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

【文/观察者网 吕栋】

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缺芯潮叠加旺盛的本土制造需求,给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年内营收356亿,同比增长30%,净利润增长150%,历史上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

但看似顺风顺水的中芯国际,实则存在不少隐忧。

一方面,美国实体清单限制了该公司先进工艺的发展,一些美国鹰派还在叫嚣要进一步升级对中芯国际的制裁,甚至可以让该公司“直接关门”;另一方面,中芯国际内部也存在不少问题,仅2021年一年,该公司研发人员就减少近600人。这对于技术密集型的芯片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巨大损失。

有资深半导体行业人士告诉观察者网,中芯国际利润大幅增长体现了其行业竞争力和专业水平。但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存在着一些治理和协调问题,再加上薪资水平没有太大竞争力,出现人才流失并不令人意外。在扩产的关键时刻,公司高层必须加以重视。

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中芯国际在资本市场上长时间表现低迷。截至3月31日收盘,该公司A股股价已较上市初的高点下跌逾51%,市值蒸发近4000亿元;港股方面,中芯国际股价已较回A时大幅下挫62%,目前市值仅1355亿港元。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2)

中芯国际AH股股价走势

员工流失率是台积电数倍

众所周知,半导体是一个资金和技术都十分密集的行业,而人才是一切技术产生的根源,作用甚至要大于资金。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2019年曾说过,芯片行业光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3)

任正非中国媒体圆桌纪要截图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业的龙头,想必更深谙这个道理。2017年底,曾就职于台积电、三星的技术专家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他不仅帮助中芯国际迅速提升28nm制程的良率,还带团队仅用时298天便实现14nm制程的量产,充分显示了人才对于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

但最近两年来,中芯国际似乎越来越难以留住人才。观察者网查询财报发现,最近三个自然年度末,中芯国际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530人、2335人和175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分比为16.0%、13.5%和9.9%。与此相关,中芯国际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1.5%、17.0%和11.6%。

中芯国际在2021年财报中提到,本期研发人员数量较上期减少,主要因2021年上半年部分研究相关人员转入生产运营岗位,以及出售子公司SJ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影响所致。

但这似乎并不是中芯国际最近几年人才流失的全部原因。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4)

中芯国际2021年财报截图

为进一步了解中芯国际的员工流失情况,观察者网查阅了中芯国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最新版只更新到2020年。2018年-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芯国际的整体员工流失率分别为22.0%、17.5%和17.0%。作为对比,全球行业龙头台积电这一时期的员工离职率分别为4.5%、4.9%和5.3%;岛内企业联电同期的员工离职率分别为15.4%、12.1%和10.3%,均明显低于中芯国际。

研发人员一年比一年少(仅2021年就减少577人),研发投入强度一年比一年低,这对于处在中美科技竞争风口浪尖的中芯国际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5)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6)

中芯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图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7)

台积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图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8)

联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图

一般来说,薪酬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中芯国际薪酬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如何?

中芯国际2021年财报披露,高永岗、赵海军、周子学三名执行董事的总酬金均超过千万,梁孟松和蒋尚义两名执行董事的酬金分别为934.2万和695.1万。同期,中芯国际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41.2万元(月薪3.4万),同比增长13.8%(2021年净利润增速为147.7%),2020年为36.2万元,2019年为31.9万元。

虽然中芯国际研发人员的薪酬每年都有所增长,但与台积电相比仍有差距。2020年,台积电新进硕士工程师年薪超过18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0万元),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应该更高,并且该公司2021年起全面结构涨薪20%。营收规模带来的待遇差距,或许也是中芯国际员工流失率高于台积电的原因之一。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9)

台媒报道截图

据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上海是中芯国际2020年流失员工最多的地区,占比超过40%;性别上,男性在中芯国际流失员工中占比超过60%;从年龄段看,流失率最高的是30岁以下员工,2020年占比高达65.0%。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0)

中芯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图

由于30岁以下员工群体主要包括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及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初级人才,这些人都是企业的技术储备力量,而芯片制造又特别强调技能和经验的积累,这就意味中芯国际招揽的大量人才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结果就迅速流失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许与中芯国际的业务布局有关。目前,中芯国际的主要工厂均位于生活成本较高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曾有匿名中芯国际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所获薪水无法支撑起在一线城市买房,而且“钱少事多”,“收入与工作难度不成比例”,这是促使部分员工离职的原因。

“都是中芯国际往外跳的,很少有跳进来的”,2020年7月,有行业人士对媒体吐露,由于跳槽率高,中芯国际常被调侃为“黄埔军校”、“培训基地”,为行业培养了很多芯片人才。甚至还有人提到,中芯国际的员工“一挖就能挖走”。

有半导体行业人士告诉观察者网,目前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在中国大陆均设有工厂,再加上武汉长江存储、合肥的长鑫存储和晶合集成等本土晶圆厂,从中芯国际出走的人才并不愁去处,甚至还有可能跳槽至设计、设备等其他半导体环节。不过他也同时强调,企业都有竞业限制协议,国家也会管控恶意挖人的情况。

观察者网在某招聘网站查询发现,中芯国际发布的多数工程师岗位的薪资都在月薪2万以下,甚至还有五到六千的岗位,而这些岗位需求大多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对比,华为招聘的芯片方面的工程师月薪基本都在2万以上,商汤科技、小米等公司的某些芯片岗位月薪最高可达6万以上。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1)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2)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3)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4)

某招聘网站截图

薪水只是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无论是手机、家电还是汽车,用到芯片的地方越来越多。这些导致多个行业都需要芯片方面的人才,加上过去两年的全球缺芯,各大企业求贤若渴甚至不惜重金挖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国内半导体领域人才缺口严重。

2021年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布局和发展期,2020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同比增长5.7%。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7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可能存在20多万的缺口。

这也就不难理解有些员工因为薪资原因跳槽,毕竟一些企业可以更加优厚的待遇。

不过,前述不愿具名的半导体行业人士告诉观察者网,薪水只是中芯国际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公司治理、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他还补充道,中芯国际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业内周知,“员工离开中芯国际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房价”。

虽然中芯国际从未证实内部存矛盾,但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该公司内部治理确实存在某些问题。2021年7月,中芯国际五大核心技术人员之一的吴金刚辞职,彼时他刚获得16万股的限制性股票,以当时的股价计算市值超过930万元。这位已在中芯国际工作20年的老将为何放弃巨额股权激励辞职,原因不得而知。

更早之前,2020年12月,中芯国际宣布委任74岁的前台积电营运长蒋尚义为副董事长,而联合CEO梁孟松被曝出对此事并不知情,且与另一位联合CEO赵海军不和已久,因此在董事会上投出弃权票并向董事长周子学提出辞呈。在辞呈中,梁孟松称“我深深的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

这场纷争过去将近1年后,梁孟松于2021年11月11日辞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一职,继续担任联合首席执行官。同日,蒋尚义宣布辞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等职务。而中芯国际原董事长周子学因个人身体原因相继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职务,目前该公司董事长由之前的首席财务官高永岗接任。高永岗也是张汝京之后,中芯国际第一位内部培养的董事长。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5)

中芯国际官网截图

全球缺芯带来难得机遇

尽管被曝出内部派系众多、利益盘根错节,且连续出现高层人事变动,但在全球缺芯、行业连续提价的顺周期中,中芯国际还是拿出一份亮眼的财报。

2021年财报披露,中芯国际实现营收356.31亿元,同比增长29.7%;实现净利润107.33亿元,同比增长147.7%;实现扣非净利润53.25亿元,同比增长213.8%。这是中芯国际历史上最好的业绩,也是该公司净利润历史上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6)

图源:芯谋研究

过去一年,中芯国际晶圆销售数量同比增长18.3%,至674.7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叠加价格调整,中芯国际期内的毛利率达到29.3%,同比增加5.5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31.4%,同比增加16.8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董事长高永岗在财报中评论称,2021年是中芯国际发展历程中极其不平凡的一年。美国实体清单的限制给该公司的发展设置了众多障碍,但全球范围的缺芯潮和对本土、在地制造的旺盛需求也给该公司带来难得的机遇。

观察者网注意到,截至2021年四季度,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仍高达99.4%,过去一年该公司晶圆月产能由52.1万片增长至62.1万片8英寸约当晶圆,同比增长约19%。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中芯国际2021年四季度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的份额为5.2%,而一季度的市场份额约为5%。可见在芯片短缺的背景下,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充并未带来市场份额的明显提升,仍排在全球第五。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7)

数据来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2021年,中芯国际研发投入为41.2亿元,同比减少11.8%,占营收的比重同比减少5.4个百分点至11.6%。该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本年度营收上升以及因为产能紧张,部分研发产能投入生产以保障客户需求,造成研发占比下降所致。

中芯国际其他值得关注的业绩指标如下:

报告期内,中芯国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1亿元,同比增加30.0%。其中,晶圆代工业务营收为321.3亿元,同比增长34.0%。

各地区中,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4.0%;北美洲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2.3%;欧洲及亚洲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3.7%。

在应用领域方面,智能手机类应用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2.2%;消费电子类应用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23.5%;智能家居类应用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12.8%;其他应用类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1.5%。

在技术节点方面,来自90纳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比例为62.5%。其中,55/6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为29.2%,40/4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为15.0%,FinFET/28纳米的收入贡献比例为15.1%。

2021年,在先进工艺方面,多个衍生平台开发按计划进行,稳步导入客户,正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标。同时,特色工艺技术研发成绩斐然。55纳米BCD平台进入产品导入,55纳米及40纳米高压显示驱动平台进入风险量产,0.15微米高压显示驱动进入批量生产。多种特色工艺平台研发也在稳步进行中,将按照既定研发节奏陆续交付。嵌入式闪存平台工艺(eFlash)、NOR Flash存储工艺和NAND Flash存储工艺项目已完成研发。

中芯国际半年量产(中芯国际大力扩产净利首破百亿)(18)

中芯国际财报截图

展望2022年,扩充产能仍然是中芯国际的主要目标。该公司披露,2022年的资本开支为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7亿元),主要用于持续推进已有老厂扩建及三个新厂项目。鉴于2022年资金需求较大,该公司2021年度拟不派发现金股利,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及其他形式的分配。

高永岗也在财报致辞中提到,面对疫情演变、复杂的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产业动态,2022年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行业整体产能供不应求,但部分应用领域需求趋缓,产能全线紧缺逐步转入结构性紧缺。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动态平衡存量和增量需求,弥补产业链结构性缺口,是该公司今年的重要任务。

但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坦言,如果中芯国际无法妥善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进一步扩充产能的计划或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