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的(我和EVA的补完之路)

随着《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终》的上映,网络上又开始了一轮如火如荼的讨论,我也有幸受邀参与到播客大佬休克罗的播客栏目《喜形于色》中,休克罗老师立了聊一个月EVA的flag,作为一个EVA爱好者,在录节目前按大佬的提纲捋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虽然记不住,也不会按照这个聊,但是可以作为一篇博文发在自媒体给大家参考,为了便于区分,以下带书名号的《EVA》用来指代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作品,不带书名号的EVA用来指代人形兵器Evangelion。本期播客名字叫做《EVA吃掉使徒核心对应生命熵减的需求以及绫波丽的波粒二象性》。

1.第一次看《EVA》是什么时候,觉得这部动画哪里特殊?答:90年代后期吧,当时没觉得特殊,因为当时看不懂,只觉得机甲很燃,甚至不觉得比《机动警察》更好看,当时肯定对热血番,机甲番都很感兴趣,这个应该是出于男生对机甲的天然好感,当时没有觉得哪里比较特殊;

90年代是动漫或者说尤其是日漫在我国的黄金年代,总有卫视或者地方电台会播放日本动画,和后续电视频道只能看《蓝猫》的时代相比,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但是那个年代我最喜欢的不是《EVA》,而是另一部不知道能不能算作机甲类型的作品《魔神英雄传》,虽然具体情节基本忘光了,但是对于组团打怪的故事还是非常喜欢,某种程度上可能出自于对融入集体的渴望,所以会对组团打怪的热血番感兴趣,反过来看《EVA》的设定对于少年其实不够讨巧,因为角色之间带有明显的疏离感;

另外,前一段有朋友来家里借住,看到我看《EVA》,反问我这不是一部毛片吗?“毛”可能也是很多人对于EVA的第一印象吧,当然我目前也在再次刷《EVA》顺便整理一下素材,后续自媒体发布《EVA》之LSP篇。

eva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的(我和EVA的补完之路)(1)

2.随着阅历增加,对《EVA》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跟着国内二次元市场的热度逐渐提升,在参加工作后开始了又一轮追番兴趣,基本都是午休或者周末看,再刷《EVA》本质上是从众心理,网络世界反复宣传这是一部神作,或者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就想再次尝试一下,了解一下这部作品为什么会受到如此赞誉,确实非常好看,因为这部作品在我看来是个人和自我、个人和世界的和解的过程。

3.热血动画片总在强调少年的能动性,《EVA》里的少年发挥了多大程度的能动性?

答:这个能动性我没有完全理解,不知道是不是近似于《哪吒》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主观唯心主义,但是从我个人理解的能动性是这个概念是比较有趣的,我们从TV版开始说:

主角碇真嗣,最初是不想驾驶EVA的,这有什么能动性,甚至开场的第一个使徒是初号机暴走打倒的,后面的剧情碇真嗣也是以服从命令为主,这种状态和绫波丽一直以来的能动性其实是非常类似的,下达什么样的命令,我就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反正自认为只是个工具人而已;

印象中后期的碇真嗣为了在碇源堂面前证明自己,作风开始趋近于明日香,作战风格开始变得主动甚至激进;直到第四使徒昼天使,就是那个长得像鱿鱼,还有两条高能鞭子的使徒降临,碇真嗣违背葛城美里的命令出击并取胜,回到NERV时碇真嗣坐着喝可乐,被葛城美里一巴掌打翻了可乐,这一段剧情才开始感受到主角叛逆的反抗中带有一点能动性。

TV版最后两集应该有这种剧情,绫波丽吐槽明日香和碇真嗣一样,等着被别人拯救,等着被别人带来幸福;所以这种真实感给《EVA》增色不少,因为在我们的世界,能动性并不像二次元世界中发挥着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躺平”文化盛行的原因,当然我是认可无论在哪个世界都要积极发挥能动性再争取一下的。

eva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的(我和EVA的补完之路)(2)

4.拯救世界、创造奇迹,驾驶EVA的少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有哪些动画作品里具体描写了这些代价?

答:这个问题我完全没有考虑过,因为我把驾驶EVA这件事看成了每个驾驶员自己成长和自己和解的过程,当然尤其是从碇真嗣的视角来看,但是从细节剧情来看确实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明日香受到精神污染、比如对抗几何形态的雷天使时、绫波丽要在碇真嗣面前扛住粒子炮、又或者碇真嗣溶解在LCL中、铃原东治在三号机被污染时遭遇的断腿、甚至渚薰为碇真嗣付出自己的生命;

但是所有的一切在作品整体结构来看,我个人认为都是以EVA为介质,达成自我的补完过程,比如碇真嗣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绫波丽求证自己是否有心,因为绫波丽是复制人嘛,还有明日香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出色,所以无论补完是获得心灵的完整,还是化作LCL,又或者是开启某种新时代,我会觉得补完这件事一定有要付出的代价,万物都有自己的价格嘛,上帝不是早就标好了对吧。

5.《EVA》从TV到剧场版一直都有很多未解之谜,有哪些让我耿耿于怀的悬念和情节?

答: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个人而言,可能《EVA》中的信息量只get到了不到20%,我会关注到的是我能理解的部分,但是不会特别纠结在未解之谜上;

我会认为这个问题有一点语文课里阅读理解被过分解读的意味,到底为什么有两棵枣树,作者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奔过,因为本来就是有两棵枣树,虽然更本质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懒,不过我还是想拿吃饭类比,吃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就会高兴,虽然厨师可能设置了更多惊喜,但是我可能没get到,更不会去深究烹饪方法,依然会对厨师贡献的手艺充满感激。

eva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的(我和EVA的补完之路)(3)

6.故意隐藏关键信息,让作品呈现混沌感,这样的技法是否有利于作品成为永恒经典?

答:和上一个问题一样,我觉得庵野秀明未必是有意识而为之的,就像之前提到的枣树一样,虽然庵野秀明会把《EVA》打上深深的个人烙印,但是动画作品依然是团队作品,是否有意呈现混沌感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就像意识流的定格画面,以及TV版最后两集的大量简笔画内心戏描述乃至PPT文字动画,更可能的原因是经费不足,而非故意为了混沌感而如此营造,不过处理得相当精妙;

我最近被安利了一本书叫《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感觉很好看,里面有个观点可以套用在这里,峰值的体验会掩盖相对的不满,与其把精力放在提升低评价客户的服务提升,不如打造峰值体验,这样会带来更好的口碑和更大的收益;

我要说的是《EVA》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极为出色的人物设定和推进节奏,加上机甲和美少女元素,再叠加匹配当年日本当年的时代背景,紧跟时代脉搏让《EVA》得以封神,里面一些体验感差的小细节反倒成为了我们津津乐道的内容,经典是因为《EVA》提供了机甲番在单纯热血以外的另一条路线,群像戏也刻画得惟妙惟肖,混沌可能只是副产品,而非有意为之的技法,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观点。

7.《EVA》可以被归纳为道具类动画,主人公拥有自己的神奇道具,但《EVA》里的道具人造兵器EVA又不完全属于主人公,怎么看少年对于拥有独特道具的渴望?

答:我也认为EVA可以看作一种道具,虽然在拘束器下面是类人形态,但是基本受控于插入栓中的驾驶员,而暴走时又处在一种近似无意识的状态,所以EVA应该就是比较典型的工具人了;

印象中剧情里有过驾驶员操作非专属EVA的剧情,那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共享单车,或者说单位有几台公车,平时司机都会有对应的座驾,但是真有急事儿也可以换着开,感觉这个更类似EVA的使用场景;

其实对于独特道具的渴望并不只局限于少年,对独特道具的渴望会贯穿人类的一生,比如我们在选择服装、鞋子、电子产品,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机壳,会不会希望它们是独特的?或者用它们来彰显自己是独特的?即使你觉得自己在意的是工具/道具本身的功能性,但是这些功能性叠加在个体身上也会产生个体的独特性,也就是道具的反作用力,或者说道具本身的buff,无论是否渴望。比如我的摩托车,贴了大量的二次元贴纸,其他人可能会从选车开始,到改色甚至改装来达成功能或者外观的个性化,其实都是希望拥有独特道具的心理。

eva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的(我和EVA的补完之路)(4)

8.其他道具类动画,比如《四驱小子》,《数码宝贝》,《钢铁神兵》,道具与角色完美配合。《EVA》却不是这样,怎么看主人公与EVA的关系?

答:我在看《EVA》的时候觉得会觉得这是一个“入世”的过程,和自己磨合、和同学磨合、和同事磨合、和战友磨合,当然也有和自己的“生产资料”磨合的过程,所以《EVA》中会有着同步率这个概念,这是现实世界的现实规律,而前述几部作品我有部分简单看过,也许在少年时代会让人热血沸腾,但是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是不带道具、不带buff、初始数据为0 就要登场竞技的那一个,所以再观看前述作品时心理上会产生的微妙变化,就是变成了又爽又假的矛盾感;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和碇真嗣一样,是被半强迫着推到台前的,以普通人的姿态走上成长之路,因而让更多《EVA》的观众产生共鸣,驾驶EVA在我看来确实很类似工作,即使你没那么喜欢,但是你已经阴差阳错地走上了这条路,你也会想着做得更好,本质上不一定你有多爱工作,但是你希望通过工作来获得认可,比如碇真嗣期待中碇源堂的认可。

9.《EVA》里没有实存的邪恶反派,使徒只有行动没有思维,碇源堂也是借eele之力顺势而为,少年对抗的目标有点模糊。人是否需要对立面来确定自己的存在?

答:我们尝试拿九宫格来表述,这部分纯粹是个人观点:

守序善良绫波丽

中立善良碇真嗣

混乱善良葛城美里

守序中立赤木律子

绝对中立渚薰

混乱中立是加持良治或者碇源堂?

邪恶反派我实在是没办法对标了,因为邪恶反派实在是太过脸谱化了,更多的时候是艺术作品刻意为之,没有明确的反派也许也是《EVA》的一大亮点,我们不能把那些出自某种不同价值观指导下的具体行为,或者某些近乎无意识的行为,当做邪恶反派,不同价值观说的是碇源堂和Seele为了人类补完计划的目标,近乎无意识说的是部分使徒,剧中出现的部分的使徒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我们现在面对的RNA病毒,他有自己的邪恶意识吗?肯定没有,但是如果可以,我想人类会给它一个“反人类”的罪名,所以这种是否是邪恶本身呢?

现实世界中的少年经常会沦为老东西的工具或者手段,然后少年自己变成老东西,这个说得有些极端了,但是在没有明确价值观的人更容易被有明确价值观的人所影响,比如前三号驾驶员的风格,绫波丽是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明日香是为了证明自己出色,碇真嗣是为了父亲的认可和获得幸福,所以本质上他们都是“补完大业”的附属品;

剧中会把使徒放在明显的对立面,但是使徒中又有着“Lilin”自己,所以设定的对立面应该是入侵的使徒,这是为了剧情的开展,是观众需要的对立面,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观众就是人类嘛,人类肯定是需要对立面的,举例说人类希望自己成为某一种自己认可的人和不想自己成为某一种自己讨厌的人,后者的动力要更强大一些,当然这个观点也是见仁见智,我自己的公众号之前写过一篇减肥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戒烟这件事儿做类比,我说当我抽烟的时候总能想起码字的鲁迅,所以戒烟肯定会以失败告终,黄章晋也提到过类似观点,大概是说直到他把吸烟者看做是很负面的人群,把吸烟看做是很负面的行为后,他才戒烟成功,所以人肯定是需要对立面的,毫无疑问是这样。

eva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的(我和EVA的补完之路)(5)

10.就算在人没有目标的时候,时间也不会停下,生命仍在流逝。动画片里的角色如何找到目标,如何挣脱迷茫?现实中我们怎么做?

答:我觉得这件事儿我有发言权,因为一个月前感觉自己抑郁的状态有所加深,每当抑郁降临的时刻,我会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意义,对任何事都丧失兴趣,包括以往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书,看电影,看动漫或者运动,聚餐一类的事情,这大概就是问题中没有目标的时刻;

但我会把以上看做生理上的无目标状态,而不是认知上的无目标,毕竟还是有人沉迷某音某手是真的不可自拔,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自己想要有目标,那其实就存在着破解的方案,突然想起之前九边说手游有什么可怕,孩子上瘾有什么可怕,只要孩子有兴趣爱好,就不愁控制住孩子。本意是说用兴趣爱好去引导孩子向着更健康的路上发展。扯远了,其实人还是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

在《EVA》中主角们迷茫的时刻,其实基本还在继续着之前的生活:在学校学习和驾驶EVA迎击使徒,我的解决方案也一样,那就是do something,我日常会有使用效率手册的习惯,效率手册约等于我的死海文书,我会把每天想要做的事情都写在手册上,然后一件一件完成打叉就好了,在做的过程中总有新收获、新思考、新认识,这就很可能成就自己的顿悟时刻,就像王阳明的龙场顿悟;

当然我不会严格参照效率手册安排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抑郁时,如果状态不好,那就把未完成的事情打叉,避免让那些未完成事件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就像葛城美里的爸爸、明日香的妈妈,其实都成为了她们各自的心理障碍,所以按效率手册安排时间就是我驾驶自己EVA的过程,而把未完成的事情打叉就是我自己的补完计划。

eva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的(我和EVA的补完之路)(6)

尾声:

以上内容就是我针对休克罗老师的提问准备的答案,这是我自己在观看《EVA》中获得的答案,也是我自己和自己人生和解的一部分答案,《EVA》伴随着《剧场版:终》的上映已经完结了,但是生活还在继续,所以还要继续“补完”,祝每一个不那么强大的“碇真嗣”都能找到自己的“补完”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