见如故,当时是由老朋友彭兆炜老师介绍认识的,我很清楚地记得我递给他一张卡片,子英兄接过名片后很仔细地看了一番,然后立即掏出手机,把我号码记下来,并打通我的电话,诚恳地说:“这是我的电话,你也记下,有时间一定要到我工作室坐坐!”从那一瞬间,我就感觉到子英兄此人可以深交,因为一般人接到名片,无非都是象征性地瞄一眼,把名片放起来或者回家后一丢了事,但子英兄这个不经意的细节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他为人的厚道和真诚。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有看错,这些年来子英兄对小弟的照顾真的无微不至!
我的忘年交刘汉虎老师,为人随和,毫无架子,以前他每次到外地写生或者到潮州画陶瓷,都必会跟我打电话告知一下,回来之后也会再打一次,宛若把我当成亲人报个平安。老先生曾默默资助过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从不对外张扬。有一次我跟朋友陈小峰去拜访他,刘老师不但赠送我们的作品,吃饭时还执意抢去买单,临走之时他送我们到大门口,我们以为他送完就应该回宿舍了,没想到我们在门口的马路边还聊了好几分钟,不经意回过头竟看到刘老师还站在不远的地方向我们观望,那动作那神情依然是在送我们的样子……让我们都大受感动。
钱海源老师本来与我并不太熟悉,只是偶尔在路上遇到会互相打招呼而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路过我的工作室便聊开了,他说他其实一直在考察我已经整整两年了,发现我很勤奋刻苦,老先生居然用“考察”一词,确实挺有意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当他得知我除了画画还写过不少美术评论文章之后,竟当着我的面打电话给湖南《艺术中国》的主编曹隽平老师,跟他说可以考虑让李丛担任该杂志广州工作站的站长。曹总编对此也很重视,立刻就从湖南赶来广州跟我见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核,曹总编正式聘请我当《艺术中国》广州工作站站长,还参加了我的挂牌仪式。钱老师此等对后辈无私的提携,颇有民国时期蔡元培、梁启超之作风!
方一泓老师嗜酒,有人说他狂,有人说他颠,但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极其清醒的人。他的狂和颠,都是表面。2014年我在小洲村第一次开个人画展,刚刚布完展,他便是第一个提前到场去观看的人。到了开幕式当天,我父母也从老家过来参加,一泓兄得知之后他又来了一次,据我所知,他那段时间前前后后估计去过三次。后来他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明明看过了,还要当着你父母的面再去看那么多次吗?因为我觉得走艺术这条路实在太难了!你这么勤奋又这么坚持,大家又是潮汕人,如果我不支持你的话该支持谁呢?我就想让你父母知道,在小洲村还有一个叫方一泓的人,对他们的儿子是如此的支持!……”一泓兄这句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
王秋奇老师平时不善言辞,在嘈杂的人群中,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抽烟,极少发言。但当你很细心去体会,才了解到老先生“冷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极其滚烫的心!记得有一次他跟汕尾的一批书画家在水墨村举办联展,展览完毕,他对参加展览的成员之一、我的大师兄陈建涛说:“建涛啊,到时撤展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送幅画给小黄(一位当时在水墨村帮忙的普通职员),我已经送过给他了,你到时也记得送一幅给他,他为这次展览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我当时在一旁听了大受感动,其实平心而论,小黄所做的,也仅仅是份内的工作,但这些都被秋奇老师看在眼里,不但自己送了作品,还提醒大徒弟也要记得感谢人家,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恐怕会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那次撤展的时候我也过去帮忙,秋奇老师由于当时约了朋友无法一起吃晚饭,便再三嘱咐小黄说:“要带这几位前来帮忙的老师到附近吃一顿最好的,记住,一定要吃环境好一点卫生一点的。到时费用多少由我来安排就好了!”还有一次,秋奇老师刚刚跟我通完电话,说他最近眼睛不太舒服很少看微信了,并关心地问我最近创作和卖画的情况怎么样,挂了电话后,又收到何玲师姐的电话,师姐说秋奇老师特意让她打给我,跟我解释一下,他最近很少看我微信确实是因为眼睛不舒服,并不是没有关心我的创作,希望我不要误会。我当时听后真的感动得说不出话,以上几例,我在王秋奇老师身上学到了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和关心对方,真的受益匪浅!
当年第一次见到郭莽园老师,有两个细节也是让我大受感染!我跟他打招呼时,他见到我便快步走过来并主动跟我握手,颇有名士风度,这是其一;另一点就是,我跟他坐下来聊天,刚好聊了几句,不知谁在喊他过去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先起身,一边向我点头微笑,一边双手作揖,向我示意他很抱歉要失陪了。这个细节让我大吃一惊,坦白说,以郭老师在艺术界的名气和身份,他大可不必对我这个初出茅庐、并且仅仅第一次见面的晚辈行如此周到的大礼,但没想到他居然做得如此周全,并且毫不刻意,我想此等修养,假如没有经过长时期的修炼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
朱涛老师也是如此,好几年前我为他写了评论文章,他很高兴,说一定要来拜访我(他算是我的师长辈份,竟用“拜访”一词,真的非常客气了),并且他还略带羞涩、小心翼翼地问我:“冒昧问一下,假如到时带上太太一起来拜访,不知方不方便?”我说当然方便啦!我欢迎你们还来不及呢!此处也是朱涛老师在为人处事上极其谦卑、细致的一面,其实他直接跟太太一起过来就是了,这个根本不必经过我的同意的。但没想到他对我这个晚辈在情理上也做得如此周到,真的是人们所说的“修养深到骨子里”。
我跟赵春恒老师相识已经超过十年了,但实际上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我会偶尔带些作品上门向他请教。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带了一批作品和月饼去他家拜访,当时我说到了在书法和落款方面有些苦恼不知如何解决,赵老师听后思索了一番,便立刻告诉我要介绍一位书法高手给我认识,他立刻打了电话询问对方,并把我的情况跟对方简单描述了一下,挂了电话,赵老师对我说:“李丛你现在快点过去,他叫彭本科,就住在这附近,我已经让他在附近的路口等你了!你们好好交流一下,或许对你有帮助。”我赶快起身要走,赵老师又喊住我:“等等,你把月饼也带过去。”我连忙说:“这怎么行!这月饼是拿来送您的,怎么还可以带走呢?”就这样经过几次三番的推托,赵老师又说了:“李丛你真的不用跟我这么客气的,其实你的月饼我已经吃过了,因为你的心意我已经领了!你快点过去吧!彭本科已经在路口等你了,你第一次去拜访空手也不好,就把这个月饼带给本科吧!就这样,你不要再跟我推辞了!”迫于无奈,我只能听从赵老师的话,赶快去路口跟彭本科兄碰面,于是,我在赵春恒老师的热心推荐下,也有幸认识了厚道朴实的彭本科兄弟,这是后话。
陈挺通老师曾说过两句话让我记忆尤深,他说:“我们参加展览也好,卖画也好,一定要拿出可以代表当前水平的作品,尽管我们不可能每一幅都是精品,但最起码拿去展览或者销售就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另一句是:“当你还只是在一楼的时候,是无法与五楼的人对话的!因此你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陈老师这两句话,恐怕适合于任何从事艺术的人。
道友杨艺清老师的人品好,也是众所周知的。他是心地善良得连苍蝇都不忍心打死的人!当年有一次跟他一起办联展,在布展的时候,他执意要把我的作品放在最为显眼的位置,我说这万万不可,我是年龄最小的,应该放在角落里。杨老师却对我说:“你是最年轻的,所以也最需要多做宣传和卖画,所以更应该挂在显眼的位置!”在杨老师的执意安排下,结果我的几幅作品都放在入门最显眼的位置。平心而论,艺术界鱼龙混杂,各种勾心斗角、各自为政的伎俩也屡见不鲜,但作为同行同道,杨老师不但没有排斥我这个年纪稍轻的小弟,还时刻考虑着我的生计问题,真的可谓古道热肠啊!
以上事例,仅仅是我生命中遇到过的很多很多的良师益友中的冰山一角,由于人数太多,实在无法一一罗列,这些在一般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有些估计连当事人自己都已经不记得了的小事,却都被我这个细心的人永远铭记于心。等时机成熟时我会将这些跟师友交往的点点滴滴都详细写下来并做成专辑。其实早在三年前我就计划写一本专辑,名曰《那些好玩的老头子》,已经写了一部分,里面所记录的,都是跟我交往的人当中,年龄超过六七十岁以上的师友,现在看来,还可以写一本年龄限度低一点的,至于书名到时再取吧!
记得郑阿湃老师说过他的所有一切为人处事的方式,都是从林丰俗老师那里学来的。我想我写的这些事迹真的可以成为艺术界的典范和美谈,甚至可当成后代仿效学习的模版!今天想起了过去的很多往事,一件一件历历在目,顿然感慨万分,于是将其记录下来,也当作日后写书的一些素材吧!2019年9月7日
全部图片为李丛老师学生的作品,年龄五岁至九岁小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