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利明有什么背景(五年间我曾无数次想放弃)

柯利明有什么背景(五年间我曾无数次想放弃)(1)

儒意影业掌门人柯利明

《老男孩猛龙过江》是柯利明旗下“儒意影业”联合乐视影业、优酷出品等投资方投资拍摄的首部电影,他没想到的是,这部看似轻松有趣的喜剧电影竟耗去漫长的五年时光,以至于公司的第二部电影《致青春》上映经年有余,才姗姗来迟,尘埃落定。柯利明坦言,五年间自己曾有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因为各种原因,一度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多次想要放弃影片的拍摄;看不到尽头的长跑,更是让团队成员流失严重,一些合作伙伴认定他是在忽悠,干脆不辞而别,不接他的电话,要和“疯子”彻底划清界限;更“离谱”的是,作为投资制片人,他和导演肖央有时因为艺术上的分歧吵架,几个星期都不说话,双方都想,算了算了,不做了。但冷静下来,大家还是因为对电影共同的激情和真诚而走到一起,就像影片打打闹闹的两位主人公一样,一路跌跌撞撞,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有了这部天马行空又笑泪齐备的《猛龙过江》。

小苹果的艰辛

眼下,电影《猛龙过江》插曲、号称新一代“洗脑神曲”的《小苹果》正在网络走红,虽然其中不乏营销推广的推波助澜,但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对人间爱情的直白礼赞,确实击中了不少人心底柔软的角落。MV中肖央王太利劲爆销魂又搞笑的“婀娜”舞姿,在影片中有着更为完整和电影化的呈现。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这首歌曲的创作耗费了柯利明他们大量的心血,很多事情包括两位“筷子”都是第一次尝试,毫无经验可言。王太利写出歌曲之后,舞蹈动作怎么编排?如何与情节结合?影片如何呈现?对“非舞蹈专业”出身的大伙来说,都是新的课题。

比如为了编排《小苹果》的舞蹈,剧组不得不停下来专门去找专业舞蹈老师来培训,拍出来之后,找了几百个观众来试听试看,提了无数意见,导演肖央都认真倾听修改,不同的处理方案就做了20多个版本,只为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制作宣传曲MV时,柯利明坚持全程韩国拍摄制作,并重金邀请“骑马舞”编舞指导李朱善对筷子兄弟原创的舞蹈动作重新进行简化,突出招牌性动作,为此多花力气、多花钱也在所不惜。

柯利明有什么背景(五年间我曾无数次想放弃)(2)

柯总(左)与筷子兄弟:《小苹果》的网络传唱速度始料未及

除几段与情节结合紧密的歌舞场景外,影片有大量的动作打斗戏。几乎没有武术根基和全无相关拍摄经验的肖央和王太利为此大吃苦头,老腿老腰堪称受尽折磨。少年时崇拜李小龙、常年坚持练习武术的黑带高手柯利明,建议他俩很多场景拒绝替身亲自上阵,只为带给观众更真实的观影快感——当然与此伴随的,还有两人经常性的破皮受伤。

“导演肖央的真诚、顽强和他的那种努力感染了我,我当时没做过任何电影,他对我的信任,让我很感动” 谈起合作伙伴柯利明不吝赞美,“这么一个年轻的导演,当时微电影《老男孩》那么火的情况下,无数走穴挣钱的机会,无数投资方追着他给钱,包括许诺上市公司的股漂,但他耐得住寂寞,沉着冷静地花上五年时间,就是想拍一部真正的大电影——这一点我们一拍即合!”

文理结合干活不累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具有海归金融投资高学历背景的新锐制片人,柯利明承认自己“由理转文”后,之前的金融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让他拥有很多同行不具备的优势。在他看来,虽然艺术创作讲究灵感和感性,但其背后的制作流程却需要理性的计算和精准的制造,文理结合恰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金融就是讲效率,讲方式方法,讲究大量精算,讲求投入产出比,讲求金钱和时间成本的管控,通过非常严谨的数据化处理和计算,我每一个项目成本都控制得很好”。

虽然如此,看似“精于算计”的柯利明依然愿意花上别人看来无法想象的五年时间,去做一部充满情怀又酣畅淋漓的电影,哪怕这五年的感受就是四个字“挫折挫折”,直接收获就是“每年都瘦好几斤”——“很多时候别人不认可你,说你什么都不是,没有光环,没有背景,没有资历,甚至工作人员也满腹狐疑,你这剧本又是歌舞,又是武打,又是黑帮,又是情怀,又是青春,又是理想的,这叫一个乱,能实现吗?你也没有太多的钱,请不起大明星,成本有限,却又要死磕品质,按照好莱坞标准生产。我们唯一有的,就是靠热情不断地去说服别人——这个电影真的很好。”

五年间,从到处见各类投资人,到反复讨论敲定故事剧本,从边学边拍日夜排练摸索武术歌舞,到完成跨国拍摄多国作业,从各种奇思妙想容量爆棚,到适合院线放映的120分钟标准影片长度——柯利明和肖央以及公司的兄弟姐妹经历了一个个疯狂的关口,两人也成为在电影上志同道合的好哥们。“肖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跟好多所谓新锐导演不同,他对生活有一个理解之后,还能用一种尊重观众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专业能力远在我之上,我只是去帮助他完成梦想,就像帮助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一样,我就是搭配猪八戒、孙猴子这些帮手,来帮助他去完成这个任务。导演肩负的事情特别多,但你如果真的是在搞创作而不是搞钱,那我一定也会全力以赴!”

有了儒意影业

对电影如此痴情的柯利明,用“拜金”形容自己进入行业之前的人生状态。高中就开始去国外读书的他,一度认定干金融能挣很多钱,银行就是钱堆儿的代名词,所以就报考了货币银行学。成绩优异的他,毕业后如愿进入渣打银行实习,后来又到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干起了数据分析师。那几年市场很好,好得有些疯狂,他从一个穷学生,跟着一些优秀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做了各种金融上的操盘,获利丰厚,年纪轻轻的他,一度拥有千万身家。

没想到的是,2009年一场毫无征兆的金融海啸瞬间席卷亚洲,身边有着多年经验的金融高手,有的是一起毕业的学长和他尊敬的师长,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他们每天都在朝九晚五地工作,突然来这么一下,人也崩溃了,因为当你赔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而且不是你自己钱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很残酷的。”

遭受打击的朋友有的选择了自杀,更多则彻底消失在这个行业。一度消沉抑郁的柯利明从迷茫中逐渐醒来,他发现,金融并不是自己真心热爱的行业,加上从小喜欢电影和文学艺术,27岁这年,他做了一个决定:逃离,然后去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毅然辞职回到北京投身于影视行业,带领儒意影业从电视剧入行到主攻电影,从加磅投资到主导项目,一路走到今天。“儒意就是想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作为我们的一个价值观。”

一座自己的农场

柯利明有个澳大利亚同学,同样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金融,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像祖辈一样开农场,干脆就回家继承祖业,开了个农场。农场很大,有山有水,一年养几千只羊和奶牛,他最喜欢在农场骑马健身。“我觉得他很幸福”,对柯利明而言,电影以及公司就是他耕耘和收获的农场。

起步之初的儒意,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有丰厚的演员人脉资源,也缺乏行业的丰富经验,如何生存下去,增强自己“农场”的核心竞争力?柯利明仔细研究好莱坞大公司之后发现,他们的成功之作大多改编自热门小说或漫画。受此启发,2011年他成立儒意图书,专门从事图书策划、出版,并陆续推出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晚秋》、《爱情公寓》、《纸牌屋》等系列畅销书。短时间内,公司一举创下码洋过亿、单品均量破4万册的行业佳绩。柯利明的经营思路非常明确,即通过儒意图书为儒意影业发掘优秀的影视剧项目版权,儒意影业再将这些畅销书做成高品质的电影,以实现图书影视联动的效应。 “儒意永远会做真实好看的电影”柯利明说,“也许有一天我会被淘汰掉,因为我不是一个很商业的人,但我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很多公司在讲内容研发,我真的是在做内容。”眼下柯利明手上有非常多畅销作品的版权,儒意的目标是做“中国很好的独立制片公司”,希望将来能够跟全世界资深的制片公司合作,“我把项目研发出来我负责制片,他们负责很好的推广和投资”,“我不会把版权攥在手里,我一定会跟任何好的制片公司合作,因为对每一本小说而言,在这个行业,需要找到正确的人,正确的导演和正确的公司。”

让柯利明引以为荣的是,儒意的电影团队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二十五六岁,一水儿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很多人以前都不是这一行的,比如“负责宣传的经理,以前是建行某支行的副行长,有的人是公司副总裁、上市公司的律师,年薪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到我这儿来,每个月就是一点生活费而已,但大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电影,就是要做跟这个时代有关系的、创新的电影。”

如果将来再碰到类似《老男孩》这种还要花上五年时间去做的疯狂项目,你还会做吗?

“只要有这样的题材,我一定会去做!”柯利明的回答轻描淡写,又异常笃定。

人物小传

柯利明,1982年生,祖籍湖北,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风险管理学学士、货币银行学硕士,毕业后在香港投行业工作多年。2009年远离金融圈,接管儒意影业(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儒意图书(北京儒意欣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左手出版,右手影视,主导策划并担任制片人的电影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老男孩猛龙过江》。主导策划、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有《北平无战事》、《刀客家族的女人》、《前妻的车站》、《李春天的春天》等。参与策划电影《小时代1,2》等。

柯利明有什么背景(五年间我曾无数次想放弃)(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