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爱追剧(四季轮回凛冬将至)

作者:达洛维近日,毛尖新作《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收录了毛尖近20年来评述中国以及世界电视剧的文章就此,《北青艺评》专访了毛尖,请她谈谈过去20年“观看”电视剧的所思所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毛尖爱追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毛尖爱追剧(四季轮回凛冬将至)

毛尖爱追剧

作者:达洛维

近日,毛尖新作《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收录了毛尖近20年来评述中国以及世界电视剧的文章。就此,《北青艺评》专访了毛尖,请她谈谈过去20年“观看”电视剧的所思所感。

美剧:必须拿到光刻机才能谈理想

英剧:英剧的背后站着莎士比亚

韩剧:偶像剧都在营销国家美学

日剧:“大河剧”值得细看

泰剧:看泰剧是舔屏行为

北青艺评:《凛冬将至》这本书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时间,它收录了您从2000年到2020年期间所写的剧评,而且它以一种回溯的方式进入,以美剧的方式编排,20年的时间被分成四季。我们从此刻逐渐进入过去的时光,在漫长的时间里,那些文章突然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意义,是平时我们以碎片的方式“观看”不太一样的感觉,呈现出某种“历史的轮廓”,也勾起了很多当年看剧的回忆,甚至是和那些剧中人物相处时的生命记忆,不知道你在回看这些文章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毛尖:先要谢谢三联老总舒炜。《凛冬将至》的轮廓和四季倒叙都是他的手笔。他已经在鼓励或者说残害我,要我继续第五六七季。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持续多久,写剧评太消耗人生。然而,你看今天大雨磅礴,大自然都如此浪费,也会觉得我们自己渺小的一生,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也就不虚此生。我自己算不上一个有毅力的人,以前看《美国往事》,小男孩喜欢女孩,捧着蛋糕去送给心上人,女孩在洗澡,他就坐楼梯口等,然而女孩一直不出来,男孩开始舔了一口,后来又一口,最后在女孩出来前,三下五除二吃完蛋糕走人。对影视剧,我倒是一直葆有少年赤诚,但也保不定在时间的某一刻,突然起身离开。影视剧无法预估,人生无法预估,写到哪一季就哪一季吧。

北青艺评:贺桂梅老师在序言里说:“毛尖虽然在学院中长成,她的许多文章却与‘学院派’不大沾边。她说自己是‘乱来’,但正是这种对‘问题和语言都来自内心的痛楚,来自对生活修正或赞美的渴望’的短小精悍的批评文字塑造了一种有效介入时代生活的文化路径。”从学院到与现场“短兵相接”最初有任何不适吗?20年间,批评的路径又经历了哪些“痛楚”与“修正”呢?

毛尖:虽然我差不多是一路没停读到博士,半辈子过去,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校园,但内心深处,没太把自己当学院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是专栏出道,这种文体讲究短峭快,跟学院派对文章的要求似乎八字相反。我的师友也因此经常嘲笑我坐不住,但是写文化观察不到处吃吃喝喝怎么行。书斋里的语言终究是死的,听老板娘描述一下李国庆才能洞悉民间风月的政治能力。对热点热词无感,怎么配写专栏,在和生活短兵相接这一点上,我算得上兢兢业业。当然,这都是轻松的说法。这么多年,说到底学院身份也始终在场,始终督促我不要耽于小情小趣。尤其人到中年,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几代人用完就算的地方。2000年,我从香港读完书回上海,经历过一个明显的转变,当时很多师友陆续杀入文化研究阵地,我也深受影响,觉得要打开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隔,打掉高级文化低级文化的分野,那流行媒介就是必须征用的阵地。所以,改变世界的愿望和专栏写作是相始终的,这种愿望有时候会变得很强烈,搞得有时写作特严肃,就有读者抗议,干吗弄得烈士一样,我就会重新调整自己。这些年,有时被人说油滑,有时又被说崇高附体,被骂过上海滩小报风,也被骂过新左派上头等等,骂得有道理的,会认真听取,专栏写作其实挺像美剧,在读者的骂声中成长。20年,一直在写批评文章,也得罪了很多朋友,被永别了很多次,有时被骂惨了,想想黄裳先生当年对我的鼓励,“这条路很广阔,大可阔步前行”,就又继续上路讨骂。

北青艺评:你用《凛冬将至》作为这本书的书名,除了我们都知道你对《权力的游戏》的热爱,就像贺老师说的(如果说在写《非常罪非常美》的时期,毛尖带有某种小资情调的自恋和多情的话,那么写《凛冬将至》的毛尖却多了许多硬朗、质朴和对于世界的美好愿望),这或许也是人到中年后的毛尖对人生和世界的另一种体认?

毛尖:最近一直有朋友表扬我“凛冬将至”这个书名有预言性质,这个完全是意外,不过,倒是从外围说明了《权游》里史塔克家族的这句族语的外延可以多么辽阔。“凛冬将至”直接关乎守夜人的誓言,“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这个誓言是整个剧集的高光时刻,我自己看的时候,特别被席卷,如果允许一点点矫情,到我们这个年纪,真的也有点守夜人的责任感出来。“不戴宝冠,不争荣宠”,即便做不了“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也至少能以不苟且的方式守住尊严。没有10岁的熊岛岛主莱安娜·莫尔蒙的气概,也至少能毫不犹豫地站到正义这一边。再说就高了,但“凛冬将至”要强调的,确实是未来的行动力,所谓至死方休。

北青艺评:在最近10年来的观剧生涯中,在国剧滑坡的日子里,很多人是靠美剧英剧这些作品续命的……如果说国剧的发展就像一条抛物线,美剧是不是就平缓很多,更像一条振幅不大的波浪线?这本书起始于2000年的《欲望都市》,最终结尾于去年的《权力的游戏》,这其中有什么意涵吗?

毛尖:美剧也有大年小年,2009年,我们是大年,美剧却主要靠续集撑。不过美剧续集一直很强劲,这是成熟的影视工业厉害的地方,类似少林武当传几十代都是一等一高手。所以要说美剧发展振幅不大,也准确。很多美剧十多年下来,始终不失水准,像《老友记》《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这种生活类剧集,要保持十多年的台词坚挺,谈何容易,但人家就做到了,而且人设绝不飘忽。

我们电视剧很少拍续集,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的制播方式是全季投放,平均四五十集相当于自带续集,常常三分之一就开始走衰,哪里还会有续集愿望,所以我们的电视剧现象是,续集少,跟风多。但其实续集有非常良性的工业维护功能。所有的美剧,导航集都帅爆天,如果有续集的压力,剧组就会努力集集靠拢导航集。几十年压力缔造了美剧,真心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不过,我的小书,从《欲望》开始到《权游》结束,倒也不是特意,大概说明这些年,我确实看了很多很多美剧吧。《权游》最后一季没有续集抱负,开头不久就疲软,中场开始烂尾,也是美剧工业的宿命。

北青艺评:特别喜欢你写的那篇《九年八天》,整个生命与《24小时》的那种纠缠与深情。我也很喜欢《24小时》,但是可能程度没有那么深,我记得那些年看过的美剧还有《广告狂人》诸如此类,在美剧的这条线索上《24小时》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毛尖:《24小时》确实属于我的生命剧集。它为我的人生打下了记忆的很多桩子,比如,我儿子出生那年,盗版店里都是《24小时》第三季。有一次做活动,说到high,我说以后我的墓志铭就写十部剧可以了。后来就有不少朋友问是哪十部,《24小时》和《权游》肯定会在其中,不管以后再出什么神剧,这两部可算是我个人的激情考古。我曾经用一天一夜的时间看完《24小时》第一季,看完腿软发烧,出门觉得整个世界不一样。

《24小时》对全球观众是一次普遍“提速”,之后,我们在无数部影视剧中听到“嘀嗒嘀嗒”声,实时剧获得20年霸权。《24小时》创造了新的电视剧速度和语法,其实里面无数BUG,但是我们根本不会去追究他们严丝密合不够,这就有点像黑色电影只求气氛,《夜长梦多》里司机怎么死的,导演编剧原著没有一个说得清,但观众也无所谓。《马耳他之鹰》也是,阿彻到底怎么死的,观众也不关心。《24小时》创造了新的影视剧语速和语调,一次上帝般的升维。在这个界面上,我甚至觉得它被全球嘉奖的意识形态功能也没那么厉害了。“《24小时》自觉承担了美国故事片沿革中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在今天的好莱坞已经完全找不到了。”这是《24小时》当年被《电影手册》评为十佳时候的颁奖词,当时觉得这句话几乎启动了全球范围的电视剧时代,但20年过去,今天回头看国产剧现状,深深觉得光有纲领不顶用,语法语速跟不上,就不可能有先进的革命性的自己的影视剧。作为工业的影视,技术太太太重要,必须拿到类似《权游》《火线》这种光刻机,才能谈理想。

北青艺评:英剧在你书里也被反复提到,比如《唐顿庄园》,去年一个很好看的英剧也很有意思,叫做《伦敦生活》,要是放在一起来看,会觉得英剧这些年也有很大的变化。您在书里也有一篇文章谈《英剧和美剧》,其中一个说法很有趣,就是“英剧的背后,真的站着莎士比亚”。

毛尖:作为莎士比亚的铁粉,我一再在英剧里听到莎士比亚的台词,这给了我一种莎士比亚始终活着的感觉,虽然莎士比亚活到今天也450多岁了。相比之下,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看到我们的偶像剧里,刚毕业大学生就住着两层楼房,任何一个小年轻都能驾轻就熟玩飞车,也就没脸说万里悲秋了。英剧的厉害有点像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从来是彼此的肩膀,所有或者极尽浪漫或者极尽恶搞的台词都有强悍的人间基础,《唐顿庄园》如此,《伦敦生活》如此,所以英剧的质地最稳定。这方面,真心莎士比亚、奥斯丁都始终是英剧的潜意识。现实人生,金钱问题,从来都是婚姻的大推手,伊丽莎白和达西如此,唐顿的伯爵夫妇如此,玛丽和马修也如此,婚姻需要最高的诗学,不是爱情。

北青艺评:书中还涉及大量的韩剧,日剧好像比较少,听说现在的时髦青年又开始追看泰剧了?所以现在的鄙视链到底是什么样的?

毛尖:疫情期间,生无可恋,也在学生的反复传销下,看了几部泰剧。泰剧是一款很有意思的电视剧现象。他们大量翻拍韩国甜剧,起承转合套韩剧,人物精神状态使用初级电视剧语言。比如无论是偶像剧还是谍战剧中的偷听,动作都相似,隔着门窗,一分钟听取完整信息。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生怕观众不明白。所以看泰剧真的是舔屏行为,不看字幕都没问题,他们的鲜肉也确实有横跨亚欧语系之美。

回到鄙视链问题。鄙视链是一二十年前的说法,流传很久了,英剧美剧位置比较稳定,后面一直在变。但我现在觉得鄙视链这个说法已经有点无效,因为当代观众对影视剧的需求已经食品化,你能说一根雪糕更高级还是一个饭团更牛?像泰剧,长期以来似乎处于鄙视链低端,但也有很多观众包括很多中国观众,在海量的剧集中,会第一时间选择泰剧。所以,鄙视链或者没意义或者已经细分。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想看政治剧或者没下限的搞笑剧,就去英剧里找,另外,英剧的名著改编全球第一,BBC隔几年翻拍的狄更斯奥斯丁,部部值得。追求速度牌、技术牌的犯罪刑侦剧,美剧是个好选择。日剧大河剧值得细看,国家正剧做得义正词严又松弛有度,他们的流行剧美学也一直很有吸引力,情色小剧尤其好。韩剧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我一直挺恨韩剧对我们的坏影响,但同时又看了很多韩剧,也受吸引,他们吸收了美剧和日剧语法,但成功转换出韩剧体系,这个蛮厉害的,他们所有的偶像剧里都在成功营销国家生活和国家美学,我们学过来,帮着他们传销日韩美学,简直讽刺。港台剧的优势没有了,在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港台剧是一种更现代更高级的概念,现在也就偶尔有一两部剧被饭桌谈论一下。全球产业链流动,欧洲共同制作的情况最普遍,我们也有很多合拍片合拍剧,所以鄙视链装不下当代问题了。

北青艺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剧大量出现,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观剧方式,这会在将来多大程度改变电视剧这一艺术门类?

毛尖:最早大家都是用电视机看,后来不过瘾,买碟,一口气看完。我至少看坏过三个“步步高”。很多剧,都曾经用碟一口气看过十小时以上。“一口气看”成了现代观众的主要“淫欲”。不过与此同时,因为看剧越来越方便,地铁里能看,上课间歇能看,所以看剧同时又变成了一种吃零食的行为,也因此催生出很多十五分钟剧。撸剧这个动词“撸”,很准确,直接动词感,随时随地感。无论是连看十小时,还是时时十分钟,在二三十年前都不可能,它至少说明两点,作为文类的电视剧在体裁上变化了。就像我们写专栏,千字是一种体裁,五千字又是另一种。

另外一点是,电视剧的节奏和三观也都变了。细说的话,要讲半天。我还是举大家熟悉的《权游》。《权游》主要演员不断死,完全震裂我们的三观,本来第一季开头,艾德·史塔克光芒万丈,以我们看电视剧的常识,这样的三好人设可以活到最后。结果咔咔咔,史塔克家族很快凋零一半。全剧大史观和单集小历史的节奏,是新的电视剧节奏。未来剧集,都将接受这个地平线。

北青艺评:回顾过去20年的电视剧,您在书中写到,以1999年的国产剧《雍正王朝》和2001年的美剧《24小时》为标志,一个“电视剧时代正在展开”。从那个时候,您就从专业的影评人变成了电视剧的热情宣传员。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您把中国电视剧的高潮放在了2009年,那是一道分水岭。美剧又是另外一条线索,我们分开来谈。国产剧的黄金十年,我们真的看了好多剧啊,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还有其他比如《亮剑》《士兵突击》《潜伏》数不胜数,这些剧很多已经成为经典,至今还有很多人在看,比如最近,我又重温了《大明王朝1566》。有人也把《大明王朝》称作中国版《纸牌屋》,您怎么看?另外,1999年的《雍正王朝》何以如此重要?

毛尖:《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都是刘和平编剧。刘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包括他的《北平无战事》,皆属扛鼎之作。刘和平作品不多,但都是真金白银。《雍正王朝》有二月河的小说基础,但刘和平史观功不可没,电视剧主线和重点都和小说不同,“民心”和“反腐”后来也成为《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内核,但这个内核是从历史中来到观众中去,不是现在披件年代衣服就上屏幕的乱七八糟各种所谓史剧。

没有史观的年代剧就不配称历史剧。

刘和平进入历史,有海瑞的倔强和疯劲,他笔下人物可能都比历史人物要大一号,但也因此更精准地传递出历史的本质。当下很多剧,大量勾兑历史人物个人史,可能也谈不上不准确,却在现实的一地鸡毛上又添一把历史的一地鸡毛。刘和平不这样做,他在大量历史人物身上提取出时代总和,估计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大明王朝1566》会被指认为《纸牌屋》,因为两剧都突入了全局。不过《纸牌屋》这种比附也没啥意思,《纸牌屋》也被指认为美版《潜伏》,《甄嬛传》也被指认为后宫《纸牌屋》,在无限的比附中,唯一有价值的是,它们彼此担保了对方的优秀。

至于我为什么要猛烈强调1999年的《雍正王朝》,我也很多次地面对过这个很容易犯错误的定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雍正王朝》的出场,当然不只是因为《雍正王朝》,国产电视剧,无论是在当时的国际鄙视链,还是在国内的文化位置上,都发生了重大位移。

北青艺评:回望国产剧的“黄金十年”,到底是什么塑造了这一切?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毛尖:这个题目好,但得有个博士论文的篇幅才能大致说清楚。我试着说两个大逻辑。电视剧黄金十年,是文艺政策一直随着文艺发展在调适的十年,大家也有些抱怨但整体兴致勃勃。这十年,也差不多重合了文化研究在中国的黄金十年,一个简易的逻辑是,这是大众文化疆域无边又登堂入室又人钱两丰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崛起的声音走到前台,同时电视剧在全球范围获得国家形象最强劲传销能力,天时地利,人又到位,牛市创造牛。

其中,我想再加上虽然微小但也不容忽视的一点,这十年,也是中国使用VCD、DVD机最狠的十年,全球最大规模的民间“电影手册”“电视剧手册”派形成,专业观众团队形成,风起云涌时代的碟片时代,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排行榜,每个老板娘都有着新浪潮的气质,忘不了大自鸣钟的苏三,也忘不了学校后门碟店女老板,她傲娇地坐在蓝调小店里,比桂纶镁更冷艳,我师兄拿着丁度·巴拉斯看,她抛下一句:有什么好看的,不如看自己。上面有浮云,下面有苍狗,那是销魂十年。

北青艺评:从那个时候开始,虽然年年也还有好剧,但是就像你在书中写到的,这些零星的个体“也架不住《欢乐颂》的金灿灿,越来越多的剧以青春剧的名义反青春,以偶像剧的名义毁偶像”。如果说电视剧是时代集体情感的载体,它的转变背后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时代情绪呢?

毛尖:更是时代情绪涣散的一个体现吧。2009年前后,国产剧迎来百花齐放高峰期。从《暗算》到《潜伏》,从《人间正道是沧桑》到《大秦帝国》,那一段时间真心来不及看,但黄金时代很快回落。《潜伏》红火以后,出来了大概十来部更长的“潜伏”。之后也出现了很多好剧,但因为我们没有建构出彼此制约的制播体系,搞得偶像剧和青春剧和耽美剧,甚至和仙侠和宫斗剧,常常是一类剧,完全没有类型剧概念。我们也一直在批评影视剧工业化、商业化,但事实上,我们没有完备的影视剧工业,表情包演技就是这个时代的明喻。要说表情包是一种情绪,那也对,但它始终是一种空洞的能指。当你收到玫瑰表情包的时候,你会心跳吗?

这两天,在看《局中人》。我所以要看此剧,完全是因为对国共内战时期感兴趣,对谍战剧这种类型没有抵抗力,但《局中人》上来第一集,光天化日张一山就跑日本人办公室啪啪啪偷拍下了全部秘密名单,比中学生跑班主任办公室偷试卷还容易,看到这种,哪里还有情绪?英雄成神棍,谍战变神剧,表情包时代,大家互相轰炸我爱你,但里面没内容。

北青艺评:在这本书的末尾,您用“雨中静止的火车”表达了某种对中国电视剧的期待,最近《隐秘的角落》似乎让很多人又开始重拾了一点对国产剧的希望,您看了吗?真的有一天,就像当年的《雍正王朝》出现时,能让观众重新回到电视前吗?

毛尖:《隐秘的角落》,口碑似乎略高了点,当然这个口碑不是没理由。没有鲜肉没有负资产,没有一个演员拖后腿,没有一场戏拖泥带水,精良和节奏堪比电影叙事,持续全程不松懈的紧张度,这些,都让此剧避开了国产剧常规的拖沓注水和脸蛋空洞问题。再加上,扎实的本土风物表现,中国风格的在场,尤其是群众演员和场景呈现,个个是加分项。

影视剧的物质基础表面上是景别,骨子里是主演,尤其在悬疑剧里。但此剧征用了太多套路,借钱看病这种,用了一百年还在用,调稀了剧情密度。所以,国产剧的整体水准,还有待一百个“隐秘”的共同推动,一两个剧表现不错,哪里敢说复兴?当然话说回来,整体希望还是很大,尤其现在中小影视剧公司开始各自缔造自己风格,这些都是利好消息。(达洛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