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

来源:台海网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1)

■陈和永与他维修的海沧柯井社张氏宗祠。

闽南人的硬核记忆

台海网7月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以前的闽南,一条长路,走没两步就有一栋古厝。有的富丽,有的质朴。屋顶中间凹陷,两端翘起,宛如燕子轻灵飞动。最夺目的是屋顶上的剪瓷雕,色彩鲜明,形象各异。燕子飞累了,就在房屋附近的电线上休息。有的燕子干脆找户人家筑巢,不走了。被选中的人家开开心心地接受新来的住户,在燕巢正下方放上纸皮,没过一会儿,纸皮上面就都是零星白点。屋子正外面都有一个“埕”。“埕”里有一口井、一些石凳。夏日,石凳上总坐着几位妇人,孩子们刚从田里疯回来,就被家长抓着洗澡。家长从井里提上一桶水,往孩子们身上一顿泼,一边洗一边跟旁边的人聊天。

“那时候的人们,好像有聊不完的天。”谈起这些回忆时,60岁的陈和永不免感慨:“你们年轻一辈的,应该很少见到这种场景了。”

闽南传统民居,大多数闽南人把它们称为“古厝”。作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和永接手过的“古厝”数不清,单从营造技艺而言,闽南古厝大同小异。古厝基本就是三开间或五开间,有的单护厝,有的双护厝。五开间,就是在三开间的基础上,左右各加一间。“我做这个40多年了,每间房子的营造流程都一样,但每栋古厝都有它的特别之处。”

陈和永对古厝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这些手工营造的房子里,有着闽南人的审美和独特的文化。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采访陈和永的技艺,一起去看看闽南人关于“美的追求”。

古厝为伴 40年练就修造绝活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2)

■陈和永在教导传承人制作通梁。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3)

■陈和永及其妻子做的剪瓷雕。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4)

■已拆下的被白蚁蛀掉的横梁 。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5)

墨斗——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中必备的工具 。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6)

燕尾脊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7)

■用墨斗在木头上划线,做记号。

到达海沧莲塘别墅时,陈和永刚从工地过来。跟长期户外工作的人一样,陈和永黝黑、健硕。在海沧,他同时负责的工地就有三四个。陈和永是翔安人,操着一口亲切的闽南话。跟老一辈的厦门人一样,要到厦门岛内或是海沧,他还习惯说为“去厦门”。

从早上5点多出工,夏天一般做到天黑,具体看太阳的西落时间。如果是下雨天,就会早点收工。陈和永手下的工人和他一样,每天都是这个作息。40多年了,基本不变。

从小入行,父亲的“秘籍”从不离身

“我还没读小学,就跟着我爸到处做工。”说起入行的经历,陈和永满脸笑容。最早是做油漆工。以前闽南人结婚,都需要用到“眠床”。“眠床”就是古式的婚床,有的2根柱子,有的4根柱子,也有8根柱子的。当时很多厦门人没钱,就到龙海那边,从旧房子里买来“眠床”,然后油漆翻新。给“眠床”上油漆,是陈和永幼时的记忆。

到了高中毕业,他就跟着父亲修房子,从小工、剪粘、大木作到设计,陈和永慢慢接手父亲的民居营造手艺。“那时候改革开放,很多华侨寄钱回来修房子,就开始跟着做。”陈和永没有做过其他的工作,从高中毕业到现在,全职做民居营造技艺40多年了。早年父亲是他的老师,现在父亲留下的“秘籍”,他也从不离身。说着,他从车上拿出了父亲笔记的复印本。密密麻麻的,整个本子上记载的都是日常的工作经验。

陈和永一家全都是非遗传承人。妻子平时在家里,主要负责剪粘(剪瓷雕)。“我刚才带你去看的那栋张氏宗祠,上面的堆剪,都是我和我老婆做的。”陈和永一脸的骄傲。现在很多工地,都是陈和永的大儿子负责,陈和永只是帮忙看看。小儿子学的就是古建筑专业,做的也是一些相关的工作。陈和永强调:“这一行虽然累,但也要有人去做。”

灵活处理,坚持修旧如旧

陈和永的工程项目,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宗庙营造,一是古民居维修。宗庙营造比较单纯,主要跟村里的负责人把事情定好,堪地、出设计图、营造就可以。现在的古民居维修,大多数是政府项目,需要投标,写标书、出设计方案、列费用预算等,比较繁琐。不过这些工作,现在都是陈和永的儿子在做。

维修古厝,以政府出的设计图为主,按图纸施工。但是施工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陈和永带着笔者到他正在维修的民居里,指着屋里的房梁跟我说:“这根横梁,设计图里是拼接设计。”横梁是房子的受力点,它肯定是不能用拼接的。所以,陈和永就根据实际情况,把横梁换成整根木头。“项目设计的年轻人有时比较没有实际经验,所以我们在实际施工时要做调整。”

跟别人翻新的维修方式不同,陈和永在维修古厝时,坚持修旧如旧。比如说木头,他都专门买旧木头。新木头没干透,还有水分,有时候会开裂。旧木头开裂的少,而且有历史感,维修起来就跟之前的感觉比较一样。新的木头,再怎么做旧,没有旧的好。

两个重点,处理白蚁和漏水

在陈和永看来,古厝老坏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招白蚁。“闽南的古厝,以木结构为主。以前老一辈的人,木头买回来了,没做任何措施,就直接盖房子。所以木头容易招白蚁。”说起古厝维修,陈和永有自己的经验之道。另一个问题是漏水。房上的瓦片因年代久远,免不了被风吹走,就会造成房子漏水现象。所以维修古厝,这两个是重点。

有一次维修一个宗祠时,陈和永主张应该把房梁换下来,但宗祠里的老人一直阻止。老人90多岁了,看着房梁,说明明是好好的,为什么要换?陈和永没有多说话,直接爬到房梁上,手往房梁一伸,大家才知道,原来房梁早已经被白蚁蛀空。那个房梁拆下来一看,整只脚都可以伸进去了。为了防白蚂蚁,现在重修的古厝,都会在木头上涂好防白蚂蚁的药。如果是政府主修的项目,都会把白蚁药直接列在设计清单里。

陈和永的维修班子都是闽南人,他们都是老师傅了,有着闽南传统民居的修建经验。一栋古厝需要维修时,陈和永都会先自己勘查现场,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拆,哪些地方需要加固,哪些地方需要修补。像比较脏的、危险的准备工作,陈和永及其家人会亲自上场。等这些都弄清楚了,就分班组进场,木作、瓦工、油漆……轮番上阵。

“一栋古厝维修或者营造,涉及很多工种,不可能都是自己来做。”陈和永主要负责油漆、画图、做旧和效果把控,而木作和瓦工等工作,要请专业的工人来。

有点着急,工人的队伍高龄化

自从评上了非遗传承人,陈和永的古民居维修单子越来越多,“现在光是古厝维修,我都维修不过来。”但让他头疼的是,能用的工人越来越少。

现在学这个技艺的很少,年轻人更是不太可能来学。基本20多年了,能坚持一门心思学这项技艺的不多。“总的来说,新学的没有退休的人多。”陈和永虽然苦恼,但也似乎能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不想进入这个行业。

在他看来,这个行业比较累、比较脏,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每天工钱还可以,但都是临时召集的团队,有活的时候才上工。不像单位,有退休金之类的福利。“你做一天工,才算一天的工资。如果你休息了、生病了,那就没有工资拿了。”

说起工资,陈和永就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辉煌日子。“那时,像我们做工地的,收入在社会上算中上水平。那时候还经常有一些上班的人,从单位出来,跑来跟着我们一起做工,这样的现象现在想都不敢想。”看着越来越高龄化的队伍,陈和永有些着急。

因地制宜 每一栋古厝都有个性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8)

■陈和永正在加固房梁。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9)

■陈和永在造燕尾脊。

陈和永正在维修的古厝,是张民权大爷的。大爷今年83岁,他的这栋古厝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来到房子正大门,立马就被墙壁上的独特花砖吸引。花砖上一朵朵花,向上而生,清新可人。张大爷说,这栋房子是他爷爷建的。他的爷爷是位账房先生,跟着一位经商的老板,后来攒了些钱,就回来修建房子。“本来想着把周围的护厝一起建起来,”张大爷指着房子旁边的两栋房子说,“但这些地,是村里其他人的,一直谈不下来。”

“房子花砖上的花,是罂粟花。”张大爷笑声爽朗。花砖是从日本进口的。至于为什么选择罂粟花,而不是其他的什么花朵来装饰,张大爷也不是很清楚,“那是我爷爷早些年到过日本,他亲自选的。”

清末民初,柯井社大多数人选择下南洋,到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地。张大爷就是在越南出生的,九岁的时候,才回到柯井的这栋古厝里。加上前面的“埕”,张大爷的房子两进三开间,最特色要数房子的屋顶。别的古厝,屋顶上的瓦都是铺满的,这栋房子的屋顶,瓦只铺了四分之三,剩下的一小部分,直接水泥倒平。陈和永表示,他做了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屋顶,作用其实跟全部用瓦片没什么差别,就是看着时兴些,这可能跟主人早些年下南洋的经历有关。

今年政府把这间古厝列进维修的名单里。张大爷很开心,施工期间经常到古厝来,跟陈和永交代:“一定要做得细致些。”

下面我们就跟随陈和永,去探究一下闽南古厝的维修技艺。

勘查情况

如果是新建的闽南传统民居,需要在施工前期相地、择址,定房屋的朝向。古厝维修的流程相对简单,前期只要勘查下需要维修的部分即可。因为都是老宅,有的会有危险,陈和永都是自己来做。

出设计图

“设计图我们行内叫水挂图。”现在维修的张氏古厝,是政府主张维修的,政府那边有对接的单位出设计图。“我们主要根据设计图来施工就可以了。”陈和永拿出一沓设计图,“实际施工跟设计图经常有出入,不能总是按图上的来,要灵活处理。”

进场

开工时,要在现场附近搭好工寮,工匠住在里面方便施工。“维修古厝时,会在古厝里面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工人喝茶休息。”说着,陈和永走进古厝的大厅,拉着几把凳子围着一张老旧小木桌,桌上摆放着简易茶水,陈和永正招呼工人休息,喝口茶。接下来,就把维修古厝所需要的木材、水泥、砖瓦等材料跟工具一起进场,以便后续使用。

大木作维修

在闽南传统民居营造中,大木作主要是指主要的房梁、斗拱、桁木及椽子这些重要木作。所有使用的木作,维修时都必须用白蚂蚁药涂抹,防止木头被白蚂蚁蛀掉。我到现场时,陈和永手下的木作工人正在加固安装好的房梁,一边敲着手上的斧子一边听陈和永交代:“斗拱两边,保持一致。”

木雕维修

木雕主要是在内槛窗、隔扇、檐下梁枋、斗拱雀替、垂花等部位上雕刻人物山水和飞禽走兽。陈和永说,建筑的细部和构件收口及交接头等地方往往较难处理,通过精致的木雕装饰,修饰构件,衔接难以处理的局部,使房子更加美观。木雕维修一般是在陈和永家里进行,他在家把木雕做好,再拿到古厝里安装。

墙面、屋顶、屋脊修缮

接下来是泥水匠和瓦匠进场。先更换瓦片,从屋顶的一侧开始,从下而上铺。在椽子上面铺上一层两子(方形的小瓦砖的另一种叫法),放好后,涂上一层水泥,然后再铺上板瓦。铺板瓦有铺板瓦的门道,陈和永细细道来:铺板瓦时遵循正反相扣的规矩,向上的称为“笑瓦”,向下的称为“哭瓦”。每垄瓦片之间间隔2-3厘米,如此操作三遍,铺上三层板瓦。铺完板瓦后,要从屋脊处倒水,来试验板瓦的排水是否流畅。如果不流畅,还需要对板瓦进行调整,直到试验合格为止。屋脊的形状都带下垂的曲线,两端向上翘起,构成一条有力量的弧线,这就是燕尾脊。修补的时候,要保证燕尾脊两边一致,不能一大一小。

剪粘(剪瓷雕)

“剪粘基本由我和我老婆完成。”陈和永说。这一部分主要在他翔安的家里完成,完成后再运过来安装(最厦门曾在2019年10月13日报道过剪瓷雕技艺——编者)。“剪粘”主要的技法就是“剪”和“粘”,由泥塑和剪粘两道工序组成。先以铁丝扎好骨架,再用灰泥塑成坯,用铁剪将彩色陶片剪成所需用的形状,在坯的表面粘上剪下来的各种颜色的瓷片、玻璃片或者贝壳,做成所要的造型后,安置于屋顶上。

油漆

泥塑完就要彩漆。色粉要和水胶一起搅和,固着在泥塑上。常用色彩有土朱、朱砂、乌烟、石青、及铜绿等。油漆木结构时,要先用沙纸将木头磨平,用自制桐油灰粉、腻子刮平后上油漆。漆面刷光油一至二遍。

彩绘、贴金

古厝维修时,所有的彩绘都由陈和永完成。他会根据设计好的画面,在梁柱上漆未干透时直接描绘,或在大门上、墙壁上画画或题诗句。在所雕刻的细木结构处,根据设计美观的要求,有时还要贴金。先刷上贴金油,约2小时后待未干时,贴上一层很薄的金箔。贴完金,验收合格后,整个古厝维修就算完成。

链接

古厝讲究多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10)

■贴金

一栋栋老旧的古厝,在陈和永看来,都是闽南文化的生动展现。

“你看,这些不同时期的雕刻风格都不一样。”陈和永指着海沧柯井社张氏宗祠上面的雕刻说。雕刻的师傅也是不同的,一名雕刻师一种风格。雕刻的图案都是有讲究的。“蝙蝠,寓意着这边的人有福气。”所以蝙蝠在闽南的古厝中很常见。

屋顶上的剪粘是陈和永和老婆做的,大部分是龙的图案。陈和永解释道:“闽南古厝都是木结构,最怕火灾。龙在五行中属水,水可以压制火。”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11)

■海沧柯井社张氏古厝门头上的“鸿禧”。

闽南古厝的主人,在修建宅院的时候,都会在房子里嵌“鸿禧”二字,寓意“洪福”。陈和永正在维修的海沧柯井社张氏古厝大门上也嵌着“鸿禧”两字,字中间安置着一个八卦,已经褪色了。陈和永表示,这些细节是维修古厝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维修的时候,都会把这些细节补上。

闽南古厝的大门不能随便开,平时都是走侧门,只有重大节日,重要人物来访,才会开正大门。按陈和永的说法,这样表示钱财不外流,还可以挡住外面的邪气。果然,我们才开了张氏宗祠的大门,就有老人家上来阻止,让我们必须把大门关上,从侧门进出。

厦门出名的古厝(厦门这位非遗传承人四十年练就修造绝活)(12)

■做龙头

(文/摄影 木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