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1)

*本文内容整理自看理想节目《用得上的哲学》,讲述者:徐英瑾,内容编辑整理:猫爷、荞木。原发于看理想微信公众号(ID:ikanlixiang)。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2)

一说到“押韵”,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人类对押韵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执念。

为了押韵,我们几乎已经“丧心病狂”到什么都干得出来——

比如,歌词可以这样写:“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比如,诗句可以这样编:“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甲方改哪里”;

比如,口号可以这样凑:“天王盖地虎,道长一米五”;

更甚者,还可以生造词:“And then say something Where you gonna end up apologin' ”(apologin‘=apologizing)……

有人这样说过:“如果有一句话是押韵的,那它就是真理。”

相信你还对《流浪地球》里那句广为流传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记忆犹新,但这句标语却在现实生活中被警察叔叔点名“批评”:写得不算很好,因为不押韵。

毕竟路边令人记忆深刻的标语一般都是这样的: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3)

其他领域对押韵这件事的追求,更堪称极致。

曾经在网络上几度风靡的各类鬼畜视频,其核心就是把一些看似无关的句子根据韵脚剪辑在一起,配上音乐和后期处理,以达到“洗脑”的效果。

相信你这辈子都不会忘却赵本山老师的一句:“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4)

《改革春风吹满地》双语版

早年对于古诗的鬼畜视频《自挂东南枝》更是利用许多古诗韵脚相同的特点,用毫无关系的诗句形成上下文,明明语意完全不通,偏偏十分朗朗上口,被大家称为“古诗搅拌机”——

日边红杏倚云栽,蓬门今始为君开

仰天大笑出门去,无人知是荔枝来

卧龙跃马终黄土,美人帐下犹歌舞

蓬莱文章建安骨,此时有子不如无

现在许多有押韵需求的正经创作,比如写歌词或者写rap,也常常因为不得不押韵而陷入和鬼畜内容相同的境地。

知乎上就有许多这样“发人深省”的提问:有哪句歌词让你觉得「为了作词押韵什么都写得出来」?

下面的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德南王:曹操不啰嗦 / 一心要那荆州 / 用阴谋 阳谋 / 明说 暗夺的摸——林俊杰的《曹操》我一直没明白,”的摸“是啥意思。

@Ivony:一个人在梦游 / 像奔跑的犀牛……让人不禁怀疑这人是不是没见过梦游犀牛

@玄方: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终于有一天,你会修到七环。修到七环怎么办,(小伙伴们,大声地喊出来)你比五环多两环。

@maflower:薛之谦的词,林夕看了会沉默,方文山看了会封闭,文采不好的人看了会流泪。《暧昧》整首押ei韵,实在读不懂这一段,特别是“连基因都不对,还在意什么鱼腥味”。

有一位国外音乐制作人,干脆把自己为了押韵而生凑歌词的创作过程拍了出来:

关于押韵的迷之执着,相信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也流泪。

今天就想和你认真探讨一回,为什么我们如此痴迷于押韵和对仗的语言结构?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5)

你可能没听说过,人类其实有一种思维,可以称作「韵律(谚语)偏好」

什么叫韵律?这里韵律指的就是押韵。谚语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流传着无数谚语。

这里我们暂且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谈,因为韵律和谚语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容易被记住,容易被说出来,也就是说,它们符合“易取性”的特点。

这也从客观上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通过说“俏皮话”或者引用谚语来进行论证,并且认为这能取代论证本身。

中国人对押韵总有一种独特的执着,回头想想,我们从小到大都沉浸在各式对仗的诗句和谚语之中,比如:不好好读书,就被老师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和一位老人顶嘴争辩,老人就爱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想要教育一个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就可能引用“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如此云云。

仔细研究,你就能发现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其实背后并没有逻辑之理、语义之理和经验之理的支撑,但是,它们的确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日久绵长。

这到底是为什么?

1.我们为什么热衷于押韵?

一个解释就是,押韵、对仗,是具有某种审美特征的语言结构,某种程度上,符合了我们对“美感”的认知和偏好。这种审美特征使得我们在朗读、记忆这些话语的时候,能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愉悦。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不是因为这些话有道理而传播它,而是因为这些话读起来感觉不错、很顺畅,所以我们去传播它,而且这些话往往容易被记住。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押韵和一个道理是否成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本质关系吗?我们又为什么这么喜欢押韵的谚语?这还要回到“思维土法”或者“捷思法”的本质上去。

我经常使用“思维土法”这个词汇,也就是指我们思维中有时候采用的一些捷径和土办法。

当然,真实的心理学教材里是不会采用“思维土法”这样的名字的,这个词在英文里叫 Heuristic,它在中文里面的翻译很多,我采用的一种翻译叫捷思法,一种快捷地帮助我们思维的方法。

捷思法的其中一种,叫作“易取性捷思法”。“易取性”就是容易取得的意思。

易取性捷思法,顾名思义,就是当你被突然问到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都在你的脑子里翻腾,你会偏好哪个答案呢?通常人的思考方式不是完全能以理性衡量的,而是根据一个非常粗糙的原则:你容易想到的那个就是答案。

比如,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一些美国人作为被试者,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在美国,统计学上最显著的死亡原因依次是什么?

被试者看了诸多答案后,就根据易取性捷思法,哪些容易被想到,哪些就排第一名。所以,第一个被想到就是怀孕、堕胎以及分娩;第二类想到是各种交通事故;第三个想到的是他杀,美国因为有枪支,很多人被他杀;第四个火灾,每次加州大火,哪大火了,新闻里都会报道;第五个是自杀;第六个是乳房肿瘤。

结果呢,答案错得离谱。实际上,在美国造成死亡的第一个原因是:阑尾炎。而第二名也不是飞机坠落,而是心脏病。

可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认为怀孕、堕胎、分娩的时候导致死亡人数很高,或者是各类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很高?就是因为这些画面通常非常具有耸动性,而且和媒体上的大肆播报也有所相关。

新闻媒体通常不会报道某个人因糖尿病致死,或者突然将某个普通人得阑尾炎死了作为breaking news(突发新闻)的,因此,这些原因都没有进入大家的“思维小黑板”。

一旦思维小黑板上涌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彼此争斗,反而把一些关键的信息给淹没了,那我们未必能做出非常好的判断。

2.具有对称性特征的话语,更容易被我们记住

易取性捷思法,一个特殊的变种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韵律偏好”,或者“谚语偏好”。

捷思法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方便我们获取信息,方便我们处理信息。

而这些押韵的句子,因为音韵上的特点,变成一个非常容易被记忆的内容,所以它也就容易在思维的小黑板上呈现。

这也是我们人类记忆的一个特点——你要记得一个东西,原则上这个东西要有一种对称性,有一种对称性你才更容易记住。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6)

或者说,每一个句子它背后的韵母都是比较类似的,或者是一致的,这样你就可以通过一个韵母的音,联想到另外一个,这样一串东西都能够被记住了。

这也就符合了工作记忆的工作特点,这个工作记忆的特点是什么?它要以最快的速度,把长期记忆里的东西放到我们的思维小黑板上。

这里,我还要提到另外一个工作记忆的特点,工作记忆有一个语音回听和语音回放的部分,在你的心灵活动中被反复吟诵的语句,马上就会在工作记忆中占据注意力的核心,并且有更大的机会,与长期记忆构成互动。

那么,哪些语句容易被反复吟诵?就是押韵。所以,押韵真是个好东西。

谚语同样也是利用这样一个特点,能够既方便它进入人类的思维小黑板,也容易方便它进入人类的长期记忆库。

这样一来,如果每一个个体都喜欢押韵的语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这种押韵语句就很容易通过口耳相传,而成为整个社会的集体财富,下一代的孩子也会记得这些韵律,然后一代一代地就记下去了。

3.押韵的语言,总被认为更具有说服力

这个韵律偏好本身又和另外一个捷思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所谓的“流畅性捷思法”。

什么叫流畅性捷思法?也就是,如果你能够更好地、更流畅地、更痛快地处理一个对象的话,这样一种思维对象就会被认为是具有更高价值的内容,或者说,更具有说服力的内容。

换句话说,一个想法如果能够被更熟练、更顺畅、更优雅地表达出来,或者直接在心中默念出来,你就会认为这个想法更有价值。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运用就是,如果要让别人觉得你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理,你一定要练好普通话(当然,如果是在外国就要练好外语)。

当你表达得越流利,别人就越容易认为你说的是真理。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7)

你对自己也是这样,如果有一件事情你在心里不断默念的时候,你会越倾向认为这件事情我可以反反复复把它想得很透彻,于是你就越觉得这件事靠谱。

有这样一个关于拿破仑的笑话:拿破仑常去视察部队,而且经常以闪电般的速度和大家对话。“中士,你现在手下有多少个士兵,有多少门火炮,有多少支枪,多少支枪保持在完好状态?”而下面的人也一定要说得非常快,有一回一个人回答得慢了,他说:“报告皇帝陛下,我现在下面有 205 个士兵,马有 120 匹。”拿破仑就发怒了,说你是怎么做军官的,斥骂一通。“皇帝陛下,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可以数一数。”“降你的职!

拿破仑问话的诀窍被广大将士们掌握了,大家就明白,不管说什么,都别思考,只要说得足够快就行。拿破仑会觉得你说得越快,对部下的情况掌握得就越好。

拿破仑有一次又问了,“上尉,你现在手下有多少名还能战斗的士兵?其中有多少名士兵受了轻伤,受了重伤?”上尉马上回答,“报告皇帝陛下,我现在手下有 200 名士兵,其中 250 名士兵已经受伤了,阵亡了300 名。”

数字一听就不对,但是因为这个上尉说得极快,拿破仑就说,“很好,你做得不错,下次可以做少校了。”他完全没考虑这些数字组合在一起是个什么样的画面,就走了。

这当然是个笑话,想说明的也就是有时候的确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对某件事表达得越快速,虽然脑子里想得其实只是一团浆糊,别人也容易认为是正确的、合理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这种可能。流畅性捷思法就是这样起作用的。

在面试的时候,一些不太称职的面试官,往往也容易根据被面试者说话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其说话的质量,这显然是不尽合理的,有时候一个人即使说得很有道理,但因为“嗯”“啊”这样的表达太多,就被认为“不合格”。这就是犯了流畅性捷思法的一种错误。

4.押韵用于论证,当然不靠谱

押韵的话语容易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人非常喜欢把这样一些押韵或者对仗的名言,嵌套在各种各样的论证形式里面。

比如,

第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句话:你是少年,你不努力;

结论:你的未来肯定很悲催。

从逻辑论证上来讲,如果大前提的第一句话是对的,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是对的,第二句“你是少年,你不努力”也是对的,的确会得出“你未来会伤悲”这个结论。这实际上也符合所谓的肯定前件式,如果前件被肯定了,后件也会自动地被导出,这在逻辑上没问题。

但问题是,我凭什么相信第一句话就是对的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凭什么是对的呢?

很多人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你看大家都这么说啊,而且这么流传了很多年了。

这里的问题就是,大家为什么都喜欢传这样的话?一种解释是,这些被传的话的确包含了很多经验上的概括,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结晶。但是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这句话朗朗上口,大家一听就懂,或者它非常押韵,容易得到传播。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8)

由此我们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件事情听上去好听,它就是真的呢?这好像并没有什么道理。

比如,少年的努力和老年的收获之间,首先就没有非常清楚的逻辑联系,因为只从“少年的努力”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当中,其实推理不出老年。这两者是两个概念,也不是语义的联系,甚至也不是经验的联系。

我们在经验生活中其实很容易找到大量的案例证明,少年努力和老年生活之间并没有经验的联系,而只是某些人偏见的普遍化

这种普遍化正是因为这句谚语的对仗性导致了它的广为流传。

捷思法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我们人类思维懒惰的一种表现,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人类心理和思维方式。

一些时候,易取性捷思法的一种运用,就是容易让我们产生古怪的心理联想,尽管这种联想往往是不符合逻辑的,但却很难说它是一种纯粹的欺骗,对于这些易取性捷思法的负面案例,我们也应当小心应对。

人类是干嘛的(人类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9)

*本文原发于看理想微信公众号(ID:ikanlixiang),请勿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欢迎关注看理想,查看更多有趣有料的原创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