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1)

漫漫历史长河翻滚向前,几千年华夏朝代更迭中,战争与动乱是大多数。一朝为王,天下独尊,无数人为争夺大权掀起混战。

无数能人志士纷纷寻找大国阪依,渴望能完全统一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率先迈出这一步。在精心布局、运筹帷幄之下,其余六国逐渐被攻破,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了起来。

秦王扫六合气势何等恢弘,他目光长远,调兵遣将能力不俗,再加上众多能人臣子为他所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天下尽数入他囊中。

攻打其他六国时,嬴政为能留住人才,为有能力的臣子提供了非常优渥的条件,还多次不拘礼节,亲自请教。但在一统天下之后,却有人急着逃离秦始皇,尉缭就是其中走得最急的一个,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为什么还要逃走呢?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2)

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继承王位时年仅十三年。这个从父辈手中传承下来的王位并没有使他满足,在摸清时局之下,他将目光瞄向其他六国。

倘若能将其他六个国家一一击破,那么他将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在此之前,并没有能顺利实现这一野心大业,嬴政当时便敢将目光放得如此长远,也是对自己的实力很有把握。

从十三岁继位,到三十九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霸主,嬴政耗费了心血。起初他疲于应付本国内的许多事务,还没能抽身去攻打其他国家。年少时便坐上王位,在许多人的虎视眈眈之下,要守住前人传下来的大业并不容易。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3)

为此,嬴政与朝中大臣乃至亲信斗智斗勇,最终才将实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的赵国并非七国之首,但在嬴政当政之后,还是将统一大业提上了日程。有了李斯等人的协助,嬴政开始推行统一战略。

公元前236年,趁着赵国和燕国战争期间,秦国将版图扩展到了漳水流域。此后十年间,将六国逐一攻破。最后被灭的是齐国,自此,天下尽数为嬴政所有。

在吞灭六国期间,离开群臣对他的贡献。其中尉缭对他的贡献极大。但在最初,尉缭并不愿为嬴政所用。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4)

尉缭妙计收六国

尉缭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极少,还很容易将他与同时期且同名的另外一个人混淆。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感极低的人,却在秦王扫六合的过程,凸显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传最初尉缭抵达秦国时,是被蒙恬大将军请到了府上。蒙恬为其文采所拜服,希望尉缭能留在府中著书。但尉缭婉拒之后便想离开,被蒙恬挽留之后才继续暂住在府中。

此人的名声之大,甚至连嬴政也有耳闻。当时,嬴政手下虽然有着众多骁勇善战的武将,冲锋陷阵不在话下,但却苦于没有厉害的文官,能在战场上充当军事,出谋划策。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5)

因此,听闻蒙恬府中有如此人才之后,嬴政不惜放下身段,来到蒙府上请尉缭到营中助阵。谁料,尉缭既不愿意在蒙恬府中著书,也不愿意为嬴政答疑解惑,嬴政一怒之下便想要杀了他。

好在有李斯相劝,才救下这一名难得的人才。在李斯的建议下,嬴政将尉缭封为国尉,有了职位之后,尉缭才答应为嬴政效力,跟随他一起剿灭六国。

当时六国割据一方,但也互有联系。秦国实力虽强,但倘若其余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抵抗,秦国将落于下风。针对这个顾虑,尉缭向嬴政献出了一条妙计:既然要防止其余国家相互勾结,那势必要从中作梗。

用钱财去贿赂各国的权臣,扰乱他们的谋略。一旦对方自乱马脚,秦国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了。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6)

正是这一条妙计,令嬴政对尉缭的敬佩之意更深了。战争之际,秦王最缺的就是人才,至于花小钱去贿赂权臣以成大计,嬴政自然不会心疼,便听了尉缭的建议前去实施。此举果然卓有成效,权臣收钱办事之后,国家军心更加动荡,面对秦国军队明显处于劣势。

而这也与尉缭的军事思想有关,在他所著的兵书《尉缭子》中,就明确地提出了“重刑”思想。在尉缭看来,在军队里制定严苛的惩罚条令,有利于管理军队秩序,也能让战士们更能豁出去,在战场上更英勇杀敌。

这个做法与商鞅的刑赏思想不谋而合,尉缭在军事方面的谋略,使得秦国军队在战场上更加势如破竹,其余六国并非其对手。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7)

有了尉缭这等贤臣,嬴政大喜过望,赏赐尉缭时更是毫不吝惜。在最为重用的时候,甚至允许尉缭与自己穿一样的衣服,完全不在意君臣之别。

这番重用,本该令尉缭更为忠心效力。但在统一六国之后,尉缭却急匆匆地逃离了嬴政。苦战多年后终取得胜利,到了该奖励功臣的时候,尉缭却仿佛逃命一般,令人不解。

诚然,纵观后事,才能明白,当时急着逃离的尉缭,比起留下来的大臣们,结局要好上许多倍。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8)

鸟尽良弓藏

尉缭逃走的行为看似疑惑,实则早已迹象。毕竟,在初遇嬴政时,尉缭就百般不愿为他效力。

当时尉缭初入秦国,举目无亲,恰好有君王赏识他,要带回朝中重用,尉缭为何不肯呢?其实,早在和嬴政见第一面时,尉缭就从嬴政的面相中看出了灾祸。并非嬴政会遇灾,而是为他所用之人。

仅仅见了一面,尉缭就判断出嬴政为薄情之人。在有用于他时,恨不得以大礼相待,但一旦目的达成,臣子也没有作用时,将会被抛弃。

无论昔日立下多少汗马功劳,在嬴政眼中也算不了什么。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鸟尽良弓藏”。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9)

更何况,以嬴政何其残暴的性格,除了会被冷落之后,稍不注意还恐惹来杀身之祸。尉缭当年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嬴政邀请,只因当时处于混战之间,自己将有用于他,还能安心地享受君王的礼遇。

但随着天下一统,天子独尊,又该以何姿态留在天子身边呢?嬴政虽还未动手,但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倘若等到有了苗头再走,恐怕已经太迟了。

正是从一开始就看穿了嬴政的为人,尉缭宁可先自行放弃君王的厚礼相待,也要拔腿跑得远远的。伴君如伴虎,在秦始皇时期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而始终留在秦始皇身边的臣子,最终结局都惨不忍睹。李斯虽未死于嬴政手中,但最终被嬴政的儿子赐死,也是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尉缭与秦始皇关系(尉缭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10)

胡亥残暴的程度尚且不及秦始皇,倘若秦始皇不是突然暴毙,李斯这开国功臣也未必能安全活到告老还乡。

忠臣常伴贤明君王左右,惹得臣子落荒而逃,天子的品行也可想而知了。倘若是在盛世明君的统领下,尉缭又何苦放弃高官厚禄,又追寻自由的平民生活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