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创业模式(一场返乡青年的创业突围)

虞城地处黄淮平原小麦产区腹地,从郑州市驱车近三小时至此,远远便能望见途中成片的小麦地迎风而立,再过一个月,这里的小麦即将迎来今年的第一次丰收。5月9日一早,消息传来——与栾川、宜阳、宁陵等19个国定贫困县一起,虞城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丰饶与贫瘠并存,这里曾是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很难想象,去年此时,在这个户籍总人口为118.38万人,常住人口为88.85万人的县城背后,仍有近两万多户、共四万余人尚未脱贫。

虞城是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是全市距离商丘中心城区最近的县。因青壮年外出务工,这里的许多村庄成为充斥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空心村”,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与儿童,形成这里的主要贫困人口。

在虞城连绵的麦田、果树与蔬菜基地中,朱婧源种植的560亩、近10万株重瓣玫瑰形成一处独特的风景。庄园的招牌上赫然标注着“虞玫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字样,旁边则是各式各样关于朱婧源的身份标签:“玫瑰公主”,“当代木兰”,“商丘市最美创业女性”,“虞城县十大杰出青年”……照片上的朱婧源梳着马尾辫、面容白皙,而眼前的“玫瑰公主”皮肤黝黑、一头短发利落,与照片上判若两人。

朱婧源种植的玫瑰花

“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

流转土地、玫瑰选苗、雇用人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她的规划很美好——家庭农场采用农作物套种模式,并采用散养生态鸡的方式解决病虫害问题,期望走出一条“花养鸡,鸡养花”生态养殖捷径。可因为柴鸡的鸡肉品质不好,生态鸡业务一年左右即出现亏损,部分农作物套种管理不便、效益不佳,朱婧源也渐渐停止了套种业务。加之最初几年玫瑰苗木小、产量低,玫瑰采摘人工成本高,玫瑰园经营的头三年几乎一直亏损。

让她坚持下来的,除了对玫瑰的品质和效用的信心,便是对园中留守老人们的不舍。2014年,朱婧源的玫瑰园还没成为合作社之前,仅是一个小型的家庭农场。农场运作之初,86岁的老人赵香莲频繁来找她应征工作。赵香莲家中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均外出打工,女儿外嫁,丈夫去世三十余年,期间她一直独自生活。“儿子娶媳妇要十几万彩礼,还要在城里买房、买车,不然结不了婚”,知道儿女们生活不易,老人不愿向家人开口要钱,“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附近工厂的工作繁重,又不愿雇像她这样的留守老人。赵香莲到朱婧源的玫瑰园里找活干,因为干活麻利,渐渐成为玫瑰园里的熟练工。现在,赵香莲的月平均收入能达到2000元。

扶贫产业创业模式(一场返乡青年的创业突围)(1)

朱婧源与赵香莲老人

在朱婧源的合作社里,像赵香莲这样老人并不少见。截至2018年12月,朱婧源的虞玫丰合作社已发展带动蔡庄村贫困农户75户、贫困人口198人共同创业,其中60户、175人已成功实现脱贫,工人工资可达每月1500至4500元,即便是工作能力有限的老人,在玫瑰盛开期工作一到两个月,也足够实现脱贫。

2016年,朱婧源和合作社迎来了各自的转折期。这一年,朱婧源认识了丈夫董辉。接触朱婧源后,董辉越来越被她的执着吸引。2016年下半年,两人结婚,董辉成为了朱婧源的左膀右臂,将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投入合作社运营,董辉的父母也迁至利民镇,全力支持儿媳的事业。

这一年,因花期收获良好,合作社达到收支平衡,为了提升干玫瑰的品质,合作社引进了两台加工烘干设备,建成六间花蕾烘干车间。批发玫瑰售价较低,朱婧源也开始摸索制作玫瑰纯露、玫瑰酱、玫瑰香皂等附加值产品,并尝试线上销售,开拓市场渠道。在当时的朱婧源看来,合作社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扶贫者”帮助“扶贫者”

2018年3月,预想中的玫瑰盛开期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严重的倒春寒。最后,那年的玫瑰花产量只有2017年的三分之一,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四十余万元。

“家里的钱都用光了,还借了一身外债。你要说一年亏损还行,可连着四年没有盈利……”朱婧源的声音低了下去。夫妻俩一狠心,把郑州的房子卖了,又不惜向亲戚朋友借钱,把工人工资的窟窿补上。

那段时间,“放弃”二字成为朱婧源的心魔,她找到县政府,开始询问是否有人能帮忙收购她的玫瑰地。就在朱婧源准备处理土地和玫瑰苗的当口,碧桂园虞城扶贫小组找到了她。

2018年5月,碧桂园虞城扶贫小组进驻虞城县。目前碧桂园已结对帮扶九省14县,为3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摸查并录入系统、跟进需求。为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强乡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启动“寻找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人口”的“三个寻找”计划,在“寻找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项目中,扶贫小组力图寻找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及致富带头人,通过提供基金、技术、品牌升级指导,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扶持返乡青年创业项目,从而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作为虞城扶贫组产业扶贫方向的负责人,来自河南商丘本地的张腾一落脚,便跑遍了虞城县的大小企业,并通过当地商户微信群,竭力搜寻合适的企业帮扶对象。寻访中,听说朱婧源的创业故事,扶贫小组决定:向这个执着扎根农村的80后女孩伸出援手。

扶贫产业创业模式(一场返乡青年的创业突围)(2)

张腾与赵香莲老人

深入调研和评估虞玫丰后,扶贫小组发现了背后的问题: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及对市场的精准认知。朱婧源的玫瑰产业受众小,基本面向女性市场;人工及地租成本较高,玫瑰花主要通过批发渠道销售,产品既缺乏竞争力,价格又受市场行情压制,这样一来,利润空间极小,加上单纯的玫瑰花产品附加值低,自然难以得到好的收益。

“有些人为增加产量,就给玫瑰花用药,或者用煤炭烘干的方式制作,这样生产的产品虽不健康,但一般人也喝不出来——可婧源她坚持不这么做,因为她内心是怀着对健康生活的关心和倡导”,虞城扶贫小组总负责人贾宇对我说,“可她的情怀很少人能理解,因为她没有把理念充分体现在产品宣传包装上,这让她吃了亏,也说明她缺乏相关经验——这是许多创业青年所共有的问题。”

为帮助这样一群返乡创业青年,碧桂园各驻地扶贫小组首先帮助他们将产品与碧桂园自有品牌“碧乡”及“凤凰优选”对接,号召内部员工采购,同时,也不断为他们寻找其它销售渠道。“去年,我们内部活动就帮婧源卖了五六万元,她通过自己的渠道滞销的部分,我们都帮她解决了。”贾宇告诉我们,这只是初期计划,更重要的是帮助婧源升级品牌,从而把附加值抓在自己手里。为此,碧桂园组织了“百县千红新农人”比赛、致富带头人培训、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等活动,通过邀请专职老师讲课、技能培训、比赛、路演等方式,让创业青年意识到自身企业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空间。

2019年3月,朱婧源参加了第一期“青创10万+”碧桂园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之后也想在产品、包装、管理和营销模式上做一些升级,以找到真正属于我们的一条路”。经过结对帮扶的朱婧源已从去年的阴霾里渐渐走出,重拾信心。“第一次感觉到,一个帮助别人的人,也是需要帮助的。”

一根杠杆的力量

同样是返乡青年,在虞城开展扶贫工作的一年中,张腾也对乡村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生活的辛酸是我没有想到的,有的人家屋子是破的,因为舍不得用高功率的灯泡,家里的灯光暗到看不清路”,张腾对我说,贫困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许多老人被拆户出来,完全是因为子女不愿意赡养。

而扶贫更难解决的问题则是“扶志”,“有些贫困户宁愿躺在破洞漏风的屋子里,床都冻成硬冰块,也不愿意起来工作”,对这样的贫困户,扶贫小组的成员们则是以一次次走访、谈心尽力劝解,并通过将日结工资改成计件工资,督促他们工作脱贫。

“无非就是跑得勤一点。”张腾笑了笑。通过耐心沟通,他们帮助致富带头人梳理项目、规划未来发展,成果逐渐显现。截至2019年3月底,碧桂园已助力13万贫困人口收入超过当地脱贫线,累计帮扶增加收入4471万元,其中,帮扶近1.5万人收入超过当地贫困线50%以上,帮扶超6000人收入超过当地脱贫线100%以上。张腾相信,通过产业扶贫将企业做起来,将带动更多人就业,使当地产业发展壮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慢慢吸引更多人才留下。

“‘扶贫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政府在宏观上把大的框架立好,让将来有经济腾飞的基础,而我们则负责从微观出发,去聚焦到一些更微观意义上的‘人’,从‘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集体盘活。”贾宇很认同这种模式,“最后,扶贫不是一家的事,我们要做的是成为杠杆,撬动更多的力量,大家一块来做这件事,才有意义”。送我们离开虞城前,贾宇手上比划着一根杠杆说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