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

开门做生意,除了卖啥吆喝啥,还有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那就是牌匾,古代称作幌子,你是做什么生意的,通过你挂的幌子就看得一清二楚。

幌子是古代店铺用来招徕顾客的形象性的商业标记,历史极为久远,具有重要的民俗特点。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宋人有酤酒者……悬帜很高”。可见用牛头和旗帜做幌子为时很早了。

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1)

从唐人杜牧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读到酒旗作为幌子的风韵。幌子也叫招幌,千百年来得到人们的公认,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特定标记。

幌子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但并不重复,大体上可分为形象幌、标志幌和文字幌等。形象幌以商品或实物、模型、画面为特征,幌子习俗中最原始最直接的是以实物作为标志的

店铺为了使顾客便于辨认它所经营的商品,就在店铺前悬挂一个象征它所经营的商品的形象标志,如卖鞋挂鞋,卖帽挂帽,卖刀则挂刀……各行各业有各种各样的幌子,棉花铺用棉花团和弹棉花的弓子做幌子,乐器店的锣、鼓、钹和首饰店的金簪、银镯等幌子都比实物大上好多倍。

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2)

这些幌子不论造型还是色彩,都不拘泥于商品的自然形态,而是依据商品原形,经过巧妙构思,使其造形变形而特点突出,色彩夸张而鲜明夺目。

如药铺的幌子由一块四周是白色,中间是一个黑心的木板制成。上下为直角等腰三角形,表示半贴膏药;中间是菱形,内涂黑圆心,表示一整贴膏药,上下用铁链连接。

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3)

还有的药铺幌子是用铜板做的,整个幌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天,是一个云天形的帽。第二部分是中心,上下两块三角形及两块菱形的平板,板中间画着黑色的圆形图,象征摊在白布上的膏药或放在四角纸上的一粒黑药丸。第三部分为地,是两条鲤鱼,这是取“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之意。

关于药铺幌子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过去有个名医张先生,用膏药治好了长满一身疮的木匠王二和打鱼人老李头。为感谢张先生,王二用木板做了几块大膏药穿成一串,挂在张先生家门口。老李头拿了两条最大的鱼,没地方挂,就挂在木头膏药底下了,这就成了膏药幌子。

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4)

一说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他一生著医书近百卷,医治病症善用膏药,治好了很多病人,后来人们就把膏药作为孙思邈的象征,把膏药作为药铺幌子吸引人们前来买药。

旗帘是富有古风的酒店幌子。旧时酒店的门口总是撑出一幅黄色布酒帘,上面只写一个“酒”字,有的还在酒帘上绘一只酒坛,上书“太白遗风”。这是城市里比较文雅的“酒旗”或酒幌。

昔日在农村或小城镇群众识字不多的地方,只挂较大的酒坛或酒壶模型做幌子,坛下或壶下坠以三角形红布为饰,招徕饮者。

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5)

饭店幌子不仅能向人们启示饭馆的种类,也可以区别饭馆的等级和民族。大饭馆门外挂箩圈,小饭馆只挂个柳条或笊篱作为幌子。箩圈下缀红布条为汉民饭馆,缀蓝布条为回民饭馆,如果光挂个箩圈,则是卖笼屉的作坊;如果箩圈下有三根绳,则表示有笼蒸食品,绳子上结白花表示有包馅食品,挂两个箩圈的幌子表示能包酒席,等等。

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6)

但在一些地方,箩圈还有另一个意思。一个箩圈表示是饺子馆、包子馆;两到三个相当于中型饭馆,可以卖炒菜;如果挂四个箩圈则是大饭庄了。至今,关东许多个体饭馆,还沿用这种幌子,有的还在箩圈内安马灯,现在则用电灯,甚或用多种红绿灯泡连缀为饰,夜里使人从老远就能看到饭馆门前的灯光,十分惹人注目。

古代最好的行当(谈谈古代那些有趣的招牌幌子)(7)

幌子作为商业广告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其设计简洁,色彩鲜艳,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因此,幌子在商业贸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这些幌子大部分被牌匾所代替,但是还会偶遇上带着古风的酒旗幌子,随风摇曳,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