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沟通小技巧 小小的沟通技巧能省去大大的麻烦

今日悦读:小小的沟通技巧能省去大大的麻烦

沟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在职场上,很多人都会说,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或者至少也得是干得好等于说得好。对于一个天生嘴巴笨的人来说,由于吃过不会表功的亏,所以很清楚掌握一些小小沟通技巧的必要性,即使不能做到八面玲珑,也不能出口就错对吧,今天想聊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关于沟通的书,书的名字叫《可复制的沟通力》。

书的作者樊登,不再多费笔墨介绍了。这本书和上一本《可复制的领导力》一样,都是职场工具书的类别。在这本书里,樊登给读者上了十堂表达课,帮助大家迅速提升沟通能力。

这本书的开头和领导力那本书的结论类似,就是告诉大家,沟通力是可复制的。作者提出,每个人都能学会沟通力。我们要学习科学的理论,了解在沟通中应该谨记的原则,一是沟通的真实性,对于有意义的信息进行传递,否则就是无效沟通。二是沟通的完整性,如果事情不能说明白,容易让对方曲解,导致沟通失败。三是沟通的时效性,需要在有效期完成,否则就失去意义。四是沟通的同一性,每个人对信息的解读都不一样,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五是沟通的目的性,双方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沟通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获得,掌握沟通力最关键在于对问题进行正确思路的转换,引导对方与我们的思路一致,要先对对方的想法表示理解、尊重和认可,然后再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寻找共同思考的角度。

书里指出,任何一种沟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尊重与合作这个目的。合作的核心并非一方必须听从另一方的安排,而是双方通过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件事。“尊人者,人尊之。”沟通中如果缺乏尊重,不能平衡自已与对方的需要,总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与对方交流,这样的沟通是很难进行的。只有学会尊重与合作,沟通的过程才会愉快而积极,结果才能如你所愿。对于好的沟通,书里给出了以下定义:1. 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2. 表达时要直接、精确。3. 运用深夜电台主持人般的声音。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掌握高效的沟通力呢?答案是:1. 学习科学的理论。2. 掌握正确的方法。3. 一定要刻意练习。

对于如何开展沟通,书里也给出了几个小技巧:第一,沟通要从了解需求开始。凡是沟通出现问题,多数是由需求不清晰或需求未能获得满足所致。这里的需求包括他人的需求,也包括自我的需求。要学会洞察别人真正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满足这个需求,沟通就会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第二,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 当我们用惯性思维与别人谈话时,通常会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但我们的惯性思维很可能让对方感觉不安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打破惯性思维,主动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想拥有高效的沟通,就必须懂得尊重自己的沟通对象,从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学会标注对方的情感,才能获得周围人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喜欢。第三,用长颈鹿式沟通破解沟通困难。心大,遇事不计较,反应慢,从不觉得什么事都会对自己有伤害,再加上站得高,看得远,不会对眼前的小事斤斤计较。沟通时,我们要学会不带评判地观察,要用“我看到。。”“我听到。。。”等句式把整个事情描述出来,说出真实感受,挖掘真实需要,而不是用“你很自私”“你很懒”这些语句去评判对方,这样才能把沟通的序幕顺利拉开,然后再提出具体可执行的请求。第四,有效提问与倾听。巧妙地提问可以促使对方进行深入思考,唤醒对方的内在动力,使对方努力去改变自己;倾听既能满足他人自我表达的需要,又能巩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只有学会提问和倾听,才能成为真正的沟通高手。作家莫里斯曾说:“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第五,用身体语言认识自己和他人。如果我们能正确判断别人的肢体语言,沟通就会变得愉快而顺畅。一旦出现沟通不畅,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取代消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的内心能量满满。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都可以在人际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作者认为,沟通力最高级体现就是演讲,要组织一场高效的演讲,不仅要有精彩的"坡道",吸引听众的开头;有“硬货”满满的“发现”,引导听众有所发现和收获,觉得你的论证有道理,有科学性。还要有能唤醒大家感性的“甜点”,想办法点燃听众的热情,给听众带

三种沟通小技巧 小小的沟通技巧能省去大大的麻烦(1)

来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总之,市面上关于沟通技巧的书籍有很多,这本也算不上是特别特殊的一本。不过,这本书里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正如书里所述,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克已复礼为仁”,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原始的贪婪和恐惧,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这才是沟通正确的打开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