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在北京写的登幽州台歌)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在易水旁修建了黄金台,也就是幽州台,向天下宣告广招天下贤能之士,此后,一批贤才如乐毅、邹衍等人前来投奔,有了一代明君和贤臣,燕国逐渐日益强盛起来。

1000年后的唐朝,一位名叫陈子昂的诗人登上幽州台,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在北京写的登幽州台歌)(1)

陈子昂为什么会写下这首悲怆孤独的诗呢?这还要追溯到万岁通天元年的一桩故事。

陈子昂是唐朝颇有文采和政治远见的人,他的性格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仗义执言,乐善好施。在武则天把持朝政期间,由于他经常对武后提出批评和意见,甚至锒铛入狱,他空有一腔爱国热情,才华却无处可施,使得陈子昂颇为苦闷和不满。

在万岁通天元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的李尽忠、孙万荣等人发动叛乱,入侵大唐。武则天派谋略不足的武攸宜率军前去征讨,结果大唐军队节节败退。于是陈子昂主动请缨,向皇帝请求派遣万人士兵与敌人交锋,皇帝没有同意。

解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在北京写的登幽州台歌)(2)

后来,唐军又继续败退,陈子昂再一次毛遂自荐,请求带兵出战,这一次,不仅皇帝没有同意,还激怒了武攸宜,把他贬为了一名普通的军曹。

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愁绪,情绪低沉,眼看着报国的希望破灭,于是登上了幽州台,写下了悲怆的《登幽州台歌》。

在幽州台上,陈子昂孤独地站立着,放眼放去,他既看不到古代的贤君,也看不见当今的明君。这位诗人仰望着苍天,又俯瞰着大地,大自然一切不曾改变,但是陈子昂却感觉到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存在,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陈子昂此时心情极度凄凉,只能用衣衫拭去眼泪。

陈子昂又回忆起年轻的时候,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有一次,有一个人在闹市中出售瑶琴,价格昂贵,四周为了一群人,争先恐后地看,但是却没人买。

陈子昂看了琴之后,二话不说就高价将琴买下。围观的人都惊讶不已,陈子昂说道:“我生平喜好演奏瑶琴,此琴虽贵,却是难得的好琴,千金又有何妨?”。之后陈子昂对大家说:“希望各位明天到寒舍中听我弹奏瑶琴。”

第二天,果然宾朋满座,陈子昂捧着买来的琴说:“鄙人虽然没有谢眺和谢灵运的才学,但是却也有屈原、贾谊之人生志向。自从我来到长安,带着我写的诗文,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看。我虽然擅长弹琴,但是怕有辱你们的耳朵。”说完便将琴用力往地上一摔,将自己写的诗文赠送给大家欣赏。

解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在北京写的登幽州台歌)(3)

众人见此人举动如此有异于常人,便纷纷议论:“千金摔琴,此人一定是奇人,其文亦如此。”于是便争相传颂,陈子昂摔琴这一典故名扬天下,他的诗文也是名满京华,赞不绝口。

陈子昂又将思绪拉回到现实,此刻的他,既绝望又孤独,心中的苦闷无法倾诉,他的孤独,不仅仅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的孤独,更是为了大唐未来的命运所哀伤,所以这种孤独更显得伟大而高贵。

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完全没有齐梁诗歌中的绮靡纤弱,字里行间却有一种充实刚健之感,这也是他对诗歌的一种贡献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