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50万创业失败案例(创业失败欠下20万元债务)
采访时,卢伟讲到动情处落泪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王夫之 熊利兵 摄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倚靠办公室窗前,59岁的卢伟望向前方不远处的兰新高铁,看着一辆辆列车呼啸驶过,往事也一幕幕在他脑海中快速闪现。
17岁从武汉江夏来到青海西宁当兵,当时的卢伟不会想到,往后的岁月,会在大西北这片热土扎根。
1991年,卢伟在家乡创业失败,背着20万元的外债,背井离乡来到西宁投靠战友,在工地上打过零工、跑过摩的,当过建筑工人……直到2017年,还完最后一笔欠款后,卢伟才再次返回家乡。
近日,“天南海北江夏人”报道组前往青海海东市乐都区,见到了这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商人卢伟,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创业失败欠下20余万元债务
1986年,在青海西宁当了6年兵的卢伟转业回到江夏区(原武昌县)。因为在部队学过养鸡技术,他被任命为县畜牧局种鸡场供销科科长。
在畜牧局没待多久,卢伟辞职创业,在当地开办了3家经销部,把外面的鸡苗引进来,以赊销的方式卖给当地农户养殖,“每只可从中赚2元钱。”卢伟说。
然而,因遇到鸡瘟,农户养的鸡出现大面积减产。“农户没有钱还我,我就没有钱还给鸡苗供应商。”卢伟说。1991年,卢伟的事业“破产”了,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外债。每笔债他都用账本记着,“欠的最大一笔是5万多元。”他说。
这一年,卢伟28岁,为躲债,他携妻儿“逃离”了江夏,来到了妻子的家乡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原海东地区乐都县)。
家里揭不开锅找战友接济
“当时的我,灰头土脸。”卢伟形容再次来到乐都的情景。
他租了间小房子,安顿好一家四口后,便出现在海东大小工地上。
“当时年轻,有一身蛮力。”卢伟回忆,那会儿没有技术,只能在工地上找些零工做,经常还拿不到钱。“那时候每天只想着快点挣钱,把欠别人的钱还上。”
实在揭不开锅时,卢伟便跑到曾经的部队去找战友。“当年他确实很惨。”同乡战友王本生说,当时他召集老战友,带着饥肠辘辘的卢伟到外面吃饭,面对昔日战友们,卢伟一言不发,只顾埋头吞咽。临走时,王本生拿出200元塞到了卢伟口袋里。
卢伟说那些年,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知他在哪,甚至以为他不在世上了。
后来,卢伟又干了不少营生,开着拖拉机从乐都到青海格尔木卖大蒜、在街头卖西瓜、跑摩的……“总之什么赚钱,我就卖什么。”他说。
卢伟记得,2000年元宵节,他5点起床,穿着军大衣跑摩的,外面寒风刺骨,深夜回到家中,妻儿都已睡着,那天他赚了170元。
之后,妻子与他离婚,卢伟又当爹又当妈,“那些年,亏欠孩子们太多了,他们的童年太苦了。”谈起孩子,这个黑脸汉子忍不住掉下热泪。
工地上虚心求教学技能
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卢伟经一位湖北老乡介绍,进入中铁大桥局三公司旗下的一个施工队,参与青海马平高速老鸦峡I、II号特大桥建设。
刚进施工队,卢伟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只能出苦力的工人,而是白天在工地干活,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技艺。到了晚上,工友们熟睡后,他则挑灯夜读,趴在施工图纸上,一点点学习,遇到不懂的,第二天到了工地上,便向师傅、建筑专家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用多久,卢伟就冒出头来,从普通工人,被提拔为带班班长。
2003年,青海马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卢伟忙翻开箱子,找到已泛黄的账本,前往西宁找到战友王本生,让他帮忙联系12年前帮助过他的人。
“欠的钱一定要还的。”卢伟说,当初别人是因为信任才会借钱给他,他不能辜负。
卢伟参与建设过的兰新高铁
接下项目后只剩17.5元
在修建高速公路的那几年,卢伟学到了一身的本事。2003年,他决定出来带团队单干,这一年他已40岁。
因为没有什么资源,卢伟便到处找工程做,只要有活干,赚多赚少他都不嫌弃,一律接回来。听说哪里有工程,便上门毛遂自荐,那些年,卢伟去过山西大同,到过青海玉树、海北藏族自治州,几乎走遍了整个青海。
由于卢伟技术过硬,不少做工程的朋友遇到问题便会找他请教,卢伟把图纸摊开一看,总会给朋友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卢伟也通过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个个小工程,在乐都工程建设行业开始小有名气。
卢伟有一个原则,就是每干完一项工程,第一件事就是给工人发工资,绝不拖欠。结完工资,留下家里所需基本生活费用和下一项工程所需的开支,剩余的钱,他都通过战友一笔一笔转给了债主。
2008年,他结识了现任妻子赵存柱,她记得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卢伟就把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并把她带到了家里。“家里只有一张床、4只小板凳。”赵存柱回忆说。
因为他带的队伍做事扎实,工程技术过硬,2013年,已50岁的卢伟接到了兰新高铁客运专线乐都段的项目,他开玩笑说,自己是17.5元起家。在接兰新高铁这个项目时,给工人结完工资后,他兜里只剩下17.5元。做完兰新高铁项目,卢伟在当地业内声名鹊起,工程项目开始主动找他,他也开始挑项目。“我要计算经济成本,也有底气去挑工程了。”卢伟笑着说。
卢伟在工地查看
还完所有债务后游子返乡
“干工程要像给自己盖房子一样,保证质量,不能建豆腐渣工程。”卢伟说,这些年来,他的企业越来越好,除了机遇,更重要的是靠诚信。
由于诚信建设,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卢伟创办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三卢劳务有限公司也被认定为海东市讲信用企业,并且可以免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即便事业蒸蒸日上,卢伟也没有忘记那本泛黄的账本。2017年,卢伟还完了所有欠家乡人的钱,终于了了26年的心结。那一天,他如释重负,深夜里,他把账本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一把火烧掉了。
“岁数越大,就越想家。”卢伟说,虽然在乐都生活了几十年,但是自己一直是一个游子,“普通话说不好,本地话也学不像。”
2017年,一身轻松的卢伟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家乡——武汉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原保福乡)。站在离别几十年的家乡土地上,卢伟百感交集。
“我会回到江夏买一套房子,经常回去住一住。”卢伟说。
■ 记者手记
逆境不馁 顺境不惰
创业失败、身负巨债、家庭破碎……采访过程中,卢伟一度说不出话,拿着纸巾悄悄地擦拭着眼泪。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在卢伟身上,“不服输、敢吃苦、能成事”这种江夏人所共有的精神品质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他永不服输。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从不退缩,总是迎难而上。结发妻子离他而去,他坦然面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成人成才;不懂技术,他挑灯夜读,虚心求教……
他敢于吃苦。打小工、卖大蒜、开摩的,经常身无分文,哪里有希望,他就往哪里奔去,落魄时不怨天尤人,挫败时不自暴自弃。
他诚信成事。一直保存着账本,时隔26年后,他一点一点地将债务还完;也是因为诚信,天命之年创业,而且一步步收获成功并发展壮大。
只要肯奋斗,没有什么不可能。无论顺流、逆流,努力向上,微笑前行,卢伟的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