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杨雄人物简评(潘巧云与杨雄的故事)

银月如钩,明晃晃地挂在天边。

蓟州城的一户人家里,一个长相艳丽的女子正在条案前拜月。桌上摆着茶酒、花生、桂圆、瓜子、红枣、榛子等祭品。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也叫乞巧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城里的小姐们都在丫鬟的簇拥下,拜月乞巧,她们希望借此得到一双巧手,提高自己在女红方面的技艺。

当然,也有例外。在这样一个浪漫的日子里,也会有人祈求不渝的爱情。

女子就是其中之一,她与七夕颇有缘分。她是七月初七这一天出生的,当时正流行秦学士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因而她的父亲就给她取了一个“巧云”的名字。

水浒传杨雄人物简评(潘巧云与杨雄的故事)(1)

此时的她并非待嫁闺中,一年前,她的丈夫王押司病故了,她独身一人回到家中,尽管老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但是,她还是会感到寂寞,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渴望生命中出现一个阳刚雄壮的男人,伴她一生,给她幸福。

蓟州的十字街口,一个高大的男人正向府衙走去。

这是一个长相俊美的男人,两眉入鬓,凤眼朝天,远远看去与关二爷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关羽是枣红色的脸膛,而男子则是淡黄色的面皮。关羽是美髯过腹,而他则只有细细的几根髭髯。

水浒传杨雄人物简评(潘巧云与杨雄的故事)(2)

他是一个爱美的男人,鬓边经常插着各色的鲜花。这天,他的鬓边插着一朵翠芙蓉。

他一身猩红色的外套,后背上有一个大大的“刽”字。

没错,他就是蓟州城里的行刑刽子手,两院押牢节级,人称“病关索”的杨雄。

几年前,他随自己的叔伯哥哥来到此地,现任知府认识他,赏识他的好武艺,于是就让他做了两院押牢节级。

这可是个好位置,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每次行刑后,大户人家都得给“刽子手”披红挂彩,来消除霉运,讨个平安的好兆头。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你容颜。

这天的杨雄,行刑归来。众人依旧热情地将花红之物披在他身上,对这一切他早已习惯,他坦然受之。

水浒传杨雄人物简评(潘巧云与杨雄的故事)(3)

但是,在人群中他感受到了一阵炙热的目光。顺着直觉的方向望去,那是一个艳丽的女子。二人的目光触碰到一起后,就立刻分开。

但是,只是那一眼,杨雄就记住了她的长相。(当然,他的眼光含蓄地多了,远没有他的兄弟石秀看得仔细)

那一天,他回到家后,彻夜难眠,每当他闭上眼睛,眼前总会浮现出女人那张精致的脸。

他开始打探女子的消息,好不容易才从一个小贩口中得知对方叫潘巧云,家里是屠户,以前嫁给王押司为妻,王押司死后,一直寡居。

得到消息后的杨雄,立刻前去找了城里的王婆,王婆是蓟州城里有名的媒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死人都能说活了。

水浒传杨雄人物简评(潘巧云与杨雄的故事)(4)

第二天,王婆就给杨雄传来了好消息,女方也看中了杨雄,这门亲事成了。

就这样,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经过了一系列的流程后,二人终于成了夫妻。

新婚之夜,羞红了脸的潘巧云抬头问杨雄:“相公,你会一辈子疼爱我吗”

杨雄看着眼前的俏脸,不假思索地回道:“当然会了”

“那你会包容我的缺点,原谅我的过失吗?”潘巧云追问道。

此时的杨雄已经没有了回答下去的耐心,他一口吹灭了蜡烛,一把拉住潘巧云的手,然后说道“夫人,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水浒传杨雄人物简评(潘巧云与杨雄的故事)(5)

言罢,他不在浪费时间,也不等潘巧云再说什么……

写在最后

应朋友们的邀请,写了这篇水浒人物的“同人文”,说实话,这个构思不够成熟,人物描写也略显粗糙,希望朋友们不要喷我。

七夕节到了,不知诸位有没有偷偷地听一听牛郎织女的谈话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