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对凉茶的误解(凉茶怎么凉的)
作者:时代财经 武佩璇 幸雯雯
沉寂多时的凉茶行业最近又热闹了一场。
一边是加多宝6月24日发布公告称,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广药集团关于“怕上火就喝xxx”系列广告语的再审申请,这意味着,加多宝可以继续使用该广告语。不知加多宝与王老吉这对已经互撕十年的行业巨头能消停多久。
另一边,广州番禺区警方近日查处了11家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凉茶店,其中大多是私人小作坊。向来打着“传统”旗号的线下凉茶店暴露出乱象丛生的一面。
拥有悠久历史的岭南特色凉茶,在功效与口味难两全、新式茶饮店抢食的双重打击下,到底凉没凉?
传统凉茶店。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私人作坊集体遭“严打”
“你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对时代财经记者的舌头匆匆扫了一眼后,凉茶铺老板娘熟练地说道:“你湿气太重了,要喝除湿的才行,我建议你连喝两天,不然没有用的。”
在岭南地区,没有人能逃过所谓“湿气”的攻击。说这话最多的,除了中医,大概就是卖凉茶的人了。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根据中医理论,当地人身体中多有“湿气”。根据各种医学典籍和常年医治疾病的经验,当地医生逐渐总结出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而用这些配方熬制出的汤药,就被称为“凉茶”。
所以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它其实是中药的一种。
据行业公开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凉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70亿元。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日前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凉茶市场发展放缓,目前市场规模依然维持在400亿元左右。
如今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凉茶是王老吉、加多宝等这类功能性饮料,它们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半壁江山,另一半,则属于岭南地区遍布街头巷尾的凉茶铺。
在2006年5月28日,广东凉茶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此后,罐装凉茶饮料的销量一度超过了可口可乐。
而对于岭南当地人来说,相比起罐装凉茶饮料,他们认为街边凉茶铺中售卖的才是正宗凉茶——毕竟跟这些中药味十足的凉茶比起来,王老吉们更像糖水。
但是,传统的凉茶铺屡次爆出添加西药的丑闻。
最近,广州番禺区警方又查处了钟村镇诚诚凉茶店、利来凉茶店、广和堂凉茶店等在内的11家非法添加西药的私人作坊式凉茶店。
饮料行业专家陈玮7月2日向时代财经透露,私人凉茶小店添加一些西药由来已久,“这算是行业潜规则了,因为加了消炎药之后效果确实比较好,真要讲到治病,凉茶疗效肯定不如西药。”
7月7日,时代财经在广州番禺区沙头新村一家名为百福堂的凉茶店走访时,店员主动宣称自家凉茶未添加西药成分。“我们这个品牌十几年了,都在店里现煲,凉茶如果五、六个小时卖不完,就会倒掉。”
该店员称,番禺区药监局查得很严,大概一个季度就会查一次,现在开张的凉茶店都是合规的。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这家凉茶店发黄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番禺区凉茶经营单位守法经营承诺书”。墙上还挂着一块宣传横条——“本凉茶采用纯正中草_煎熬”。店员称,是药监局检查时抠掉了“药”字,“他们(药监局)说不能写‘药’字。”
百福堂凉茶店内所贴标语。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摄
店员告诉时代财经,疫情态势好转后的生意比较好,但受最近“西药事件”影响,生意又有回落。
时代财经在沙头见到的最年轻的凉茶店名叫“本草堂”,开店仅三个月。店员表示,店里生意还不错。“在市场卖菜的人开工之前会来我这里喝一杯凉茶。等到下班或周末,来帮衬的年轻人更多。有一个女客人天天都来买五花茶,买一杯喝完还会打包一杯带走。还有一个男生也天天来喝清热泻火茶。”
本草堂的凉茶价格从3块到11块不等,除了凉茶还有钵仔膏、龟苓膏、绿豆沙等食品,并且提供外卖服务。
“我们的药不是冲剂,都是自己煲,也不会放西药,不怕人来查。我早上六点就到店里开始煲了,你看,药渣还在那儿呢。”本草堂的店员指了指门口一个塑料桶,里面装满了药渣。
虽然凉茶店都在宣传功效和品质,但对于实际疗效,却没有人敢真正打包票。
在广州从事中医的廖元(化名)7月2日对时代财经称:“凉茶作为一种中药,它有一定的功效,但因人而异,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饮用。毕竟如今因为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体质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虽然岭南地区多湿热,但经常喝很可能会导致体质失衡。”
盛况不再
“我们是正规的凉茶品牌,绝对不会做这种事!”
7月1日晚间,在聊到这次的西药添加事件时,佛山蔡瑞满创春园(下称“创春园”)在番禺市桥分店的老板娘琪姐这样告诉时代财经。
琪姐称,作为一家连锁凉茶店品牌,创春园有统一的配方,厂家会配好每一剂凉茶所需的中草药,打包好送到店里,由店员在店里现煲。
琪姐对时代财经说,“店里大部分凉茶都需要客人提前预定,但像‘祛湿茶’、‘清热解毒茶’这种比较多人买的凉茶,我会多准备一两剂,给有需求但没预订的客人。”此外,琪姐说,她需要“定期去佛山培训基础的中医知识”,以便客人买凉茶时能“对症下药”。
时代财经注意到,创春园的凉茶价格不便宜,从16元到93元不等,其中最贵的是养护女性卵巢的“玉竹佛手”,一个月的疗程需要2080元。
琪姐很看好自己凉茶生意的前景,她认为“很多人有一些小病小痛,不想去医院,宁愿选择来喝一杯凉茶。”
时代财经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凉茶连锁店都像琪姐一样对自己投身的行业充满信心。
驻守在广州最繁华的天河商圈里已有数年的黎恩凉茶,并未被附近接二连三冒出来的网红茶饮店逼退。黎恩凉茶的老板娘觉得自家的凉茶不可替代。“来我这里的都是年轻人,每天中午天最热的时候不买可乐,反倒要过来喝杯凉茶。”
黎恩凉茶门前的年轻人来来往往。老板娘相信她的凉茶能留住这些时髦的顾客。
据她介绍,店里的凉茶都是从品牌方进的货,有统一配方,进货到店里简单进行加热便可。
黎恩凉茶门店。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摄
当街熬制凉茶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
同为连锁加盟店的徐其修凉茶,其市场部负责人2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徐其修也曾提供配方让店家自己熬制,但因为熬制过程中个人习惯差异大,导致凉茶品质不一,后来便统一在工厂加工,做成固体颗粒饮料和冲泡茶,这样店家进货后经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售卖。
这位负责人同样对凉茶市场信心十足。他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中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会让凉茶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如今国货正当红,凉茶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谈到凉茶店该不该转型时,该负责人反问道,“这个市场这么好,为什么要转型?”
相比此次番禺被查处的那些私人小作坊,连锁凉茶店背后有品牌和厂家做支撑,品质有一定保障,也能得到更多顾客。
它们的发展看似顺利,但同时也面临着困境。
时代财经此次走访过程中看到,凉茶店的客流与大排长队的网红奶茶店相差甚远。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7月6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近些年线下凉茶门店整体发展呈下滑趋势,原因有两个,“一是发展线下门店的各大品牌,产品相同,口味和疗效也相差无几,产品差异化优势不明显;二是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型城市和岭南地区的部分二线城市,商业租金较高,导致独立门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据时代财经调查,连锁凉茶店黄振龙、徐其修都号称在岭南地区有上千家分店,但这些凉茶店往往分布在街边和商区附近的小巷子里,从未涉足租金高昂的大型商场。
在消费者印象中,凉茶门店近几年的数量也在锐减。
在体育西路写字楼上班的倩云(化名)对凉茶店火红的印象还停留在2010年以前,像黄振龙、徐其修、邓老凉茶等店遍地开花。
当时还在读初中的倩云每周起码喝两、三杯黄振龙的“癍痧凉茶”。7月2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她正在黄振龙广州体育西路店购买甘蔗汁。
“那时候买凉茶就跟现在买奶茶一样,是一种潮流。我有时候不想喝凉茶,也会去凉茶店买一杯甘蔗汁或者椰汁。但现在很少看到这些连锁凉茶店了。”倩云如此说道。
高昂的租金、同质化的产品、不断减少的门店数量,除此之外,更令人担忧的还有凉茶店难以走出岭南。
夹缝中生存
下班高峰期的天河区,过往的行人行迹匆匆,开设在街边的邓老凉茶店并没有吸引年轻的上班族光顾。
在时代财经探访时,店员热情前来询问哪里不舒服。两句“问诊”过后,店员得出“上火”的结论,推荐记者饮用清肝茶。在菜单上,除了各种传统凉茶,也出现了一些时下流行的“甜茶”。据店员称,“这是近一、两年开发的新产品。”
邓老凉茶,因其创始人邓铁涛用中药应对2003年SARS疫情而成名,不仅早早布局罐装饮料市场,还大力发展线下凉茶店。据邓老凉茶官网称,早在2006年,其连锁门店就已突破400间,并开始向北方进军。
然而14年过去了,时代财经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北京区域,只出现一个搜索结果——邓老凉茶(合生汇店)。
按合生汇店官方公众号上的说法,这是邓老凉茶在北京开设的首店,2019年8月底才开张。北京这家首店的装潢接近年轻人喜爱的网红ins风格:香槟金搭配天然绿色作主调颜色、中医草药元素作软装设计,还设置了休闲就餐区,供顾客“打卡”。
另外,邓老凉茶一改凉茶传统,主打“养生茶饮”概念。在大众点评的精选评论里,香茅桃桃、黑糖手作芋圆、黑芝麻米浆入选了顾客推荐菜单。
据悉,邓老凉茶找了创意团队重新对品牌VI进行升级。
邓老凉茶新式饮品。图片来源: 邓老凉茶北京合生汇微信公众号
据《经济日报》报道,过去10年,仅在广东市场,凉茶品牌就有不下60个,其中王老吉与加多宝两大品牌在罐装凉茶市场,两者合计份额高达95%。而黄振龙、和其正等其他罐装凉茶品牌只能共享剩下5%的“残羹”。
2019年,和其正母公司达利食品集团(3799.HK)收入同比增长2.5%至人民币213.75亿元。但关于凉茶,达利食品的年报中只称“2019年凉茶市场整体增长乏力,凉茶业务面对挑战仍保持了市场份额”,并未提到具体的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
7月2日,时代财经拨打和其正官网上的座机电话,对方却称“打错了”。和其正全国热线也未能打通。
还有不少品牌渴望进军凉茶饮料市场分一杯羹,结果也是惨烈。
香雪制药(300147.SZ)2007年推出上清饮,宣称要成为凉茶第二大品牌,但业绩不如人意,2011年陷入停产疑云。
2015年,人福医药(600079.SH)推出清慕三花凉茶,并计划三年销售额达10个亿。但2018年在与投资者的互动中,人福医药称“凉茶业务非公司重点开展项目,该业务已剥离。”
2016年,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也曾尝试推出黄罐凉茶,后也逐渐销声匿迹。
在功能性茶饮料中,大部分凉茶企业已不过是夹缝中生存。
尴尬的巨头
处于凉茶行业金字塔顶部的王老吉和加多宝,或许更能代表凉茶行业的前景。但两位“大佬”十年来都在忙着互撕。
直到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广药集团关于“怕上火就喝xxx”系列广告语的再审申请,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纷争暂时落下帷幕。
过去十年中,资本雄厚的加多宝和王老吉双雄争霸,令中国凉茶市场出现一段高光时刻。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是凉茶市场扩张最快的时候,增速为16.7%,但此后开始走下坡路,2015年跌至个位数,增速仅有9.7%。
此外,与奶茶、柠檬茶等其他茶饮相比,凉茶的消费场景相对单一。朱丹蓬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凉茶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餐饮火锅店。
王老吉近年来的大动作之一就是拓宽销售渠道。其所属公司白云山(600332.SH)2019年年报显示,“王老吉草本凉茶的产品需求与季节有一定的关联性,天气炎热时销量会有所增长。同时,本集团大力开拓重大节日礼品市场的销售渠道,因此王老吉凉茶在各重大节日的销量较大。”
广州番禺某超市饮料货架上,凉茶品类很少。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摄
此外,东莞证券2019年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作为白云山大健康板块的主力,王老吉在凉茶市场占据出货端七成以上的市场,未来王老吉更注重渠道竞争而非单纯凉茶市场的竞争。
朱丹蓬告诉时代财经,王老吉礼品属性这个渠道在北方市场做得不错,对于王老吉全年的销量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使其实现全年销售。
不过,平安证券今年2月的研报指出,“由于疫情,社交和礼赠的需求减少,在春节礼赠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以凉茶为代表的部分饮料遭受负面影响。”
凉茶发展到现在,处境有些尴尬。
传统凉茶店固守传统无法创新,药效与口味难以两全。曾经在街头随处可见的传统凉茶店被奶茶店取代,更因为适应人群少,无法走出岭南地区。
王老吉、加多宝们为了扩大消费人群,口味不得不向一般饮料靠拢,变得不像凉茶而更像糖水,但即便这样,在市场上也越来越拼不过其他饮料。于是寻求经营方向转变,扩大消费场景,但又遭受疫情打击。
凉茶要是不想彻底“凉”下来,创新和转型迫在眉睫。
你有多久没喝过凉茶了?
-
近一周
近一周
-
一周以上,一个月以内
一周以上,一个月以内
-
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内
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内
-
三个月以上
三个月以上
-
很多年没喝过了
很多年没喝过了
-
从没喝过
从没喝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