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打排球时的队友如今都在干嘛(自由人的前世今生)
自由人位置曾一度是中国女排的短板,里约周期林莉一战封神让自由人成为中国女排的强点,进入东京周期后这个位置再次成为全队的短板。不谈其中的波折变故,今天我们来聊聊自由人位置的前世今生,看看这个新位置是如何诞生的。
自由人是国际排联在1996年女排大奖赛中试行的新规则,自由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从1996年开始计算,自由人出现也不过25年,而距离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已经快40年了。
也就是说在郎平、张蓉芳她们打球时场上根本没有自由人这个位置,所以老女排时期对全队的地面防守能力非常看重,副攻也不例外。
排球场上6个位置,两个主攻,两个副攻,两个二传(接应全名是接应二传),同位置球员之间互为对角、互相支撑,每个人在前排和后排都有高水平发挥,没有弱点,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前排能攻能拦,后排能防守起球,这是自由人出现之前国家队副攻位置必须具备的能力,现任排管中心副主任、女排白银一代的赖亚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着时间发展,有几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之一就是场上队员身高越来越高,副攻位置表现得最为明显。副攻高大化的根本原因是对手的进攻高度一再提升,郎平的老对手、古巴女排名将路易斯的扣球高度能达到3米4,艾格努的最大扣球高度能达到3米44,这无疑对对方前排拦网队员的拦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单纯身体天赋而言,国外运动员普遍更占优势,更能跳,扣球高度也更高。为了在网上遏制对手,我方副攻必须发挥作用,一是直接拦死,二是有效撑起,减轻后排防守起球压力。为了更好发挥副攻“拦网”的作用,副攻高大化势在必行。两个身体素质(柔韧性、协调性等)一样的队员,教练当然愿意选个子更高的那个,这并不难理解。
前排拦网问题解决后,副攻在后排的短板却暴露地更加明显:防不住,起球数量少。按照排球轮次运转规律,每名队员都要在前排三轮,在后排三轮,这时副攻在后排的三轮就成为明显弱点,副攻出现在哪个位置,哪个位置就成为对方的主要攻击区域。而副攻因为身高腿长很难蹲下去,快速移动到位更是奢望,怎么办?
这时自由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需要说明的是副攻高大化并不仅仅只是中国女排的特点,它是世界排球发展的必然现象,目的还是为了遏制击球点越来越高的进攻球员。同时副攻变高的拦网高度也倒逼攻手必须跳得更高,两个位置互相较量,“互相伤害”,最后的结果是现代排球运动员身高普遍高于30年前。
自由人一般都是全队个子最矮的队员,身高矮、下盘稳、启动速度快,就像船小好调头一样,自由人位置的主要特点就是脚下灵活,一传防守好。规则规定自由人可以在死球期间换下场上任何一名队员而不占用换人名额,但同时规定自由人不能发球、不能拦网、不能扣球等,等于约束自由人只能换下防守回合的后排副攻。
约束越多,自由人在场上的职责范围就越清晰,能用于专项训练的时间就越多。主攻手需要发球、扣球、拦网、防守、一传样样精通,需要训练的科目越多,留给单项技术的训练时间就越短,而自由人则没有这个问题,她们不需要练习发球、拦网、扣球等进攻性动作。
在己方接一传时换上自由人、换下后排副攻,让自由人接一传,这样安排能最大限度隐藏副攻地面能力薄弱的短板,扬长避短。在轮到后排副攻发球时,自由人不能换下她,因为自由人不能发球,所以在后排副攻发球后进入5号位防守时,依然容易遭到对手重点照顾。
在己方其他队员发球时(非后排副攻),也可以用自由人换下后排副攻,因为马上就会进入防守反击环节,自由人比后排副攻更擅长防守起球,自由人留在场上作用更大。对于后排副攻而言,只有在自己的发球轮才不会被自由人换下,其他时间都是自由人代替她上场。
必须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自由人”“后排副攻”都是指场上位置,不是女排国家队的任何一个具体球员。大家可以将自由人理解为后排副攻的替身,在需要后排副攻执行某项任务时,如果自由人上去效果更好,那么自由人就可以换下后排副攻。但仅限于后排,与前排副攻无关,尽管前排副攻也会轮到后排,但自由人始终只能换下后排副攻,因为自由人不能拦网、不能扣球。
正是因为现在绝大部分副攻球员有明显短板(地面技术),这才促使自由人位置诞生,替代后排副攻接一传、防守,也可以说自由人就是为一传和防守而生的。既然如此,那么自由人的职责范围和评价一名自由人能力水平的基本标准也就不言自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