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谈文明发展 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熟知的常识。但是中国知名的作家、学者易中天却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恰当。
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易中天说道:“实际上华夏文明只能说是3700多年。”此话一出,可以称得上一语激起千层浪。
众多历史学家纷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杜钢建教授对于此番言论的强烈批判。
易中天
面对这种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的说法,杜钢建教授甚至直接批评道:“这样的言语无疑是在抹黑祖先!”
为何两人如此针锋相对,而我们口中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年前的说法到底是对是错,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
那么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文明源头的两大代表人物
要想知道这场争论的开始,首先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场“争论”中针锋相对的两个“大佬”,二人各有根据,也各有才能。
杜钢建
杜钢建,生于1956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苏人,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涉及人权、法学、法理学、宪法学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对于文明的源头方面,他的研究更是深入透彻。
在2017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的著作,这本书籍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很多史学爱好者的广泛讨论。
在这本书中,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世界。在这本书中,他将自己的观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而中华文明的源头则产生于夏朝。
因此,从这本书中就可以看出杜钢建教授的观点,而他也被人们称之为“世界新文化史观的开拓者。”
以杜钢建教授为代表的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种观点的确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常识。
和他持有相反观点的易中天,身份也并不简单。
易中天,出生于1947年,作为中国知名的作家、学者,他曾获得多个奖项,但是人们真正开始认识他是在2005年的一档电视节目中。
易中天给人们最大的感觉是学识渊博,风趣幽默。他主持的《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喜爱。
尤其是对于很多的史学爱好者来说,听他的节目就犹如充电一样,让人感觉收获颇多。而易中天本人更是著作也很多,自1988年至2014年,他的作品竟高达40余部。
他之所以受到高度赞扬,是因为他不会吝啬自己的所思所想,愿意在交流分享中产生新的思路。尤其是他的温文尔雅,更是让人对他印象深刻。
对于这样一个智慧而且受观众喜爱的学者来说,他却认为,中华文明仅有3700年的历史。
为何两个当代社会重量级的大师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如此大的分歧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一下“3700年文明”这个数字从何而来。
关于3700年文明的“起源”众所周知,易中天的社会地位很高,那么作为知名的文化学者,他的所言所行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他提出中华文明有3700年历史时,他就已经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无数人的对立面,但是他还是毅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他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易中天中华史》中,在谈及中华文明的时候,他第一次使用了3700年这种说法。
此后在一些场合中,他也多次呼吁人们要改变以往5000年文明史的错误说法,他认为人们一直以来所说的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而易中天也因为这样的言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站在了易中天的对立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老师就比较支持易中天的这种说法。
那么,易中天强调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的历史到底依据何在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易中天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这就提到了有关于中西方,对于文明的不同理解。
一直以来,中西方对于文明的定义是不同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思想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文明必然有其依据,而这些依据是证明文化的主要标志,例如文字、文物等等。
如果没有依据那么就谈不上文明。西方的学者普遍主张将文字、文物、遗址等作为文明存在的证据。
有一位英国的学者,因为探讨了国际文明标准的形成,而被人们所熟知,他就是格林·丹尼尔。
在他的一部著作当中,他对于判断文明是否存在提出了三点标准。第一点是产生了城市,第二点是要有文字记载,而第三点则是需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这三条标准在1968年提出后,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
事实上,他之所以这样提出,也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文化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因此,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延续,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城市的诞生才意味着一种文化能够得以诞生。
而对于文字来说,它是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的主要手段,没有文字的记载,那么就很难了解和还原当时的文化。
而对于礼仪建筑方面来说,之所以能作为文明存在的标志,是因为这种礼仪建筑所蕴含的文化相对比较多,就例如一些教堂、寺庙等。
这些场所一方面能够传承本国的文明,在这些礼仪建筑中,也能够展开一些相对稳定的礼仪活动。
而这些活动对于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礼仪建筑自身就是文明存在的标志。
从一定角度来看,这位英国学者的说法也并无道理。
所以,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重新计算,人们则发现古代华夏文明粗略计算,的确不过3700年的历史。
易中天十分支持这种说法,因此才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在这一批人的观念中,如果找不到5000年前的城市、文字以及礼仪建筑,那么人们常识中普遍认为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这种说法就是不成立。
新旧观念的冲突一触即发向前追溯5000年,便是夏商时期,因此如果中华文明起源于夏朝,那么这种5000年的文明的说法就是成立的。
但是由于夏朝时期的文字记载稀少,而且也没有很多的文物作为支撑,因此,这种说法才受到了易中天等人的反对。
易中天等人还认为一定的时期里,必然有一定的文化产生,但是这些文化可能称不上是文明,更不能认为创造了文化,就意味着进入文明时代。
而且,从现代的考古证据分析,易中天的说法也绝非空谈,他认为自己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文化产生的标准。
很多人在了解了易中天的想法之后,纷纷支持易中天的说法。也有人对司马迁的《史记》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易中天的说法提供了佐证。
《史记》是人们研究历史的强有力依据,但是人们发现在《史记》中,对于商代历史描述得非常详细。
这也成为了人们掌握和了解商代文明的主要方式。但是相反,夏朝时期的历史,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陈述得很少。
而且人们惊奇地发现夏朝的很多内容与商代历史十分相似,更加让人们质疑夏朝的历史是否可以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正因如此,夏代之前的尧舜禹时代是否属于中华文明才受到易中天的质疑。可以发现易中天是以现在中国已经掌握的考古研究资料作为佐证材料。
因而他认为人们常识中的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中,有1300年应该称其为史前史,而非真正的文明。
他的这种说法更是受到很多人的谴责,人们纷纷指责他是哗众取宠。
因此,易中天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应从二里头文化算起,因为二里头遗址满足文明产生的几点判断依据,最终他得出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具有3700年左右的历史。
但是易中天的这种说法显然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究竟该如何计算中华文明的诞生时间,这个问题人们现在仍然争论不休。
不可否认,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对于中华文明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二里头文明是否可以作为中华文明的缘起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二里头遗址
但我们必须承认,判断文明起源的确需要一定的依据,这是让后人信服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那么5000年文明这种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杜钢建和易中天的“碰撞”对于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种说法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客观事实。
多数八零后九零后,都读过《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著作长大的,因此更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告诉自己的孩子。
说起中华文明的摇篮,必然会提到黄河和长江流域。
这些大江大河孕育了华夏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最直接证据非“良渚文化”莫属。
良渚文化已经被考古界的专家认定为中国目前最早的文明起源。而良渚文化距今已经有4000到5000年的历史,这刚好佐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
另一个比较确凿的证据就体现在,人们认知中的5000年是从夏朝开始计算,而夏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所以,以夏朝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这种5000年文明的说法没有问题。
近百年来,考古学家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不管是从青铜器还是从朝的遗址上分析,夏朝时期已经具备了早期文字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当时所使用的一些陶器上却有留存。
考古学家从最早发现的城市遗址中可以判断最早发现的遗址,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
因此,杜钢建教授认为夏朝时期就已经产生中华文化,因为自夏禹建立夏朝开始,中国的朝代便继续延续下去。
自此之前中华文明也必然存在,但是当时的文明如何传承是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可见,中华文明何止区区的五千年,五千年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
如果从这一标准来看,中华文明要远远超出5000年,因为据此可以推算,在夏朝之前,中国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经就说到过这样一句话:“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
这再次印证了这种说法的准确性,而且这与人们当时使用的纪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一直以来,人们都长期使用黄帝纪元。通过黄帝纪元可发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至今约有4600年,因此人们统称为具有5000年的历史。
不仅国人对于此深信不疑,很多国外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而这种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早在17世纪就得到了外国学者的验证。
一位曾经来到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在自己的著作中对中华文明的源头进行了分析。
在17世纪时,他最先开始编纂中国史,在编纂过程中,对于中华文明的源头,他也进行了一番考证。
最终,他最终将伏羲时代作为起始年份。而在当他的这本著作陆续出版之后,更是被中国学界所采纳。这更使得这种说法开始广泛流传于民间。
因此,法学家杜钢建认为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是有理有据的,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
结语那么文明是否等同于文化呢?两者的分界线是什么?
文明是被大多数所接受的一种人文精神、发明创造和公序良俗的总称。
其实从文明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体会,文明更重要是对当代和后代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这个方面去理解,也就再次印证了杜钢建教授的说法。
在夏朝建立之前的时代,也必然有某种影响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某种文明,难道这些就不算作文明吗?
而文化则是指在一个历史时期中,人们创造的各种遗迹的总称。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生产工具、祭祀用品等等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这些文物反映了在当时的是历史是其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见两者从定义上看确实是不同的。
西方关于文明产生的几点依据让人们开始质疑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而易中天的一番话更是将这个问题推到高潮。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讲求感性和理性并存,尤其是对于如此重大问题而言,更是十分谨慎。
中西方文化的表述使得很多问题变得有争议,但是关于历史的说法万万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精确”来表述。
过于武断的观点必然会将很多问题逼到牛角尖,对于中华文明究竟延续了多少年这个问题也是如此。
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一直在继续,更重要的一点是考古工作从来没有中止,或许在某一天,就会产生新的证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